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上下册)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新西兰)博伊德著,刘佳林译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2册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8336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洛丽塔”传奇的缔造者,驰骋于俄语、法语、英语三度空间的文学大师,何处才是其精神家园?
三十年来最权威的纳博科夫传记,一部二十世纪的政治史、精神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从纳博科夫的家族历史与完美童年写起,到纳博科夫一家踏上美利坚国土前一刻结束,在时间段上与纳氏唯一一部自传回忆录《说吧,记忆》刚好重合。在这部享誉世界的纳博科夫评传中,纳氏虚实相间欲与还休的记忆不曾说出的,博伊德替他说了下去;纳博科夫的读者们不曾读懂的,博伊德替他们读了出来。纳博科夫毕生创作中所有精心埋藏的典雅谜题,向读者发出的狡黠挑战,都被博伊德一一破解--也许,他正是纳博科夫所召唤的那个最优秀的读者。
作为纳博科夫最权威的研究者和传记作者,博伊德以一个学者的深邃,一个理想读者的洞察力,一个讲故事好手的天资,勾勒纳博科夫生平跌宕,专注于刻写其“生命纹理”,更在对其作品的详尽解读与“解密”上做足功夫,是一部纳博科夫爱好者与研究者们无法绕行的“纳氏宝典”。
博伊德重拾纳博科夫抖落的回忆线头,甄别,辨伪,组合,串连,翻转,复原了纳博科夫在圣彼得堡、克里米亚、柏林、巴黎的生活场景,并带领读者一路蜿蜒而行,穿梭于其生活与创作之间。博伊德致力于纳博科夫谜一般的个性及其对其创作的影响,揭示出纳博科夫对人类意识的哲学思考,描述其哲学观的发展轨迹,并就这些观念之于其艺术创作的影响加以阐发,辅以大量精致透辟、独具慧眼的文本细读,提炼出纳氏其文其人所独有的诗学特征:独立与花样。他指出,作为一名作家、昆虫学家与博物学家,纳博科夫唤醒了我们对细节、整体与和谐的注意,他提醒我们,只要不以想当然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庸常的生活洪流中潜藏着的艺术品质,从而深入一个更加丰饶的世界;在感受作家无穷的创造力的同时,看到世界那无限的创造的神奇。我们是时间与个体意识的囚徒,然而,在艺术或科学中,在记忆、想象、意志与良知之下,人类心灵可以自由驰骋,穿越自我的禁锢与时间的铁栅。
源于热爱与懂得,博伊德的评传与纳博科夫的行文风格一脉相承,其结构之完美,论述之精妙,解读之细腻,引征之繁复,行文之诗意,蕴涵之丰盈,无处不流溢出大家气魄,至今无出其右者。
作者简介
布赖恩博伊德(Brian Boyd),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语系杰出教授,国际知名学者,纳博科夫研究权威,成果荣获多种奖励,并被译成12种文字。他最富盛名的学术成果包括两卷本传记《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传纳博科夫:美国时期》,关于《微暗的火》、《阿达》的研究著作以及他负责的网站“阿达在线”。此外,他还编有《美国图书馆中的纳博科夫》(三卷本,1996),合编《纳博科夫的蝴蝶》(与罗伯特迈克尔派尔合作)、《诗歌与译文》(与斯坦尼斯拉夫什瓦布林合作,哈考特,2008),并帮助意大利阿德尔斐七星诗社出版社和西班牙银河出版社编辑纳博科夫全集。他的近期著作包括《论故事的起源:进化、认识与小说》(贝尔克纳普/哈佛,2009)以及《文学的进化论研究:艺术与科学读本》(哥伦比亚,2009)。目前正研究撰写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传记。
