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历险(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自然科学总论,
品牌: 位梦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0792420
·条形码:978750079242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南极历险》讲述了: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他,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友的中国人;第一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度与浙江电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记录片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和美国以南极、北极为题材,对学生和普通民众演说数百场,是发表此类演讲最多的中国人。
他,就是位梦华,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
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
作者简介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位梦华曾对中国大陆的重力场及其与地震活动和深部物质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论文发表在《地震地质》上。后来又对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用重力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论文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刊物《JGR》上。一九八一年,位梦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对美国密西西比湾地区的重力变化进行了观测和研究,论文以中英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上述研究成果曾经引起国内外地质和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九八二年,位梦华从美国去了南极,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并与美国同行一起,对罗斯海湾海底构造进行了人工地震推测和研究,并对罗斯岛的重力场进行了观测和记录。
编辑推荐《南极历险》为《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之卷一《南极历险》,本辑将会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发生呢?赶快跟随《南极历险》来探个究竟吧!!!绝对震撼、绝对好玩、绝对大开眼界!
暑假到了,读这套数,也许真有机会让位梦华博士带你到北极玩玩。他可是一进南极、九赴北极哟。一二十年后,说不定你就成了他——一位执著的科学家。
目录
作者自序
危险之旅
遗嘱与牙齿
疯人院与候补者
洛杉矶惊魂
新西兰酒吧
最后的冲刺
天涯遇知己
生死训练
生存学校
冰上训练
海角惊梦
冰山巡礼
落人陷阱
绝处逢生
上帝的秘密
毕业典礼
旷野悲欢
风里逃生
起飞的帐篷
乳白天空
冰上感恩节
企鹅来访
恐怖谷
瑞克的忧虑
飞往干谷
山崖的回应
冰湖的报复
暴风雪与恶作剧
爆炸案
杰克与曼托
大爆炸
谁之过
企鹅送行
食堂大战
天堂与地狱
南极婴儿
食堂大战
失踪的房客
不速之客
难眠的夜晚
搜寻冰下湖
冰缝逃生
皮特的故事
后记
十字架下的秘密
风里逃生
从沙科尔顿小屋到企鹅村
十字架下的追忆
害人的秘密
豹海豹和南极鱼
豹海豹
南极鱼
白岛与黑岛
最后的悬念
地质学家的功绩
约翰的秘密
冰封的记忆
挺进南极冰原
通往谜底之路
意外的收获与惊喜
金刚石的来历
三签名
梦幻世界
魂断天涯
马拉克教授的深谋远虑
山穷水尽
绝处逢生
绝密使命
人间际遇
告别南极
使馆遭遇
老人聚会
最后的感慨
作者简介
位梦华科普创作一览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人类是怎样来到这个星球上的,至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圣经》上说,人是上帝造出来的;科学家则认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学家推测说,大约一千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气候炎热而潮湿,为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所覆盖。在这些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猿类,叫做腊玛古猿。到大约八百万年之前,气候开始干燥起来,热带雨林逐渐消失,变成了茫茫的草原。原本生活在森林里的腊玛古猿,面临着两种抉择:有一些腊玛古猿继续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哪里有森林它们就到哪里去。它们的后代到现在还是猿类,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另外一些腊玛古猿走出了热带雨林,到草原上去生活。草原非常开阔,它们要找东西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香蕉,刚想吃,来了一头狮子,它们必须赶快逃走,又舍不得把香蕉扔掉,只好用前肢抱住香蕉,用两条后腿奔跑。这样跑来跑去,就学会了直立行走,这就是我们人类进化的第一步。
当然,我们的祖先从用四肢攀爬到学会直立行走,并非如此戏剧性,而是一个相当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艰苦探索,才终于站立了起来并开始使用工具。又经过了几百万年的实践和磨练,到大约二百万年之前,才学会了制造工具,终于进化成了人类,叫做原始人。在这之前的人类祖先,还只能称做类人猿。由此可见,好奇和探索是人类进化和进步的原动力。
实际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好奇、探索、追求、发现的历史。从整个人类到每个民族,从一个国家到每个个人,只有敢于拼搏,迎接挑战,坚忍不拔,历经磨难,才能进化与进步。否则的话,我们到现在还是大猩猩和黑猩猩。
