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上好一年级(修订本)

分類: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罗晓甡,钟淼淼编著
出 版 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2页数: 16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21718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从细节处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内容简介
本书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习惯,锻炼孩子的与人交往能力,提高孩子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制力,保证孩子的卫生与生理健康,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以及孩子的自我保护等方面入手,全面仔细地为父母介绍“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要做的全部工作。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父母更有效、更出色地做好孩子的学前准备,为孩子未来的腾飞垫上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作者简介
罗晓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从事数学教学工作20余年。辅导学生参加过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趣味数学解题技能展示总决赛、“EMC”数学竞赛等,取得优异的成绩。
目录
第一章 成长适应篇
“你是小学生了”:成长靠自己
让孩子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引导孩子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帮助孩子适应新老师
第二章 学习方法、习惯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孩子学习兴趣之培养
观察、再观察: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乐于想像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好习惯
让孩子克服粗心的习惯
让孩子做个课堂提问“专家”
“早起的小鸟有虫吃”: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创造力让孩子更出色
挖掘孩子的潜能
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
让孩子学会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时间
怎样辅导孩子学好小学语文
怎样辅导孩子学好小学数学
怎样辅导孩子学好小学英语
第三章 与人交往篇
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之道
让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你不需要嫉妒别人!
让孩子自信地秀出自己
让孩子学会爱
果断:培养孩子的大气魄
言必信,行必果:培养孩子诚信的好习惯
“我有责任”:责任感让孩子尽快懂事
宽以待人:让孩子学会宽容
做个勇敢的孩子
1+1可以大于2:让孩子学会合作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第四章 写作表达篇
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日记里的“天地”:指导孩子写日记
让孩子为爸爸妈妈讲故事
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第五章 自律自制篇
如何纠正孩子磨蹭拖沓的不良习惯
遵守纪律是孩子发展的需要
让孩子拥有自制力
做个懂礼貌的小学生
学会自理:孩子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
“半途不废”:孩子毅力和执着精神的培养
增强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
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第六章 卫生与生理健康篇
让孩子养成科学用脑的习惯
让孩子保持—份好心情
不要让虚荣心阻挡孩子成长的脚步
别做个任性的孩子
做个合群的孩子
饮食健康关涉孩子的未来
让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让孩子喜欢上运动
第七章 消费理财篇
勤俭,让孩子赢取未来的好习惯
提升孩子的“财商”
第八章 自我保护篇
让孩子学会自救自护
交通安全最重要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成长适应篇
“你是小学生了”:成长靠自己
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心声:“孩子升入小学了,他是小学生了。当孩子到了这个新的起点,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时,该如何指导孩子适应新的环境与生活呢?”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走进校园,从此就要由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名小学生了,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新的同学,面对和幼儿园有很大差别的小学生活,孩子往往会感到既新奇,又有点紧张,可能有的孩子还会无所适从呢!毕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一个不小的转折点。
那么,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期,努力让他们成长为一个快乐、自信的小学生呢?
在此,我们给家长一个最好的建议——成长要靠孩子自己。
人只有靠自己成长,他人的帮助不仅会消磨我们的斗志,还会让人滋生越来越严重的依赖心理。陶行之曾说过:“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当种子挤破坚硬的壳,悄然拱出地皮,肆意地舒枝展叶时,它已经不再是种子,而是一株快速生长的树苗了。人也是如此,随着渐渐长大,对每一个刚升入小学的孩子而言,这不仅标志着身体的发育,更是心理、情感、智能、经验、能力等等方面的重大转折,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生中一次质的飞跃!
而此时我们通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父母苦口婆心地规劝时,孩子会本能地认为你们在唠叨;当老师手把手给孩子做示范时,他们会认为那是多余的,认为老师低估了他们的能力。
此时,孩子就像一只要出窝的小鸟,开始挑战更为广阔的天空。他很想证明,自己的翅膀已经能够展翅高飞,搏击风雨了;而小时候朦朦胧胧的梦想,他要将它变成现实;他要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除此之外,孩子也会面临许多来自学习、环境的压力,他们的人际交往趋向复杂,自制和自理能力也正面临严重考验。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尽快地做好相应的心理调适,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那他们就将无法适应未来的新环境,或许还会由此产生紧张、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造成心理上的失调与不平衡,从而引起学业上的大幅度滑坡。
所谓“独立”,就是让孩子抛开眼前那篓鱼的诱惑,追求能得到更多鱼的钓竿。小学时期,是保证孩子得到钓竿的关键时期。所以,父母面对依赖性还很重的孩子时,要告诉他们:“你要成长,必须靠你自己。”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从12岁起,他的父母就鼓励他一边当报童一边学习,这培养了他遇到问题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的品质,最终奠定了他举世闻名的科学地位。
在这个世界上,那种完全把自己依附于他人的人,是可怜、可悲的,更是一事无成的!父母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成长只能靠自己!”
