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着门:孔庆东谈教育(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

分類: 图书,教育,综合,
品牌: 孙庆东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4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6176961X
·条形码:978756176961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摸不着门:孔庆东谈教育》主要讲述了:为什么我把自己有关教育的论述统称为“摸不着门”?是天太黑还是门太高?是我们身在此门中还是身在此门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十多年前开始,我们好多做文学研究的,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点移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上。我想这可能是学术的自然升华吧。
我在北大做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的,我早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主要落后在中间层次上,落后在大众文化上,落后在教育上。我跟钱理群、曹文轩等老师说,咱们现在文学研究的许多成果,有多少转化到中学了呢?几乎没有。
我1990年的时候到中学当老师,看到语文教参,有点吃惊,那上面的观点和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所谈论的相比,好像是在两个世界里。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提到了尼采,可《拿来主义》的教参仍然把尼采说成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家,脱节是如此之大,脱节至少10年以上啊!而当下的中学语文界采用的则是我们上个世纪90年代的说法,总是落后有10年左右,存在着巨大的对话空间。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成果,这些学术成果成了我们这些学者的自说自话,成了学者之间的对话。其实鲁迅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度我们可能很久都赶不上,但就说他们自身吧,也没有很好地传播出去,只是一些大学的学生学者写文章互相给对方看,《新潮》、《每周评论》的那些人,也就是胡适、鲁迅他们之间在互相启蒙,可老百姓还是那些老百姓,与启蒙无关。
作者简介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
十余年来,孔庆东博士先后写出当下中国罕见的酣畅淋漓、嬉笑怒骂的痛快文字,其《47楼207》、《笑书神侠》、《千夫所指》、《空山疯语》、《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等书一直畅销不衰,为当今影响最大的思想者之一。
编辑推荐《摸不着门:孔庆东谈教育》:是天太黑,还是门太高?是我们身在此门中,还是身在此门外?
目录
第一辑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咋教育孩子
不要蒙住学生的眼睛
一场没有句号的辩论
怎样做个北大人
语文老师孔庆东谈数学
怎样对待异端
坐飞机上课的学生
不漂亮的女生
少爷小姐请读书
问还是不问
第二辑 大话语文
汉语的悲哀
用优美的汉语赢得世界
语文问题
怎样学语文
我看语文第一课
语文教学的改革与传统
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
庆东作文秘诀
理直气壮读金庸
《天龙八部》能人选中学课本吗
泯灭人性的分数
温酒一杯话高考
摸不着门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研究:以2003年为例
第三辑 校园是个海
北大四博士
老钱的灯
侠之大者,钱理群
平原下有海
蔡元培的矛盾
生命失败的微妙
纯洁的生命诗篇
鲜活的恐惧
缅怀激情年代
灵魂工作者还能逮着老鼠吗
博雅塔前人博雅
北大的耻辱和光荣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为什么我把自己有关教育的论述统称为“摸不着门”?是天太黑还是门太高?是我们身在此门中还是身在此门外?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十多年前开始,我们好多做文学研究的,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点移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上。我想这可能是学术的自然升华吧。
我在北大做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的,我早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主要落后在中间层次上,落后在大众文化上,落后在教育上。我跟钱理群、曹文轩等老师说,咱们现在文学研究的许多成果,有多少转化到中学了呢?几乎没有。
我1990年的时候到中学当老师,看到语文教参,有点吃惊,那上面的观点和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所谈论的相比,好像是在两个世界里。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提到了尼采,可《拿来主义》的教参仍然把尼采说成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家,脱节是如此之大,脱节至少10年以上啊!而当下的中学语文界采用的则是我们上个世纪90年代的说法,总是落后有10年左右,存在着巨大的对话空间。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成果,这些学术成果成了我们这些学者的自说自话,成了学者之间的对话。
文摘第一辑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在电脑上一打出这个题目,就觉得自己道貌岸然,面目可憎。夫人从我身后经过,瞟了一眼,阴阳怪气地说:“哎哟,真伟大。这回天下当老师的可有了光辉榜样了。”一侧身,又俯在儿子的耳边说:“你爸又要祸害人了,快吃盖中盖去。”
我听了虽然气愤,但又实在不能发作,因为这个题目的确让人觉得3张纸画个鼻子——脸太大了。我的老祖宗被尊为“至圣先师”,也不曾写过这种吹牛文字。鲁迅先生够伟大的,也只写了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若不是编辑小弟弟小妹妹催逼得紧,我是打死也不敢摸这根高压线的。不过转念又想,这东西其实天天有人在写,那些“模范教师”,那些“先进班主任”,不是都被强迫写过这东西吗?不但写,还要腆着脸上台去念,念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比劳改犯还遭罪。老子二十多年前连批林批孔批宋江的文章都写过,这点苦有啥吃不了的?写!大不了让孔庆东告我一个侵犯名誉罪呗。
我正式当老师的时间不太长。当过3年中学老师,4年大学老师。此外各种临时老师当了无数。如果说老师就是教给别人知识的人的话,那我从3岁到现在,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是在“诲人不倦”中度过的。我当老师的秘诀用一句话就可概括,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好为人师”,两个基本点是“不求为人师表”和“人人是我师”。
我从小好为人师,见人有错误就指出,见人有疑惑就指点。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我错误地理解了伟大领袖的话,把“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理解为“我们向谁指出都行”,结果到处碰壁,吃尽苦头。小时候,我向父母指出,得到的是辱骂和毒打;我向老师指出,得到的是嘲笑和批判。长大后,我向领导指出,得到的是什么,中国人都知道。这些我都不在乎,最最笨蛋的是,我竟然胆敢向每一个女朋友指出。结果在我短暂的恋爱史上,有三个女朋友因为我指出她们的错别字而愤然离去。但是我本性难改,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别人就浑身难受。所以要说“我现在怎样做老师”,中心特点就是,天生酷爱本职工作,最见不得众生愚昧。敌人若把我抓去,不用严刑拷打问我的上级是谁,只要把我上级的名字写错,我立刻就会上去改成正确的,并让他们再默写一遍。
为了保证“好为人师”这个中心,首先要做到“不求为人师表”。有些老师的最高理想是“为人师表”,这在我看来就是犯了“主题先行”之病。你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