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学实验(第二版)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物理学,理论物理学,
作者: 潘志达主编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1字数:版次: 2页数: 18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16549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物理学》(第六版)的教学内容要求,本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教学特点,在第一版《医学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经修订而重新编写的。全书由四部分构成,总计36个实验。其中,绪论部分主要讲述误差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包括力、热、电、磁、光、近代物理的一些基本实验;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了万用电表、示波器、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医学物理学实验部分给出了血液粘度的测量、心电图机的使用、超声波诊断仪的使用、显微摄影、人眼屈光度的测量、放射性的测量、X-CT计算机模拟实验、核磁共振等内容。
本书可供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影像、美容、检验、药学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医学物理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 误差理论
一、测量的误差及误差的计算
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一章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1.1 基本测量
1.1.1 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
1.1.2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微小物体长度
实验1.2 用驻波法测量频率
1.2.1 用驻波法测量电振音叉的频率
1.2.2 弦本征振动的观测
实验1.3 声速的测量
1.3.1 用共鸣管测量声速
1.3.2 用振动合成法测量声速
实验1.4 热功当量的测量
实验1.5 空气中静电场的模拟
实验1.6 治理路电路
1.6.1 制流电路
1.6.2 分压电路
1.6.3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实验1.7 用补偿法测量电动势
实验1.8 惠斯登电桥
1.8.1 用滑线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1.8.2 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1.8.3 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热敏电阻Rt-T特性曲线
实验1.9 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
1.9.1 用整流电路板的整流和滤波电路
1.9.2 用电工实验箱的整流和滤波电路
实验1.10 晶体管放大电路
实验1.11 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1.12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1.12.1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1.12.2 凹透镜焦
实验1.13 用分光计测量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1.14 光波波长的测量
1.14.1 用衍射光栅和分光计测量光波的波长
1.14.2 用光栅及光具座测量光波的波长
1.14.3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波的波长
实验1.15 用分光计观察原子光谱
第二章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实验2.1 万用电表的使用
2.1.1 指针式万用电表
2.1.2 数字式万用电表
实验2.2 示波器及其应用
2.2.1 示波器的基本操作
2.2.2 利用李萨如图形测量交流电的频率
2.2.3 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相位比较
2.2.4 观察阻尼振荡
实验2.3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第三章 医学物理学实验
实验3.1 液体黏度的测定
3.1.1 用奥氏黏度计测量乙醇的黏度
3.1.2 用旋转式黏度计测量定蒸馏水的黏度
3.1.3 用斯托克斯法(落球法)测量液体的黏度
3.1.4 用转筒黏度计测量液体的黏度
3.1.5 用黏体黏度自动测试仪测量血液的黏度
实验3.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3.2.1 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3.2.2 用毛细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3.3 超声波诊断仪的使用
3.3.1 A型超声波诊断仪的使用
3.3.2 B型超声波诊断仪的使用
实验3.4 心电图
3.4.1 心电图的模拟
3.4.2 心电图机的使用
实验3.5 阻抗图与导纳图测量心排血量的比较
实验3.6 医用换能器
实验3.7 简易晶体管助听器
实验3.8 用光电比色计测量溶液的浓度
实验3.9 用阿贝折射计测量液体的折射率
实验3.10 旋光仪的使用
实验3.11 照相技术基础
实验3.12 显微摄影
实验3.13 显微镜放大率和数值孔径的测量
实验3.14 非正常眼的模拟与矫正
实验3.15 人眼屈光度的测量
实验3.16 放射性的测量
实验3.17 X-CT计算机模拟实验
3.17.1 图像重建和图像后处理技术
3.17.2 窗口技术
实验3.18 核磁共振
3.18.1 用扫场法观察核磁共振并测量旋磁比
3.18.2 用脉冲法核磁共振测量驰豫时间常数
附录一 国际单位制
附录二 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1.5空气中静电场的模拟
【实验目的】
1.学会用模拟方法测量某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了解模拟法使用的条件。
2.通过对静电场的描绘,考察静电场的一些重要性质。
【实验器材】
导电纸(或硫酸铜溶液)、点状电极、平板电极、白纸和复写纸(或坐标纸)、垫纸板(或玻璃平底盘)、灵敏电流计、电压表、静电等位仪、滑线变阻器、直流稳压电源、有机玻璃条(或夹子)、导线若干、支架。
【实验原理】
带电体在它周围空间激发电场(electric field),电场可以用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intensity)E或电势(electric potential)U的空间分布来描述。由于标量在测量或计算上比矢量简单得多,人们更习惯通过测量电势U来描述电场。
直接测量静电场(electrostatic field)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首先,测量仪器只能使用静电仪表,因为一般的磁电式电表,有电流通过时指针才有反应,而静电场中不会有电流。其次,仪表本身就是导体或介质,一旦把它们放入静电场,将感应或极化带电,这将引起原静电场强度E的变化。若要使测量仪器的影响降低,则测量仪器的灵敏度不易满足测量要求。
基于上述困难,通常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这种通过模拟来间接研究被研究对象的方法叫模拟法。模拟法基于不同的被研究对象遵循规律形式上的相似。利用其相似性,对容易测量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来替代不易测量的研究对象的研究。静电场和稳恒电流场是两种不同的场,但它们都遵循同样的规律(如都可以引入电势,都遵循高斯定律等)。若已知激发电场的带电体的位置、形状和电势,那么,我们可以把同样形状的良导体(电极)按同样的位置放到导电质中,并在各个良导体上加直流电压,使这些良导体的电势与静电场中带电体的对应电势相等。这样的电流场中任一点的电势,与静电场中对应点的电势完全一样。电流场电势很容易测量,则对应的静电场电势U也就可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