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徐敬修著
出 版 社: 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40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694327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分《小学常识》、《音韵常识》、《经学常识》、《理学常识》、《史学常识》、《子学常识》、《文学常识》、《诗学常识》、《词学常识》、《说部常识》十种。本书内容,详述国学之原委,及书籍之大要,与研究之方法,原原本本,简要不繁。
读者可以凭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对于国学的完整概念;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的朋友,《国学常识》可以作为进入国学之门径。
目录
序(金天翮)
序(张廷华)
编辑大意
小学常识
第一章 总说
第一节 小学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节 文字之起源
第三节 字音之起源
第四节 字义之起源
第五节 历代文字之数目
第二章 六书
第一节 六书总说
第二节 象形
第三节 指事
第四节 会意
第五节 形声
第六节 转注
第七节 假借
第三章 文字之变迁
第四章 字体之正讹
第五章 训诂
第一节 周秦时之训诂
第二节 汉代之训诂
第三节 魏晋以后之训诂
第六章 研究小学之方法
第一节 治小学之要点
第二节 研究小学之入门书籍
音韵常识
第一章 总说
第一节 音韵之意义及其起源
第二节 音韵学之派别
第三节 国音源流
第四节 韵学源流
第二章 双声及叠韵
第一节 双声
第二节 叠韵
第三章 四声
第四章 字母
第五章 反切
第六章 广韵
第一节 广韵之源流
第二节 广韵之部目
第七章 等韵
第八章 古韵及韵纽
第一节 古韵
第二节 韵纽
第九章 注音字母
第十章 研究音韵之方法
第一节 研究音韵之要点
第二节 研究音韵之入门书籍
经学常识
理学常识
史学常识
子学常识
文学常识
诗学常识
词学常识
说部常识
书摘插图
第一章总说
第一节小学之意义及其范围
小学者,六书之文是也。古者八岁人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以六书。所谓六书者,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是也。惟当时之所谓六书,乃小学中应授之科目;且凡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皆称曰小学;而家塾党痒之学校,以其为八岁儿童求学之地,亦皆称之曰小学。盖当时之所谓小学,犹今日所称之小学校也。至于汉代,始专以文字为小学,班固《汉书艺文志》列小学十家,所收之书,皆为字书训诂之属(《史籀》十五篇,《八体六技》,《苍颉》一篇,《凡将》一篇,《急就》一篇,《元尚》一篇,《训纂》一篇,《别字》十三篇,《苍颉传》一篇,扬雄《苍颉训纂》一篇,杜林《苍颉训纂》一篇,杜林《苍颉故》一篇)。自是以后,凡《说文》、《音韵》等书,皆谓之小学。至于清代,修《四库全书》,以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三种。盖小学之范围,可分为字形、字音、字义三类。吾人欲治国学,若形声莫辨,训诂无据,则必不能读古书。昔休宁戴氏有言曰:“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于小学文字者也。”又曰:“训诂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我心自然之义理,乃因之以明。”嘉定钱氏有言目:“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求义理。”由此可知我人不通小学,不能读古书也。抑我尝观西周之时,史佚以《尔雅》教子;西汉之制,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可知当时舞勺之童、刀笔之吏,莫不娴习雅诂,精通六书,不必其尽在儒者也。兹编所论,详于字形,兼及训诂,其音韵之属,则另编《音韵常识》,而详细论之。盖自魏晋而后,小学专家,有专究字书之学者,有专究训诂之学者,有专究音韵之学者。而音韵专家,关于音韵书籍之著作,又代有其人,俨然另成一派学问,故于另编讨论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