MBA联考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周建武逻辑应试高分系列)

分類: 图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MBA联考,
品牌: 周建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4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0104681
·条形码:978730010468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周建武逻辑应试高分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是MBA联考重要的一科,其考查目的是为了科学、公平、准确地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国际接轨,我国的专业硕士入学考试也在逐步借鉴美国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试模式,其中逻辑科目就是最大的体现。 鉴于以上认识,《MBA联考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从考生的实际出发,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为目标,以历年MBA逻辑真题训练为基础,把思维训练与解题技巧有效地结合起来。目的是通过逻辑解题训练,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做好逻辑科目的复习备考,有效地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作者简介周建武,著名逻辑辅导专家,长期从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清华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培训机构为MBA、MPA、MPAcc、GCT考生讲授逻辑应试课程,讲解独到,分析透彻,注重实战。辅导效果显著,深受学员赞誉。编著各类逻辑应试辅导用书十余部,其中三部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编辑推荐《MBA联考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系统剖析了历年MBA逻辑真题的题型特点,突出了类型化的编排特色,详尽提供了精简而管用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帮助MBA考生紧抓逻辑考点,把握考题特征,辨明考试趋势的辅导与训练用书。
目录
上篇 形式推理
第1章 逻辑语言
1.1 概念分析
1.2 定义判断
1.3 语义预设
1.4 言语理解
第2章 命题逻辑
2.1 选言推理
2.2 假言推理
2.3 等值推理
2.4 复合推理
2.5 结构比较
第3章 词项逻辑
3.1 直言推理
3.2 直言三段论
3.3 三段论结构
3.4 省略三段论
第4章 逻辑应用
4.1 模态推理
4.2 否定求解
4.3 关系推理
4.4 排序题型
4.5 逻辑规律
第5章 演绎推理
5.1 数学推理
5.2 逻辑推断
5.3 匹配推理
5.4 真假话题
5.5 逻辑运算
5.6 逻辑分析
第6章 归纳逻辑
6.1 归纳推理
6.2 逻辑方法
6.3 统计推理
6.4 数字陷阱
6.5 因果关系
6.6 类比推理
下篇 论证推理
第1章 假设
1.1 充分假设
1.2 必要假设
1.3 因果联系
1.4 理由可行
1.5 方法可行
1.6 无因无果
1.7 没有他因
1.8 不能假设
1.9 假设复选
第2章 支持
2.1 肯定假设
2.2 增加论据
2.3 没有他因
2.4 无因无果
2.5 支持结论
2.6 不能支持
2.7 支持复选
第3章 削弱
3.1 否定假设
3.2 因果差异
3.3 以偏概全
3.4 反对方法
3.5 因果倒置
3.6 反对原因
3.7 反例削弱
3.8 无因有果
3.9 有因无果
3.10 相反论据
3.11 另有他因
3.12 间接因果
3.13 反对结论
3.14 削弱变形
3.15 不能削弱
3.16 削弱复选
3.17 最能削弱
第4章 评价
4.1 是否假设
4.2 有无他因
4.3 对比评价
4.4 不能评价
第5章 解释
5.1 解释现象
5.2 解释矛盾
5.3 另有他因
5.4 增加论据
5.5 不能解释
5.6 解释复选
第6章 推论
6.1 确定论点
6.2 推出结论
6.3 演绎推论
6.4 内容对应
6.5 对比推论
6.6 推论假设
6.7 推论支持
6.8 推论削弱
6.9 不能推论
6.10 推论复选
第7章 比较
第8章 描述
8.1 逻辑评价
8.2 逻辑缺陷
第9章 综合
9.1 逻辑谬误
9.2 完成段落
9.3 争议辨析
9.4 对话辩论
9.5 论证题组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是各类专业硕士入学考试(MBA、MPA、MPAcc、GCT)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种能力考试,逻辑推理测试就是考查考生是否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在复杂情况下处理众多信息的应变能力的素质考试,其考查目的是科学、公平、准确地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研究的是理性思维。所谓理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大脑的抽象作用对客观对象内在规定性的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上的不同理解:广义的逻辑泛指与人的思维和论辩有关的形式、规律和方法。通常就是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狭义的逻辑指的是一门学科,就是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是关于推理有效性的科学。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最重要的一个核心能力,西方对逻辑理性的重视反映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各个领域,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所要求通过的三大标准化考试——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进入商学院攻读MBA的入学资格考试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和进入法学院攻读JD(Juris Doctor)的入学资格考试LSAT(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都是能力型考试。