目录
插图说明
日期说明
中文版序
引言
第一部分 俄罗斯
第一章 自由血统:过去的花样
第二章 醒来的世界(圣彼得堡,1899—1904)
第三章 第一次革命与第一届杜马(圣彼得堡,1904—1906)
第四章 蝴蝶(圣彼得堡,1906—1910)
第五章 学校(圣彼得堡,1911—1914)
第六章 恋人与诗人(彼得格勒,1914—1917)
第七章 流亡滋味(克里米亚,1917—1919)
第二部分 欧洲
第八章 成为西林(剑桥,1919—1922)
第九章 重组(柏林,1922—1923)
第十章 缪斯登场(柏林,1923—1925)
第十一章 流亡生活场景(柏林,1925—1926)
第十二章 异想(柏林,1927—1929)
第十三章 作家纳博科夫
第十四章 《防守》
第十五章 反与正(柏林,1929—1930)
第十六章 明亮的书桌,黑暗的世界(柏林,1930—1932)
第十七章 远景(柏林,1932—1934)
第十八章 翻译与转换(柏林,1934—1937)
第十九章 奔波(法国,1937)
第二十章 《天资》
第二十一章 穷困(法国,1938—1939)
第二十二章 寻找出路(法国,1939—1940)
致谢
文献目录
索引
译后记
媒体评论
这部传记精妙绝伦,作者才思飞扬,令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布赖恩博伊德的这部著作用力甚勤,堪比纳博科夫那本百科全书式的译著——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它是难以企及的范本。 ——迈克尔德达,《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博伊德先生天资过人,他出色地将生活与文学融为一炉……在这部令人难忘的传记中,他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我们所知甚少的纳博科夫……作为传记,(博伊德的)著作将难以逾越。这是对传主一生的准确描绘,是对那个时代的忠实写照。 ——谢尔盖达维多夫,《纽约时报书评》 当今时代,出色的文学传记屈指可数,这部杰作无疑将首屈一指……布赖思博伊德有精彩的故事可讲,他讲得很精彩。 ——希尔顿克拉默,《华尔街日报》一部(文学传记)杰作,传记家与伟大作家从此形影不离,相得益彰。 ——约瑟夫科茨,《芝加哥论坛报》 博伊德博学多才,因此作为纳博科夫的传记作家,他当仁不让……他对一个生命的叙写无比“真实”,他对俄国文学的理解无比全面,他对纳博科夫研究的帮助不可或缺。 ——简格雷森,《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俄罗斯
第一章 自由血统:过去的花样
……启蒙的自由主义精神,缺了这种精神,文明不过是白痴的玩物。
——纳博科夫的演讲,1935
一
纳博科夫十分在意自己的家庭,对社会地位却没有多大兴趣。他的家族历史悠久,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他家先后出了多位武士和政治家,声誉日隆。但与之相比,纳博科夫更为骄傲的是,他父亲属于“伟大的、无阶级的俄国知识分子阶层”。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在描写自己的出身时,他既拒绝谈论社会阶级,也不愿故作谦卑。
他的父亲讨厌自命不凡的势利行为,对一切有关先祖的言谈都嗤之以鼻,因此当纳博科夫1917年离开彼得格勒时,他对祖先的历史所知甚少。一年后,在雅尔塔过着半流亡生活时,他的表兄和密友尤里劳施冯特劳本伯格男爵天真地吹嘘说,他的家系可以追溯到12世纪,纳博科夫一笑了之:“那么纳博科夫家族会怎样呢?过去的宫廷侍从?”