现在,不管还有多少困难,父母都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解决。任何一个借助别人的力量成长的人,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真实高度的,就像缠绕着树爬高的藤,一旦树倒,藤也就只能回到地面,趴在地上。
培养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之有效举措
第一,平时要多让孩子接触人。孩子们只有在集体环境中,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才会锻炼他们的性格和品质,要从小培养他学会忍让,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别人。
第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危言耸听。虽然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假、恶、丑,但还是要多让孩子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避免他们形成厌世和恐惧心理。
第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考虑一下怎样做会更好,然后再开始动手。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若有机会,让孩子到亲戚家住上一两天,改变一下环境,可以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
第四,不要轻易承诺。做任何事,家长不要提前讲好报酬,以免使他养成做每件事都要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助长孩子的任性。
第五,多鼓励,少打击。孩子犯错误是常有的事。若做错了事,家长应该从正面引导和教育,千万不要用恶语去伤害他们,否则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
第六,不要与其他的孩子攀比。攀比会使孩子形成虚荣的心理。也不要老是夸别人家的孩子聪明,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也是很聪明的,以此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融人新的学习环境
沙漠中的一只母狐狸生了一窝小狐狸,母狐狸对这些小宝宝倍加关爱,每天都出去为它们捕获最好吃的东西。
可是,当小狐狸长到能独自捕食的时候,狐狸妈妈却把它们统统赶了出去。小狐狸们不愿意离开温暖的家,不愿离开妈妈,怎么都不肯走。狐狸妈妈就又咬又追,毫不留情,就连那只瞎眼的小狐狸也没给它特殊的照顾,照样把它赶得远远的。
狐狸妈妈知道,没有谁能养它们一辈子。
小狐狸们从这一天起便长大了,它们开始明白,自己必须走出去,去适应外面的世界,这样才能够生存下来。
最终,那只瞎眼的小狐狸也学会了靠嗅觉来觅食。
其实,即将升人小学的孩子们也像小狐狸一样需要学会去适应外面的世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是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最不容忽视的一课。
儿童从幼儿园步人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过程。因为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对教师到同学的陌生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等,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新学校、新起点,通常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然而,有些父母不无忧虑地发现,孩子入学后,对学习的兴趣却不如以往了;有的对学校的新鲜感一消失,便出现厌学、逃学、抄袭作业、打闹等不良行为。是孩子变坏了,还是学校管理或教学的问题?心理学家提醒父母们,不妨多从“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去找找症结所在。
据近年一项追踪调查表明,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87%不是由智力因素而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其中交友障碍、社会退缩、不受欢迎、违纪、攻击行为等适应不良引起的障碍竟占整个心理问题的25%。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环境变化,如新交往圈、新课程、新的校园生活规律等,通常这些变化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能通过自我调节去适应的。然而那些一向任性、胆小、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较差的孩子却会因对环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孤独、焦虑、自卑、苦闷、不知所措和易冲动,严重的还会呈现心理问题躯体化。如:一上学便头疼、恶心、尿频等。显然,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
帮助孩子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之有效举措
第一,耐心诱导,让孩子上课能专心听讲。
每当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只要有空,就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孩子喜欢到学校上学,那是因为学校环境新,又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但是,要他坐下来专心听课却很难做到。上课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新入学儿童都存在的通病。这么小的孩子又不能跟他讲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大道理,只能顺着他的性子,利用他争强好胜的心理来慢慢引导。
黄玉今年刚上小学,她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老师反映她上课常有溜号看窗外、摆弄文具等问题。她在开始上学的一两个月中,对妈妈提出的学习问题,总是头不抬、手不停地边玩边回答。黄妈妈并没有马上谴责她,而是在遇到她回答错误或不会答时,指出这是上课不专心听课的后果。开始要求她上课时只玩一下文具,看一下外面。后来,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黄妈妈便要求孩子回答她提出的较多、较难的问题,此时黄玉不得不停止手脚的活动,思考一会儿再回答。答对了,黄妈妈及时地表扬鼓励并向孩子提出专心致志听课的希望:“你那么聪明能干,如果你能一节课都不玩东西,不看外面,一定会成为班上最好的学生。”就这样,为了得到妈妈更多的赞扬,在老师的配合下,现在的黄玉上课时已经能完全聚精会神地听课了。
第二,逐渐把学习溶入他的生活,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解决孩子上课不专心这一问题的同时,让他有规律地生活,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建议家长们可以这样做,放学回来和晚饭后这段时间由孩子自己支配。他可以做运动、玩耍、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但晚上八点到九点,父母必须要求孩子坐下来学习。
周奇刚上一年级时,是爸爸叮嘱着并且在他身边督促他学习。经过三个月,孩子基本上能自觉做到“到点”学习了,不过还要父亲“陪读”。这时,周奇的汉语拼音学得差不多了,周爸爸开始逐步放手,鼓励他要独立完成当天作业,复习预习好功课。然后自己根据拼音来读故事,不懂的就去问,由周爸爸来纠错。一个学期后,周奇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自觉地看完学校要求看的课外读本。现在,学习已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