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特色研究
分類: 图书,外语 ,英语学术著作,
作者: 孙鹏 著
出 版 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83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2007846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外语“教什么”?外语“如何学”?外语“如何教”?
内容简介
本书主体部分共分八章,讨论外语教与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章从宏观的角度介绍西方语言学发展概况,讨论语言“教什么”的问题。第二章从宏观的角度,基于心理学的发展,讨论外语“如何学”的问题。第三章及以后各章从不同侧面认识和讨论二语/外语“如何教”的问题。第三章追踪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发展脉络,讨论“乔姆斯基革命”给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探索了外语教学新趋势的渊源和利弊。第四章从语言的民族性、学习者年龄因素和外语教学要素(Harmer,1998)三个方面认识英语教育在我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第五章基于相关理论发展的局限性、外语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和我国各地英语教学实际需要,讨论多种英语教学模式结合应用的必要性以及结合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章针对英语教学在我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讨论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及常见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教学操作技术。第七章和第八章以笔者亲自经历的各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通过课题立项研究,讨论英语“一条龙”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另外在附(一)中,笔者对英语教育人才培养和培训问题做了一点研究。不过,笔者是从教学可操作的角度讨论英语教育人才培养和培训问题。如果英语教育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他/她一般应对本书探讨的理论问题有所了解、理解或掌握。
本书从以上探讨的内容来看,不奉行某个理论或某个外语教学法流派,也不求面面俱到,事实上在一本书里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追求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也许这正是笔者把本书取名为“英语教育特色研究”的缘由。本书特色具体表现在:1)对影响较大的二语/外语教学理论进行了追踪,开展了理论指导下的二语/外语教学/学习模式、方法的适用性研究;2)研究并形成了我国一定区域内英语“一条龙”教学思路;3)通过查阅国外英语学术著名原著,深刻地认识到国外某些外语教育理论的局限性,坚持认为语言知识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4)明确提出在入门阶段就应重视培养学习者英语自学能力,并使他们具有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
孙鹏,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四川省仪陇人,中共党员。攀枝花学院副教授。过去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长达14年之久,在此期间还担任教导主任(2年)和副校长(7年)工作,主管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攀枝花市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02年7月起在攀枝花学院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前两年还担任过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工作,后来潜心研究我国英语教育教学问题,先后在西南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进修和访学,近年已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主持校级、省级科研课题三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目录
第一章语言学综观与外语“教什么”的讨论
第一节语言学综观
一、意识谱理论及对语言研究的启示
二、早期语言研究中的主要学派
三、现代语言研究中的主要学派
第二节外语“教什么”的讨论
一、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因素
二、外语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
第二章学习论综观与外语“如何学”的讨论
第一节学习论综观
一、心理学发展演变
二、心理学流派对学习理论的阐述
第二节外语“如何学”的讨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二语外语学习的解释
二、天赋论对二语外语学习的解释
三、认知学习理论对二语/外语学习的解释
四、互动学习理论对二语/外语学习的解释
第三章现代外语教学的分水岭——乔姆斯基语言理论
第一节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与外语教学
一、乔氏语言理论渊源及其追求目标
二、乔氏语言理论对二语/外语教学的“导向”
第二节乔氏理论诞生后外语教学发展新趋势
一、交际式语言教学模式
二、母语式二语教学模式
三、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四、自主式学生学习模式
五、共享式信息交流模式
第四章英语教育特殊性和复杂性讨论
第一节语言的民族性及其他
一、语言的民族性
二、语言的地域性
三、语言的文化性
四、语言的文字性
第二节学习者年龄与外语教学
一、关键期假说
二、不同年龄段人群学习二语外语的优势与不足
三、学习者年龄影响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效果
四、年龄与外语教学
第三节外语教学要素与“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
一、哈默英语教学涉及的要素及其课堂教学程序
二、上个世纪有影响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三、哈默教学模式给我国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第五章外语教学模式及其结合应用研究
第六章语言知识教学重要性讨论
第七章中小学英语教学讨论
第八章大学英语教学原则及策略讨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鸣谢
书摘插图
第一章语言学综观与外语“教什么”的讨论
第一节语言学综观
关于语言的问题,也许大家都熟悉,语言是所有正常人都有的,同时只有人类才有。这种观念客观上反映了人类语言性的生物学意义。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说明人类与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如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从古到今哲学家在研究世界观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研究人类的语言。这说明我们如果要更好地认识世界,就得研究人类语言的特性以及它的构成。从史书记载来看,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对语言的关注就从未停止过: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语言研究的“自然派”(naturalists)和“惯例派”(conventionalists);19世纪的学者们曾将语言看做“思维的镜子”,认为语言是科学家观察大脑生命的唯一窗口,语言研究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对思维或人脑的了解;20世纪的学者们进一步认为,人脑是唯一同语言获得和语言运用相配应的器官,研究人脑有助于洞察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这样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学者们从语言的不同侧面构建出了不同的语言研究对象,从而形成了众多语言学流派,如结构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转换生成语言学(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等学派,这些学派也是20世纪形成的主流语言学学派。钱冠连教授(2007)说:“学派是学术研究领域走向成熟、发达、繁荣的标志。”作为科学的语言学,我们应怎么去理解西方语言学派林立的状态呢?笔者以为运用“意识谱理论”(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认识这一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意识谱视角看语言学流派发展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