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 GO踢球去:爸爸的大轮船(大头儿子升级版)(GO GO GO踢球去)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小说,中国,
品牌: 郑春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1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0791984/9787500791980
·条形码:978750079198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GO GO GO踢球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GO GO GO踢球去:爸爸的大轮船(大头儿子升级版)》作者郑春华,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蓍有《紫罗兰幼儿园》、《贝加的樱桃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头儿子小书架》等多部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已成为我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畅销多年,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已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GO GO GO踢球去》系列是“大头儿子”的升级版,是郑春华送给小朋友的最新礼物。
作者简介郑春华,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蓍有《紫罗兰幼儿园》、《贝加的樱桃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头儿子小书架》等多部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已成为我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畅销多年,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已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GO GO GO踢球去》系列是“大头儿子”的升级版,是郑春华送给小朋友的最新礼物。
媒体推荐郑春华是雕塑儿童形象的高手,从大头儿子、马鸣加到吕小小,个个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她的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是赢得孩子们由衷欢迎的秘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泉根
这本书讲的是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还说出了我们心中的烦恼……如果学校里所有的老师,还有爸爸妈妈,都能像萝卜老师那样,该多好呀!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四年级(2)班 苏远昭
编辑推荐《GO GO GO踢球去》系列是“大头儿子”的升级版,是郑春华送给小朋友的最新礼物。《GO GO GO踢球去:爸爸的大轮船(大头儿子升级版)》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大考之前,萝卜老师组织我们踢了一场足球
我真没有想到,我的语文只考了79分
爸爸的大轮船上有一个大洞
我们要和况校长一起把萝卜老师找回来
萝卜老师,你能听到我们呼唤吗
后记
母亲与伙伴的双重目光
……[看更多目录]
文摘大考之前,萝卜老师组织我们踢了一场足球
这两天妈妈好像变成了和尚,天天在我耳边念经:“要大考了、要大考了……”我一放学回来,她就要我赶快做功课;我一吃过晚饭,她就把我往写字台前赶;就连我进厕所大便,她也会把语文书塞进来说:“别浪费时间,你可以看看古诗嘛。”真没有办法。这两天我不能看电视,不能读《机器猫》,不能吃零食,不能打保龄球,哪怕跟妈妈聊聊学校里好玩的事情也不行,我刚兴致勃勃说了个开头,她就打断我说:“好了好了,赶紧复习功课吧!”
就连萝卜老师也不对劲了,天天给我们加上语文课,还把体育老师的课全部要过来也改成语文课,说什么是因为体育老师外出学习去了。体育老师为什么偏偏现在外出学习?为什么把体育课全部让给萝卜老师而不让给生物老师?那样我们还不至于这么惨。
……
后记很明白地说,这部作品是我为儿子缪拉写的。
答应他写是三年前的时候,而写出来已经是三年后了,儿子都进中学了。
这期间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在国内,不在儿子身边,只是每年回国探亲的几个月和儿子在一起,这便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幸福时刻。我每天都送他到学校,然后晚上再去学校接他,我珍惜同他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听他没完没了地对我讲述他的同学、他的老师、他的学校。
我因此认识了儿子的好朋友曹思宇、庄成纯、王城等,还喜欢上他们班几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毛希文、苏静、鲍峰等。尽管他们在班里并非都是老师所喜欢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我却发现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最纯净的亮点,而这种亮点是在成人世界里无法寻觅到的。
我因此极喜欢和儿子的同学交谈,听他们讲他们渴望讲但又没有大人愿意听或有耐心听的话;极喜欢去看他们写的周记和作文,在那小小的本子上我所读到的是一个充满幻想的无比宽广的奇妙世界,它让我感动,让我欣喜,让我终身难忘。
或许是因为这一切在我内心囤积得太多、太久,有种胀满的感觉,有一天我便对儿子说要写写他和他的同学们,儿子听了用热烈的眼神来表示他的赞许,以后便是没完没了的催促。而三年之后当我写出了这部书,里面有很多趣事和对话儿子却已经忘记了,还以为是我编出来的呢。这让我深感生命的急促和纷杂,有许多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在若干年之后都已经不知丢到了哪里!
所幸的是我替儿子记录了一部分他过去的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记录我自己的,因为我也有过三年级,也有过和吕小小、刘一人、贝球他们一样的喜怒哀乐,尽管我们所处的年代不同,然而童心是不分年代的,也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的。
值得一提的是,儿子曾有过爱他的老师,尽管儿子不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对儿子以后的成长实在太重要了,它关系到一个孩子对自己有无自信心和能否认可自己。
缪喜欢自己并且相信自己。
那么与缪拉相似的孩子是否也有缪拉这份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