等到他与俄罗斯的过去彻底割断联系后,尤其是当他迫切感到要写一本自传时,纳博科夫才开始后悔,当初对家族史太不当一回事了。在1920年代末或30年代初的柏林,他父亲的堂兄符拉基米尔戈卢布措夫给纳博科夫留下了印象,前者相信,他们的家族是由14世纪的一个大公建立的——二十年后,纳博科夫在《最后的证据》中信笔描绘形形色色的先辈时曾用过这个细节:“在我的祖先中有:画猛犸的第一个洞穴人;纳博科,中世纪一个俄国化了的鞑靼大公……”50年代后期,《洛丽塔》为纳博科夫赢得世界声誉,巴黎的一个系谱学家开始追踪纳博科夫的家谱,他的助手是纳博科夫的堂弟谢尔盖纳博科夫,后者也是一个热情的业余系谱学家。听说了堂兄的一些发现后,纳博科夫写信询问有关过去的新鲜趣闻,并得到了答复。系谱学家为他筛选出的证据太少,纳博科夫希望有别的发现。
在看待自己的出身时,纳博科夫透过的不是势利的眼镜,而是艺术家的好奇心和科学家的警觉,他希望探究奇异的事实,隐秘的花样,进化中坚持与变异的斗争。在谈到18世纪的一个祖先、作曲家海因里希格劳恩时,纳博科夫说:“一天晚上,他必须在不伦瑞克乐队指挥舒尔曼创作的歌剧中演唱,但他对歌词的一些情调很讨厌,便代之以自己的创作。从这里我感到了亲属问的愉快共鸣。”但这里唯一的联系似乎就是那种放肆的自信,因为纳博科夫对音乐毫无感情。不过他并非没有意识到,格劳恩的音乐基因跳过他传到了儿子身上,德米特里纳博科夫是一个男低音,也传到了他的堂兄——长得也像格劳恩——尼古拉纳博科夫那里。60年代中期,纳博科夫将《最后的证据》改为《说吧,记忆》,其间他在先辈那里又发现了一些曲折和交织,他立即将它们编进了《阿达》那错综复杂的家谱,对一个正规谱系的各种连续与交叉进行改写和扩充,包括特征、风度、个性和品行等。
按照纳博科夫的家族传说,他们的家系始于14世纪的鞑靼大公纳博科穆尔扎。也许这种传说是真的,也许就像东印度的君主传说那样,开始以为家世很古老,结果不过是佛兰德的一个布商。对贵族家庭来说,拥有古老而又不太可靠的家族记忆,这是稀松平常的事。
在15世纪,新兴的地主阶层中有许多是俄国化了的鞑靼人,因此下面的一则文献兴许可以增加纳博科穆尔扎传说的可信度:1494年的一则文献记载,纳博科夫家族(卢卡纳博科夫的儿子菲拉特、阿夫多基姆和弗拉斯)第一次在书面记录中被指控侵占邻人的土地。他们是否来自纳博科穆尔扎,是否与我们所认识的纳博科夫有关联,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为如今的纳博科夫家族其连续可考、悬若游丝的世系是从17世纪中叶才开始的。到18世纪,纳博科夫家族明显属于中等贵族。俄语里的“贵族”从词源学上说类似于“宫廷阶级”,比英语里的“贵族”要宽泛得多,包括从受贫困折磨的低级乡绅到有爵号的贵族。无论有没有爵号,贵族往往允许拥有土地,这是为沙皇提供军事服务后的回报。即使18世纪官僚阶层开始扩大,人们仍然习惯首先从事军事服务,这是走向显贵的道路。纳博科夫家族证明了这一点。亚历山大纳博科夫(1749-1807)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将军,他是纳博科夫家族中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人,是延续至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家族奠基人。显然,这个家族已经受到宫廷的垂青:亚历山大的长子伊万3岁时就成了女皇的侍从。
他最小的儿子尼古拉(1795—1873)是纳博科夫的曾祖父。1959年,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听说,这位先祖曾是一个探险家,这让他感到一种愉快而可怕的颤栗。两年前,他开始构思《微暗的火》,按照最初的安排,开篇是发生在极北地区的一个宫廷阴谋,得到来自赞巴拉的秘密赞助,那里即将悄然掀起一场革命。现在他的堂弟谢尔盖告诉他最新的发现,他们的曾祖父显然参加过俄罗斯北极岛屿赞巴拉的测绘探险,因为那里有一条河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纳博科夫惊得目瞪口呆:“当我想到我的儿子德米特里是一个登山家(曾登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座未被攀登的山峰),我本身曾发现并命名了一些蝴蝶(比如一只阿拉斯加的稀有品种及一只犹他州的飞蛾都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时,赞巴拉的纳博科夫河顿时有了非常神秘的意义。”纳博科夫一向不喜欢谈论未完成的作品,所以他在这里没有说,另外一个新赞巴拉正在他的脑海里成形。
不过,他堂弟的推断是错误的,尽管纳博科夫永远不知道这个错误。尼古拉纳博科夫并不是英勇的探险家,他的名字能够让那条遥远的河流增光,完全是朋友卢特克伯爵所为,后者1821—1824年曾到这个地区探险,为了纪念海军部队里的这位同事,就选用了他的名字。事实上,尼古拉纳博科夫的军旅生涯短暂而又平淡。虽然他一开始在海军服役,但不久就转到陆军团,1823年彻底退役,在普斯科夫省的乡下过着宁静的乡绅生活,那里位于圣彼得堡的西南部,相距150英里。
