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小说,外国,
品牌: 斯比丽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4253985/9787534253980
·条形码:978753425398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海蒂》讲述了:海蒂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失去父母,由阿姨带到五岁。后来阿姨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她送到山上的爷爷那儿。她的爷爷是一位外表严厉而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因为不愿听到人们对他的流言飞语,他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高山牧场上。从此,纯洁质朴、天真无邪的小海蒂就每天与小羊倌彼得一起去山上放羊,在花草丛中蹦蹦跳跳,观看阿尔卑斯山壮丽的落日和自由翱翔的雄鹰……
纯洁善良的海蒂待人真诚友好,使心情压抑、性格古怪的爷爷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使体弱多病的克拉拉战胜了疾病,重新站了起来;使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心中充满了阳光……
作者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深厚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海蒂》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阿尔卑斯山风情画卷。读着,读着,会使人们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编辑推荐《海蒂》由英、法、德、意、丹麦、阿拉伯、西班牙、古希腊等语种原文翻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经典名著、经典品读、经典收藏。
目录
上篇
一 登上奥西姆高山牧场
二 在爷爷家
三 在牧场上
四 在老奶奶家
五 接二连三的到访,更多的事情发生了
六 新篇章和新生活
七 罗特麦耶小姐不平静的一天
八 赛赛曼家乱成一团一
九 赛赛曼先生在自己的家里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十一 位老奶奶
十一 小海蒂有得有失,进步与退步共存
十二 赛赛曼家出现了幽灵
十三 在夏日的傍晚重新登上高山牧场
十四 礼拜天,当钟声敲响的时候
下篇
一 来自远方朋友的消息
二 高山牧场上的延续
三 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事
四 即将告别,再见吧
……[看更多目录]
序言《海蒂》是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比丽(1829-1901年)撰写的世界名著。书中的主人公海蒂深受各国青少年朋友的喜爱,于是《海蒂》也成为一本经典的青少年读物,跻身于世界性的畅销书行列,并多次被改编成漫画和动画系列作品。
《海蒂》的故事主题鲜明、严谨,内容十分有趣、感人至深、耐人寻味,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
海蒂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失去父母,由阿姨带到五岁。后来阿姨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她送到山上的爷爷那儿。她的爷爷是一位外表严厉而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因为不愿听到人们对他的流言飞语。他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高山牧场上。从此。纯洁质朴、天真无邪的小海蒂就每天与小羊倌彼得一起去山上放羊,在花草丛中蹦蹦跳跳,观看阿尔卑斯山壮丽的落日和自由翱翔的雄鹰……
纯洁善良的海蒂待人真诚友好,使心情压抑、性格古怪的爷爷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使体弱多病的克拉拉战胜了疾病,重新站了起来;使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心中充满了阳光……
作者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深厚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阿尔卑斯山风情画卷。读着,读着,会使人们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由于篇幅限制,本书在保留了原作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对译文作了部分删节。希望读者喜欢这部充满爱的作品。
文摘插图:

上篇
一 登上奥西姆高山牧场
在一个风景宜人的小山村梅恩费尔德,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它穿过碧绿的原野,一直伸展到山脚下。山路两旁树影婆娑,流水潺潺,远处群山巍峨,似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攀缘而上,居高临下,谷底的景致一览无余。继续登高而上,四周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浓郁的花香弥漫在整个旷野,沁人心脾——这就是直接通往奥西姆高山牧场的陡峭山路。
六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这条狭窄的乡间小路上,一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村姑,手里牵着一个小姑娘正向上走着。小女孩的脸颊热得通红,棕黑色的皮肤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但是很奇怪,尽管在这六月炎热的骄阳下,这个孩子还是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似乎要抵御那刺骨的寒冷。这个小女孩似乎五岁左右,可是人们无法从其外表看出她的身材,因为她很明显地穿着两件,甚至是三件衣服,一件套一件,脖子上用一条红色的棉质大围巾一圈圈地围着。这样的打扮,再加上她的一双镶着钉子、笨重的登山靴,这个小人儿看起来就像是圆圆的一团。小家伙正冒着酷暑吃力地走在山路上,向山上攀登……
这两个人就这样从山谷向山上走了大约一个来钟头,来到了高山牧场的半山腰,这里坐落着一个叫做“端夫里”的小村庄。
一进村,几乎所有村民都与她们打招呼,有些人在窗口或家门口向她们寒暄问好,也有些人在路上向她们问候,原来这里就是小女孩的家乡。可是她们却没有在路上做片刻停留,只是一边回答熟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边与人们相互问候,脚下却一步不停地往前走。不一会儿,她们到了村子的尽头,这儿只散落着零星几户人家。
这时,从附近的一家房门口传来了招呼声:“等一会儿,迪蒂,你是要再往上走,我也一块儿去。”
听见了招呼声,迪蒂站住了脚,停了下来。小女孩一下子挣开她的手,一屁股坐在地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你累了吧,海蒂?”迪蒂问道。
“不,我热得要命,嗓子都快冒烟了。”小女孩回答道。
“这儿离山顶不远了,我们马上就要到了,你再坚持一会儿,快点走好吗?再有一个钟头就到了啊,宝贝!”迪蒂不断鼓励小女孩说。
这时,一个胖胖的看上去挺慈祥的妇女从刚才的房门里匆匆地走了出来,与她们两个结伴同行。那个小女孩站起身,跟在两个熟悉的大人后面向山上走去。两人一见如故,边走边谈着端夫里村及其周边地区的所有居民的情况。
“说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