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错案的原因与对策(刑事错案实证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法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品牌: 刘品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页码:5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9310393/9787509310397
·条形码:978750931039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刑事错案实证研究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刑事错案的原因与对策》中提到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刑事错案带给司法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它酿成了人间悲剧,必然会极大地损伤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另一方面,它也为改革司法体制提供了标本和机会。美国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基思·芬蒂利就主张“人类应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他声称,“错案仿佛打开了一扇改良刑事司法体制的窗户,我们应该从错案中寻找推动司法改革的现实方法,而不要让机会白白流失”。
编辑推荐《刑事错案的原因与对策》一书是美国福特基金会法律、权利和政府治理项目“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中国刑事错案的理论展开
第一章 刑事错案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刑事错案的主要成因
第一节 主体因素
第二节 外在因素
第三章 刑事错案的防范原理
第一节 提高办案能力与防范刑事错案
第二节 完善证据制度与防范刑事错案
第三节 完善辩护制度与防范刑事错案
第四节 优化司法环境与防范刑事错案
第四章 刑事错案的救济原理
第一节 刑事错案的发现
第二节 刑事错案的纠正
第三节 刑事错案的赔偿
第四节 刑事错案的责任追究
第二编 中国刑事错案的实证调研
第五章 中国刑事错案实证调研的设计
第六章 中国刑事错案实证调研的概况
第一节 案例分析
第二节 问卷调查
第三节 座谈研讨
第七章 中国刑事错案实证调研的结论
第一节 中国刑事错案界说的实证考察
第二节 中国刑事错案成因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国刑事错案防范机制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中国刑事错案救济机制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中国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的实证分析
第三编 外国刑事错案的理论与实证
第八章 外国以检讨错案推动司法改革概况.
第九章 美国的刑事错案研究
第一节 无辜者运动的案件受理标准及筛选程序
第二节 从无辜者运动检讨死刑判决的正当性
第三节 沉默权对减少刑事错案的法律价值
第四节 美国死刑案件中证人错误辨认的防范.
第十章 加拿大的刑事错案研究
第一节 加拿大《预防错案报告》摘要
第二节 关于加拿大《预防错案报告》的评论
第三节 加拿大辨认证据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加拿大辨认是否必须强制录像
第十一章 英国的刑事错案研究
第一节 英国刑事错案的状况及其危害
第二节 伯明翰六人错案推动英国的司法改革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近年来,随着云南杜培武和湖北佘祥林等人的冤错案件披露报端,刑事错案已然成为国人社会生活中一个沉重的话题。公众在谈论,学者在思考:为何在当代中国还会接二连三地出现这样的冤假错案?这些错案是如何形成的?中国应该如何构建错案预防体系和错案救济机制?为了深入剖析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错案,揭示其普遍规律与制度原因,以便为完善中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提出建议,并推动形成预防、减少与及时救济刑事错案的法制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于2005年成立了课题组,通过举办论坛、进行座谈、召开研讨会、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我国的刑事错案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和多路径的实证调查研究。
2005年12月30日,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了“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论坛,多名专家学者就“刑事错案的标准和证明标准”、“错案的形成与证据观念”、“刑事错案与证明规则”等问题作了主题发言;2006年8月上旬,我们课题组的部分成员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分别与哈尔滨市公安局、哈尔滨市南岗区检察院和哈尔滨市道里区法院的领导与办案人员以及哈尔滨市的律师代表,就“刑事错案的界定”、“酿成错案的主要原因”、“减少和预防刑事错案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座谈;然后,我们又深入黑龙江省伊春市,就刑事错案的典型案例进行调研;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我们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在海南省三亚市联合主办了“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围绕非法取证、刑讯逼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刑事错案等问题各抒己见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自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期间,我们在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关于刑事错案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公安(厅)局、检察院、法院、律师(法律)事务所、司法局等单位中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调查问题包括:刑事错案的界定、刑事错案的主要原因、容易出现刑事错案的诉讼环节、证据错误与刑事错案的关系、刑事错案追究制度、刑事错案的预防和救济等。
文摘插图:

(一)虚假的口供
一般认为,口供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简称。
从口供的形成时间来看,口供主要包括庭上口供和庭外口供。庭上口供是被告人在庭审中就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法官作的陈述;庭外口供则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和起诉阶段就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对侦查人员、检察人员所作的陈述。在本书的案例样本中,有101起案件的被告人都在庭外作出过认罪口供,并在庭审时翻供,但都被一审法院以其庭外口供作为定案根据而作出有罪判决。由于后来有罪判决被推翻,这些庭外认罪口供被认为是虚假的。
后记《刑事错案的原因与对策》一书是美国福特基金会法律、权利和政府治理项目“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2005年,为深入剖析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错案,揭示其普遍规律与制度原因,为完善中国的国家赔偿制度、错案追究制度等具体刑事司法制度提出建议,以推动形成预防、减少与及时救济刑事错案的良好法制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了何家弘教授领衔的“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课题组。参与成员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为主,同时也包括部分公、检、法、律师等法律实务人员。经过3年多的辛苦努力,本书终于要付梓了,在此我们首先要感谢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大力资助和支持。
为顺利开展国内刑事错案的实证调研,课题组成员多次赴国内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以及许多律师事务所进行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令我们十分感动和感激的是,无论刑事司法界的老朋友还是新朋友,大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无私地提供宝贵的实务素材和难得的一线感受。这些是我们顺利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囿于客观条件,在此我们无法一一列举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名字,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源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