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德育研究:第一辑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余茂才主编
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9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7069961包装: 平装目录
论延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中外德育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
论“延安精神进校园”的育人机制及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启示
地方高校德育培养特色人才探析
用全球化视野观照大学德育
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素质缺失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从人文教育的视角看地方院校德育的有效途径
从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来加强德育建设
提高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三大法宝
当前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探析
以人为本思想在民办高职学院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和思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途径的研究
高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
试论高校德育视阈中的延安精神
校园文化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浅析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教育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状分析及应对
引导大学生学习雷锋活动的理论思考
大学生思想教育要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生存信念的迷失及构建
心理委员是班级和谐的润滑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创新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与整合
大学生就业焦虑调适的认知方法
少数大学生成长动力低迷与独立思考缺乏
消费观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武汉地区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探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论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互补整合
以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德育课教学改革
高职课程教学德育准则及考核
通俗——提高德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实习教学中高职生德育的研究
找准着力点提高教学实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探讨
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实效性的探索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律教育
论加强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必须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对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探讨
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与方法探讨
试析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合理运用载体,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师生关系
……
书摘插图
论延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余茂才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面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曾在一封电报中提出,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60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当代大学生生活在_二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各种文化形态同时并存。由于大学阶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目前国内外复杂环境和各种各样思想、道德、文化影响下,如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随波逐流,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必须继承、弘扬和发展延安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用延安精神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用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