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成就故事/我爱祖国丛书(我爱祖国丛书)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廖帆
基本信息·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41432385/9787541432385
·条形码:978754143238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我爱祖国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祖国成就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他们是时代的精英,是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他们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将人类文明推向更高的一层!他们就是我们人类历史中涌现出来的无数的科技人才!
目录
我国超级计算机的“曙光”之路
中国龙芯诞生的故事
我国首例遥控机器人异地开颅手术
“东方红一号”,凝聚中国老一辈人集体的心血
“长二捆”背后的故事
“神五”台前幕后的故事
“神七”遨游太空,宇航员首次出舱太空行走
航天发射——喜悦背后的压力与艰辛
中国演绎“嫦娥奔月”传说
争气机——“空警2000”预警机诞生的坎坷历程
龙翔九天——国产无人机家族震惊国际
中国成飞第三代战机研制之路
国产歼10战机惊艳亮相
冰原上崛起的长城站
征战南极昆仑站
我国人用禽流感疫苗诞生的故事
让普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吃饱肚子
“当代毕异”的故事
中国600年后的“郑和下西洋”
中国核潜艇与台海危机
“中华神盾”远赴索马里护航
江南造船厂:创造出无数个“中国第一”
火热的年代艰苦的征战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京津城际高铁亮点多
开创奋进——百年天堑变通途
跨越千年梦想的伟大桥梁
南水北调——50年的风雨兼程
“水电雄师”的故事
三峡工程故事
大亚湾核电站——邓小平播下的一颗种子
一汽与两代伟人的故事
奇瑞汽车——中国民族汽车的黑马
联想集团20年的“联想”之路
华为:从两万到千亿的企业神话
海尔:真诚到永远
打造中国移动的“奥运梦之队”
“搜狐”之路
中国电子商务帝国的传奇——阿里巴巴
宝钢传奇
发现德兴铜矿
冀东南堡10亿吨油田被发现的故事
克拉玛依油田的“铁军”风采
春晓油田背后的故事
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煤电保障供应战
“死亡之海”的复苏
三北防护林工程——一部绿色的壮歌
万众同心编织三江源绿色之梦
“大熊猫之父”的故事
建筑奇迹——“鸟巢”
水立方——膜结构的完美体现
国家大剧院:周总理的心愿
中华世纪坛——一位中国建筑师诗意的诉说
“小渔村”与老人的结缘
直辖12年:一座山城的发展与辉煌
山沟沟里打造出中国最美的乡村
华西村与老书记的故事
灶间大婶撑起神州第一大市场
金牌成就梦想
……[看更多目录]
文摘中国成飞第三代战机研制之路
2005年3月23日下午,在成都飞机制造厂的机场上,随着一阵轰鸣,一架新型战机如利箭般射向天空,直冲云霄。尽管当天的气象条件不够理想,但国家功勋飞行员雷强在预定高度飞了三圈后就主动请战,又多飞了一圈。精彩的飞行让全场欢呼不已。轻轻摆动的机翼,表达了雷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更展示了他娴熟、高超的飞行技术。
当雷强驾驶着飞机轻盈地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时,机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激动地握手拥抱,欣喜若狂。走下飞机的雷强更是无比兴奋地说:这才叫真正的战斗机!
在胜利面前,人们不会忘记,近20年前,当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战机开始装备并应用于实战时,我国航空工业面临的是水平低、基础差、人才断层明显的黯淡情景。
1986年的春天,中国成飞航空人正是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开始走上了第三代歼击机的研制之路。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里,从年轻的技术员,到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成飞的航空开拓者们都在艰难地探索和前进着。从第一张草图、第一份报告、第一个零件,到首飞成功、装备部队,时时处处,都留下成飞航空人顽强的身影与足迹。
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除了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总体方案外,还必须突破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其中,数字电传飞控设计作为关键技术之一,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总体方案的成功,一旦出现意外必将导致机毁人亡。而且在国外,凡是采用数字电传飞控技术的飞机,大多都出现过类似的惨剧。对于这样一项全新的技术,失败是不容许的。
为了确保新机的研制万无一失,必须建立一个用于全面检查验证飞控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试验环境,这个试验环境就叫“铁鸟”试验台。这是一个重大的试验设施,它包括十个子系统,几千个控制单元,光连接电缆就有一百公里长,其规模之大,自动化程度之高,超出了以前的任何设备。
面对如此巨大的难题,成飞航空人迎难而上。他们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铁鸟”攻关组,由时任专业组长的杨伟担任项目负责人。在杨伟的带领下,攻关组通过广泛调研,认真分析,制订方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系统定义报告400页、设备设计报告300多份、生产图纸两千多张。
在如此猛烈的攻势下,这只高科技的“铁鸟”终于顺利诞生。
1996年3月的一天,在试验大厅里,壮观的“铁鸟”台静卧着整装待发。杨伟健步跨入“铁鸟”试验座舱,舱外,几十双眼睛紧张地注视着他。
上电!开液压!加油门!滑跑,起飞!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