在《阿达》中,范维恩说,如果让疯狂的阿克娃做他的母亲,而不是她那华而不实的妹妹玛丽拉,情况也许会更合适。在纳博科夫本人的先祖中,如果他的曾祖父不是单调乏味的尼古拉纳博科夫,而是那位引人注目的哥哥伊万,也许一切会更合适。因为,从伊万纳博科夫将军(1787—1852)开始,这个家族不断演化着一个花样,且一直延续到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这里,这个花样联系着俄罗斯文学与争取个性自由的斗争,联系着反对死刑的斗争,因为死刑是对个性的最终侵犯。
拿破仑被赶出俄国后不久,伊万纳博科夫,这位反击拿破仑的英雄,娶了十二月党人伊万普希钦的妹妹,普希钦是普希金的好朋友。伊万的弟弟尼古拉也娶了一个十二月党人的妹妹。虽然俄国许多显赫家庭都夸耀与十二月党人有联系,但纳博科夫先祖的这些婚姻说明,他后来所展现的鲜明的自由主义是一种家族传统,可以上溯一个世纪。
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珍视这样一种想法,即他的曾伯祖父与普希钦的姻亲关系使得他与普希金建立了联系。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位伟大作家,尽管与许多十二月党人做朋友,但他本人并非十二月党人。普希金生来就是桀骜不驯的个性主义者,他对沙皇专制暴政非常仇恨。他将成为纳博科夫的法宝,纳博科夫说他“渴望绝对的精神自由”。在写作生涯和创造力达到顶峰时,纳博科夫用了比创作任何一部小说都要多的时间来翻译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并编写了大量评注,这种活动首先就表明,作者是在坚决捍卫独特性和个性。
古老的圣彼得堡城里,宽广的涅瓦河蜿蜒流过。一百年前,马拉雪橇会绕着一个标准的赛马场飞奔,周围是露天座位和大看台,赛马场就搭在冰冻的河上。一年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顺着河流望去,就会看到彼得保罗大教堂瘦削的金顶,它高耸在旧都要塞的胸墙上。大教堂的右边是伊万纳博科夫的坟墓,它的位置标志着纳博科夫的名字与文学的第二种联系,因为这位将军曾任彼得保罗要塞司令,而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囚禁这里,这是一座臭名昭著、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1840年代是俄国平民激进分子非常活跃的第一个十年,40年代末,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参加了彼得堡的激进组织——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结果与其他成员一起被捕。纳博科夫将军领导委员会调查此案,虽然是要塞司令,但他对小组成员非常友好,像父亲一般慈祥。当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弟弟安德烈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关在这里,这纯属误会,人们把他当作哥哥米哈依尔了。委员会其他成员想将他继续关在冰冷的牢房里直到审判,但纳博科夫将军反对这样做,并将他安置在自己的住处。根据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说法,这位将军曾将私人藏书借给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后者那时已经是著名的作家了。
他的关心与他所效忠的政权格格不入。沙皇尼古拉一世是杀害或流放十二月党人的元凶,他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设计了臭名昭著的假死刑:首先对囚犯下达死刑判决,接着将他们带到行刑地,给他们穿上带头罩的死囚衬衫,三人一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第二排。第一组的三个人被叫出来,绑在柱子上,子弹上膛,开始瞄准,就在这时——面对行刑队的三个人中一个已经吓疯——尼古拉的残酷游戏结束了:像演戏一般准时,一位信使匆匆赶来,大声宣布,真正的判决是流放。尼古拉一世的行为始终都很凶残,虽然他委任伊万纳博科夫调查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但却严厉斥责这位将军的仁慈之举,后者曾将一位囚犯送到医院,仅仅是因为如果直接将他送往西伯利亚的矿坑,那位囚犯会立即死去。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