然而,现在与原始社会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人们出门坐汽车,远途乘飞机,上班用计算机,回家看电视,真是养尊处优,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那么,现在的人类还需要继续探索吗?回答是不仅需要,而且更加迫切。现在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科学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不仅决定着整个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也决定着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群体、每个个人的未来与前途。而好奇和探索同样也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好奇到探索,从发现到应用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而是极其艰苦、非常复杂,常常需要漫长的岁月、终生的努力,甚至几代人前仆后继,还不一定取得突破。例如,有人曾经研究雪花为什么如此美丽,倾其所有,终其一生,却一无所获。
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基因和大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如果到动物园里去看看,就会发现,我们人类有说有笑,衣着华丽,而大猩猩们却愁眉苦脸,赤身裸体,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祖先胆小保守,贪图安逸,躲在森林里不敢出来。我们的祖先却走出森林,迎接挑战,终于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就叫做:“一念之差,谬以千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见,观念决定一切。
我出版这套书,就是希望孩子们能树立起以下的观念:一是全球观,二是科学观。
什么是全球观呢?就是不仅要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我们的祖国,还要想到地球,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由于气候严酷,交通不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很少联系,几千年没有变化,非常落后而且原始,与西方人接触之后,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从新石器时代跃变到了现代化。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开放才能进步。我们国家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现在由于交通和通讯越来越便利,人类交流也就越来越容易,地球好像变得越来越小,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叫做“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只有盯住全球,融入全球,才能发展和进步,这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所以,我们中国人,必须树立全球观念。
什么是科学观呢?就是要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意识。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科学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和前途。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只有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观念。
文摘小的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活动的范围也不过方圆数十里,却经常想入非非,总想走南闯北,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我学了地质,跑遍了大河上下、长江南北,到过许多地方,那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还能来到南极。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又从南极走向了北极,不仅完成了少年时的夙愿,还大大超过了原先的预期。经历是一种资源,苦难是一笔财富。其中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些出生人死、惊心动魄、与死神正面交锋、擦肩而过的危难时刻,以及那些刻骨铭心、艰苦卓绝、与朋友生死与共、同舟共济的艰苦岁月。至今回想起来,就像电影似的仍然是栩栩如生,令人激动不已,时时冲击着自己的心灵。
遗嘱与牙齿
人的命运是难以预料的,正因如此,算命先生才能有饭吃。
我一直活到四十多岁时,才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美国,但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到南极。一九八二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参加了一个美国科学考察小组,决定到南极去考察。那时候,我对南极还一无所知。
美国人一说到去南极,立刻谈虎色变,看得非常严重,就像是生离死别似的。我却付之一笑,满不在乎,觉得到南极跟到别的地方一样,只不过是跑一趟野外而已,而美国人之所以如此小题大做,大概是因为他们把生命看得过于值钱的缘故。然而,随着时间的临近,周围的气氛也愈来愈凝重,在我的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有一天,北伊利诺大学地质系主任麦金尼斯教授把我叫了去,郑重其事地递给我一份详细的表格,上面除了声明这次去南极确系自愿之外,还规定了如遭不幸,尸体的几种可供选择的处理办法,并要详尽地写上由谁来处理后事,与死者的关系,以及详细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他严肃地说:“你好好想一想,然后仔细地填写清楚,不用着急,过两天再给我。”
回到办公室,我细细地研读那表格,写得非常具体,有关遗体的处理提供了两种选择,一是运回国内,二是就地掩埋。直到这时,我才开始意识到,看来这次南极之行形势严峻,确非儿戏,于是便认真地考虑起生与死的问题。
人总有一死,而且只有一次,但是想到死却不知会有多少次。例如,生病的时候会想到死,痛苦的时候会想到死,困难的时候会想到死,危险的时候会想到死,愤怒的时候会想到死,沮丧的时候会想到死,遭受挫折会想到死,蒙受冤屈会想到死,甚至看见别人死了也会想到自己的死。总而言之,死和生一样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是会经常出现的。不过,以前我从来没有把死与法律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一次必须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