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谈教育激励(大师讲坛系列)

分類: 图书,教育,学校管理,教务工作,
品牌: 肖川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62144342
·条形码:978756214434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师讲坛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师谈教育激励》讲述了:这套“大师讲坛”丛书,按照教育类别从浩瀚的大师创作中遴选出经典的教育篇章,将大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智慧系统、集中、分类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为读者亲近大师提供了一条比较便捷的途径。依我看来,这套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丛书共有10个主题,如《大师谈启蒙教育》《大师谈教育沟通》《大师谈教育激励》《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等,这些主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或是将来,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教育话题,也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话题;二是内容经典,丛书所选取的文章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前提下,从众多的大师著作中选出的经典教育美文,都有一定的高度,融故事性和哲理性于一体;三是大师众多,丛书所选大师以教育家为主,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等,既有先辈,也有就在我们身边的智者。
编辑推荐阅读《大师谈教育激励》,读者会沐浴在教育智慧的光芒之中,享受心智的快乐,从而多一份教育的眼光,多一份教育的思维,多一份教育的感悟和启迪。当然,这些收获不是囫囵吞枣就能获得,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反复的咀嚼、不断地玩味,需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功夫,做到“学、问、思、辨、行”的有机结合,才能从微言中晓其大义,才能从平凡处见其神奇,才能真正体会教育的真谛,发现教育的乐趣。
目录
第一篇 孩子需要激励
[苏]苏霍姆林斯基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美]M.S.斯特娜孩子期待的是鼓励和表扬
[日]星一郎不要为考试不合格羞愧,而要承认孩子所作出的努力
(美]约翰·格雷替代惩罚的方法就是奖励
[日]黑柳彻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美]本杰明·拉什自我激励不可少
叶圣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冰心我的教师
卢勤孩子渴求赏识
于永正翘起大拇指
李镇西珍藏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
周弘快乐成长。出现一个奇迹
章龄龄要多“鼓励”,它永远是家教的第一词汇
朱永新说你行你就行
第二篇 激励的效果
[德]卡尔·威特鼓励是进步的动力
[关]劳伦斯·斯坦伯格表扬孩子的成就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潜力可以成就任何伟业
[加]G.金斯利·沃德面对失败
[美]戴尔·卡耐基赞扬的魔力
[美]奎尔·哈德曼激励是成功的灵魂
[美]杰弗里·布拉尼有效的鼓励能够造就天才
[加]G.金斯利·沃德成功
[美]本杰明·拉什坚毅乃成功之道
[美]刘墉多抓几把豆子
卢勤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赵忠心最好的奖赏
李镇西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
魏书生后进生也能成就大事业
张化万把潜能转变为显能
第三篇 激励的艺术
[德]卡尔·威特夸奖的诀窍
[美]芭芭拉·科洛罗索从鼓励开始,培养孩子自律
[美]凯文·莱曼用鼓励代替表扬的一些例子
[韩]李宝嫣奖励制度
[美]托马斯·费兰肯定性的激励方式
[美]塞勒·塞维若如何激发你的孩子
[美]罗恩·克拉克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信心
刘彭芝赏识是最好的激励
窦桂梅激励的艺术
卫亚莉赞赏和鼓励技巧
王极盛表扬孩子的8种技巧
第四篇 信心和潜能的来源
[德]卡尔·威特有效的夸奖可以产生无穷的信心
(美]拿破仑·希尔信心的威力
[美]M.S.斯特娜你是最好的!你应该表现自己!
[英]赫·斯宾塞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孩子的教育中
[美]斯托夫人培养自信心的锦囊
[德]阿尔伯特·翁施鼓励与表扬
[美]海穆·基诺特赞美与诱导
[美]杰弗里·布拉尼不要用不必要的比较来伤害孩子
[美]斯宾塞·约翰逊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陈鹤琴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魏书生成绩差的孩子也有潜能
朱永新理想的父母
陶西平要做爬起来最快的人
李庚南他终于举手了
第五篇 正反的对比
[美]戴尔·卡耐基鼓励更易使人改正错误
[美]斯托夫人责骂孩子不如给他一点温暖
[日]曾野绫子与批评孩子相比表扬更重要
[美]海姆·G岩诺特表扬与鼓励
[美]奥里森·马登失败了以后
[奥]阿尔费雷德·阿德勒先天素质与后天培养
[美]刘墉天才与白痴
陈鹤琴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朱永新爱心产生奇迹
陶西平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卢勤“你太没有出息了”——被否定的孩子没有了上进心
袁卫星唤醒之后的激励
周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勤批评是不可缺少的
毕淑敏附耳细说
章龄龄要明白,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篇孩子需要激励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叶圣陶
担任小学教育事业,便是一种帮助儿童、尽力社会,并有益于自己的活动。然而要使给予儿童的帮助确属有用,要使社会的幸福确有增进,要使自己对于本分确无遗憾,不是担任了就行,还得认清教育事业的意义。小学教育的意义,概括地说来便是使儿童在行为上得到新的人生观。要达到这个目的,须承认人生必须是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而以教育作手段使学生养成这种种品德和习惯,以至达到最高的高度。那玄虚、抽象、仿效、克制、被动的人生观,当然不是现代人所应当具有的,当然不能拘守着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小学教育的意义既然认识清楚了,第二,我们就要想一想:知识究竟是什么?求知识的动机由于需求,没有需求,便得不到知识。所谓需求,就是满足现在的欲望,达到愉快的境地,所以知识是帮助我们计划、支配我们行动的。我们的行动要有意义,计划要收到效果,非有知识不可。我们不是先有了知识,才有计划有行动的。知识的价值全在于即知即行,当时应用。以前的教育叫儿童学习知识技能,预备着他们将来应用,所以儿童在学习的时候就很不高兴。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不是他们当前所必需的。教师说:“你们有了知识,可供将来应用;你们修炼品德,预备将来进入世间生活。”儿童就会想:“我们现在难道不生活在世间吗?现在和将来的分界线在哪里呢?现在的所作所为原来只是预备,那么都可以不算数吗?到了将来,就可以什么都不用预备了吗?’’这等怀疑影响到实际,便是没有学习的诚意。如果改变以前的见解,认定儿童的现在就是他们整个人生的一部分;他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就需要他们自己去应用知识方能完成;那么他们在当前的环境中有所需求,自然会自己去研究,寻求出道理和办法来,还会自己去试验这些道理和办法是否切合实用,来证实它们的价值。经过这样的研究和试验,他们得到的便是真的知识。试问真的知识有不能支配行动,不和行为合一的吗?
教师有什么可以授予儿童的呢?除却物质的东西可以授受,属于精神方面的知识是谁也不能授予谁的。因为知识是求知者主观的欲望和兴趣的结晶体,离开了求知者的主观便无所谓知识,所以知识只有自己去求,别人的知识只能由别人去应用,我不能沾他的一些光。教师的真知识终究是教师的,与儿童没有关系;教师用语言和文字将古人的和自己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儿童,即使这些经验是千真万确的,毫无疑义的,也不一定能使儿童得到真知识。因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