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导读(社科经典轻松读)

分類: 图书,历史,史学理论,史学的哲学基础,
品牌: 汤因比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1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201061658/9787201061658
·条形码:978720106165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青少年
·丛书名:社科经典轻松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历史研究导读》从来没有历史学家像汤因比这样“不务正业”,从来没有历史学著作像《历史研究》这样广受追捧又备受争议。在大家都关心自己国家历史的时候,他早早就放弃了国家本位主义,转向考察人类文明的兴衰。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作者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有一位叔叔,名字只比他少三十字,叫阿诺德,汤回比,走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可惜1883年就死去了。我们不知遗六年后出生的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此.走不是为了纪念他的叔叔才叫这个名字。
编辑推荐《历史研究导读》由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 别怕,我是一读就懂的经典!有统计表明:少年时期是否接触过经典,关系到人的一生。最好的礼物就是为孩子种下一棵知识树。 这是一本为人类文明寻找出路的历史哲学著作,没有艰涩的论述,没有玄之又玄的理论。
目录
一、作者简介
在贵族化的教育下成长
为人类寻找一条救赎之路
“挑战与应战”
二、《历史研究》的故事
穿越时空——回到汤因比的时代
不得不读的理由
三、精彩导读
换一种眼光看历史
有一种研究单位叫“文明”
文明起源:梅花香自苦寒来
文明成长:前进,前进,前进进
文明衰败:当创造力已成往事
文明解体:大难临头各自飞
为他人做嫁衣的大一统国家
“通向光明”的大一统教会
破坏和扫荡文明的蛮族入侵者
欧洲文明和它的竞争者
复兴文明不等于文明复兴
为什么研究历史
四、大家跟帖
五、拓展阅读
文明形态史观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我欣然为之作序。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前进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显示了改革的艰难。分析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实已经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绝不可能孤立地成功。然而,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须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必须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这就是“素质”的含义——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人是凭借精神属性成其为人的。按照通常的划分,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人类的这些精神能力在极其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而后在相当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的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然而,它们尚处于种子的状态,唯有在人类文化的环境中,种子才会发芽,潜在的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的能力。
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把人们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大家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有效的国民素质教育的途径了。
具体地说,与精神属性的三个方面相对应,国民素质教育也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不受成见束缚,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据有巨大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而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一些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在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呆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这一点也体现在文风上,许多经典作家是表达的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只要真正读进去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在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良多启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在这个领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实证观察,更是价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最基本的价值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人有责。精神财富的享用,人人有份。可是,即使用严格的标准挑选,社科经典的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叫一个普通读者如何下手?怎样才能把经典中的理念变成社会多数成员的通识和基本教养?我认为,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本系列图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是一项真正造福国人的事业。该丛书将选收古今中外社科人文类的经典名著分批推出,出版社为该丛书预定的特点是:绝对经典,轻松好读。按照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求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入,最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是够格的,对于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
文摘二、《历史研究》的故事
穿越时空——回到汤因比的时代
欧洲“文明”的破灭
汤因比出生的英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幸运儿。由于与欧洲大陆隔离,它没有像中国一样,屡屡遭受游牧民族的冲击。相反,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了英伦三岛的统一。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主制度。这一套民主制度,又催生了史无前例的工业革命,帮助英国率先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民主制度与工业化生产,使英国在短期内迅速膨胀,成长为全球各国中的老大。一时之间,它的海军天下无敌,它的技术独步天下,它的属地不计其数。就是凭借这样的实力,英国才敢于不远万里,跑到远东与中国一决高下。
英国派往中国东南沿海的一支分队,将清朝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让华夏子民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强国。30年后,出使英国的大清官员,嘴上虽仍坚持儒家传统,但内心里却不得不佩服“红毛子”的厉害。其实,在中国东南的战争。只是当时英国霸主地位的一个缩影。远隔万里,尚能将一个天朝上国打得这么惨。更别说其他的弱国小族。所以,当时英国自信得很,也狂妄得很,在他们眼中,亚洲和非洲不过是野蛮人居住的地方而已。现在想起来,那个时代真有意思,当时,中国人其实也这样看待他们。
到19世纪晚期,英国霸主地位开始遭到激烈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对手是德国。德国是欧洲大陆的后起之秀,1871年才完成国家统一,而此时英国已享受了两百年的太平。可后起的德国,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下,焕发了不可阻挡的活力。他们出人意料地击溃法国,一举成为欧洲大陆的新霸主。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刺激得他们热血沸腾、意气风发。为了完成工业化,成为文武双全的世界大国,他们开始参与对殖民地的抢夺。他们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的富裕殖民地。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处处遭到英国的阻挡。于是,德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一下子变得尖锐起来。德国人到处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的自私鬼。
在德国带动下,法国和俄国也相继起来,与英国分争“殖民”蛋糕。中国有句俗话,“好汉难敌四手”,英国再强大也架不住其他国家的车轮战。到1914年时。英国已经快被别人追上了,其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例,由1870年的31.8%下降至14%,德国比例则上升至14.3%。德国与英国的实力,差不多已经旗鼓相当了。在此背景下,德国联合几个国家,与英法等国展开了正面对抗,这就是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虽然以英法等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它对于英国乃至西方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