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智慧的贯通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叶秀山 著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7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1405767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西方哲学是如何把感性的世,包括伦理道德问题“接纳”到哲学-形而上学里来;而中国哲学就传统问题来看,是把富有感性世界内容的资料如何“升华”到哲学-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就不同的发展道路来看,中西哲学是“异”。而就是其内容和问题来看,它们又都是“同”,又是“通”。
目录
作者的话
中西文化之“会通和合”——读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有感
写在《中国审美意识的探讨》出版之际
学者的使命
“诗言志”小注
我读《老子》的一些感想
“有人在思”——谈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
中西哲学话“长生”
关于“文物”之哲思——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感
中西关于“形而上”问题方面的沟通
论艺术的古典精神——纪念艺术大师梅兰芳
说“人相忘乎道术”
漫谈庄子的“自由”观
“学而时习之”及其他
世纪的困惑——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
说“五十而知天命”
再谈学者的使命
中国艺术之“形而上”意义
“和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理想”
古今中外有分有合
想起了“语言是存在的家”
京剧的学术意识——读蒋锡武《京剧精神》有感
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
王国维与哲学
书道贵新
答韦君琳先生书
试读《大学》
试读《中庸》
说“变”
由谭鑫培七张半唱片谈起
史家的哲学问题
我的读书方式及其沿革
温故而知新
创造与传统——新世纪哲学断想
京剧的不朽魅力
说“诚”
从屈原的死谈起
书摘插图
学者的使命
陈元晖同志以其新著《论王国维》①相赠。元晖同志是我素来敬佩的学界老前辈。至于王国维,我只是大学毕业不久,在陈翔鹤先生鼓励下,写过两篇文章谈“意境”。记得l982年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偶然遇见叶嘉莹教授,她居然还记得我谈王国维的文章。当时我非常惭愧地辩之以“少年之作”,浅陋不堪,私下则立愿要好好写一篇研究文章,“以正视听”。不想一晃都快十年了,这个愿未曾还了,有知道我这个意思的,则劝我不趁元晖同志书出版之际,写一个书评。于是,遂有此文。当然“愿”仍是还不了,现在写的,不过是借题发挥的一篇杂文,只是再也不能以“少年浅薄”这类的话来自饰了。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最大的学者之一。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他在史学、文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成就。在诸多方面,他都有承前启后、开一代风气的巨大作用。他的许多研究成果,至今仍是治史学、文学、美学者所不忽略不计的。然而,他的学术工作,到50岁就彻底终止。在动乱的几十年间,能“随意’’驰骋于哲学、美学、文学、史学之间,而所到之处,无不立下自己的丰碑,如果没有惊人的聪明才智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不可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