西方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能力型考试已经非常成熟,北美的上述能力型考试已有近30年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是这三类考试主要的测试目标。具体来说,这三类考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逻辑推理(Critical Reasoning)直接测试考生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阅读理解(Critical Reading Comprehension)和数据充分性分析(Data Sufficiency)通过对文字和数学内容的理解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写作(Critical writing)同时测试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各类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及企业新员工招募笔试也在逐步借鉴国外的能力型考试模式,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测试是一个重要环节。
文摘因为青少年缺乏基本的驾驶技巧,特别是缺乏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所以必须给青少年的驾驶执照附加限制。在这点上,应当吸取H国的教训。在H国,法律规定16岁以上就可申请驾驶执照。尽管在该国注册的司机中19岁以下的只占7%,但他们却是20%的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以下各项有关H国的判定如果为真,都能削弱上述议论,除了:八和其他人相比,青少年开的车较旧,性能也较差。B.青少年开车时载客的人数比其他司机要多。C.青少年开车的年均公里(即每年平均行驶的公里数)要高于其他司机。D.和其他司机相比,青少年较不习惯系安全带。E.据统计,被查出酒后开车的司机中,青少年所占的比例,远高于他们占整个司机总数的比例。[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题干论述:青少年缺乏基本的驾驶技巧和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因此,必须给青少年的驾驶执照附加限制。题干以H国的实例来加强其论据:在该国注册的司机中19岁以下的只占7%,但他们却是209,5的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的肇事者。A、D和E项如果为真,则说明造成青少年驾车事故的另外一些原因,并非是他们缺乏基本的驾驶技巧,也并非是他们缺乏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这就削弱了题干的议论。C项如果为真,则说明青少年驾车事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年均驾驶公里数。因为显然年均驾驶公里数较高,则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也较高。这以另有他因的方式对题干有所削弱。
B项不能削弱题干或削弱力度不足。因为:第一,这是个概念陷阱,题干的论据涉及的是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率,即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有多大的比例是青少年驾车所致,而不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即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中,有多大的比例是青少年驾车所致。
第二,即使认为人多,可能事故多,这对题干有所削弱,但题干没讲超载,在正常载客范围内,也不至于人多事故就多,不能递进推理。即使你坚持认为B能削弱题干,那也得看其他选项是否有明显不能削弱的选项,而我们发现本题其他选项都能明显削弱题干,那么,相比较而言,不能削弱项就得选B了。
后记每年的MBA入学考试包括两次,即1月份的MBA联考和10月份的在职MBA联考(简称GRK考试),本书囊括了1997年首届MBA联考至刚刚结束的2009年联考的历年MBA联考和GRK考试的逻辑真题,是国内最全的一本MBA真题集,可谓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为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逻辑考试的特点,提高逻辑推理的应用能力,我们特别为广大MBA.考生编写了本书。全书真题讲解精当,除了答案精准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系统剖析逻辑考试的题型特点,教给考生精简而管用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解题技巧,是严格意义上的“渔鱼之道”。把本书利用好,能给考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历年真题对考生的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吃透真题,才能摸清考点和出题规律。为此,本书系统剖析了历年MBA逻辑真题的题型特点,突出了类型化的编排特色,详尽提供了精简而管用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帮助MBA考生紧抓逻辑考点,把握考题特征,辨明考试趋势的辅导与训练用书。
本书特别为平时复习时间不充裕的在职人员量身定作,考生在考前可以把它当作题典阅读,这对在职MBA考生来说,是一条省心、省时、有效的速成之道。具体做法是考前冲刺阶段,边阅读本书真题边思考,阅读时重点思考正确答案为什么正确,这种看题的方法实质上是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努力往命题专家的思路上靠,靠得越近就越容易做对题。这个靠的过程,有利于在短时间内领悟逻辑解题要领。
同时,由于MBA联考是国内最早最成熟的专业硕士入学考试,之后出现的MPA、MPACC、GCT等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逻辑试题也屡次参考和借鉴MBA逻辑试题,因此,本书也适合作为MPA、MPACC、GCT及公务员考试的解题指导。
考生在运用本书进行逻辑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平时训练中逐步归纳和体会出逻辑考题的共性和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变成自己内在的思维方法和题感,从而有助于考生获取逻辑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