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5册)
分類: 图书,少儿,科普/百科,科普,
作者: 位梦华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五册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2062294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南极历险记(卷一)
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
他,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友的中国人;第一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度与浙江电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记录片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和美国以南极、北极为题材,对学生和普通民众演说数百场,是发表此类演讲最多的中国人。
他,就是位梦华,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
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
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独闯北极(卷二)
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
他,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友的中国人;第一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度与浙江电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记录片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和美国以南极、北极为题材,对学生和普通民众演说数百场,是发表此类演讲最多的中国人。
他,就是位梦华,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
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
本套还包括《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别样人生(卷三)》、《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北极奇遇(卷四)》、《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远征北极点(卷五)》
作者简介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位梦华曾对中国大陆的重力场及其与地震活动和深部物质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论文发表在《地震地质》上。后来又对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用重力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论文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刊物《JGR》上。一九八一年,位梦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对美国密西西比湾地区的重力变化进行了观测和研究,论文以中英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上述研究成果曾经引起国内外地质和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与重视。一九八二年,位梦华从美国去了南极,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并与美国同行一起,对罗斯海湾海底构造进行了人工地震推测和研究,并对罗斯岛的重力场进行了观测和记录。
目录
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南极历险记(卷一)
作者自序
危险之旅
遗嘱与牙齿
疯人院与候补者
洛杉矶惊魂
新西兰酒吧
最后的冲刺
天涯遇知己
生死训练
生存学校
冰上训练
海角惊梦
冰山巡礼
落人陷阱
绝处逢生
上帝的秘密
毕业典礼
旷野悲欢
风里逃生
起飞的帐篷
乳白天空
冰上感恩节
企鹅来访
恐怖谷
瑞克的忧虑
飞往干谷
山崖的回应
冰湖的报复
暴风雪与恶作剧
爆炸案
杰克与曼托
大爆炸
谁之过
企鹅送行
食堂大战
天堂与地狱
南极婴儿
食堂大战
失踪的房客
不速之客
难眠的夜晚
搜寻冰下湖
冰缝逃生
皮特的故事
后记
十字架下的秘密
风里逃生
从沙科尔顿小屋到企鹅村
十字架下的追忆
害人的秘密
豹海豹和南极鱼
豹海豹
南极鱼
白岛与黑岛
最后的悬念
地质学家的功绩
约翰的秘密
冰封的记忆
挺进南极冰原
通往谜底之路
意外的收获与惊喜
金刚石的来历
三签名
梦幻世界
魂断天涯
马拉克教授的深谋远虑
山穷水尽
绝处逢生
绝密使命
人间际遇
告别南极
使馆遭遇
老人聚会
最后的感慨
作者简介
位梦华科普创作一览表
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独闯北极(卷二)
作者自序
独闯北极
长眼睛的子弹
第一个爱斯基摩朋友
北冰洋上飞船记
遥远的梦想
狗拉雪橇过草地
暴风雪之夜
冰上追鲸记
一进冰原
中国威士忌
捕鲸者
冰上一餐
帐篷里的故事
追逐鲸鱼
不速之客
二进冰原
冰原枪声
倒霉的北极熊
天涯驯狗记
杰夫的建议
从小黑到沙姆
第一次考验
沙姆的真本事
尴尬的结局
爱斯基摩人的收获
急驰冰原
爱斯基摩人的收获
吃鲸与分鲸
鲸梦
驯鹿屎山谷
飞往阿纳特维克
过去的故事
山谷里的回忆
与狼群斗智
欢迎晚会
猎取驯鹿大战
山谷里的大聚餐
走出沼泽
意外的旅程
第一天:出发、猎枪、北极点
遭遇大灰熊
第二天:灰熊与驯鹿
狐狸、野鸭与白宫厨师
雨夜遭难
第三天:闭着眼睛打猎
第四天:蚊子、造船和枪的故事
河里翻船与灰狼来访
第五天:狼皮、沙拉、野菜汤
第六天:行船难
北极鳕鱼与大石头
飞离草原
卡克特维克奇遇
熊狗大战
人和狗的命运
巴腊克的葬礼
哈瑞斯梁
海边的悲剧
鸟人传奇
鸟论
“草寇”
第二次相遇
鸟海漫游
人鸟类比
一夜晾魂
天堂纪事
漫长的等待
短暂的飞行
这就是阿塔克萨克
天堂印象
天堂河
草原漫步
从WONG至到黄
顺流而下:狐狸、死鹿和黑蝇
逆流而上:煤、化石与陨石
天堂学校和合丽的婚事
鸟窝与鸟语
黄先生一家
天堂与地狱
作者简介
位梦华科普创作一览表
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别样人生(卷三)
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北极奇遇(卷四)
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远征北极点(卷五)
书摘插图
南极历险记(卷一)
危险之旅
小的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活动的范围也不过方圆数十里,却经常想入非非,总想走南闯北,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我学了地质,跑遍了大河上下、长江南北,到过许多地方,那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还能来到南极。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又从南极走向了北极,不仅完成了少年时的夙愿,还大大超过了原先的预期。经历是一种资源,苦难是一笔财富。其中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些出生人死、惊心动魄、与死神正面交锋、擦肩而过的危难时刻,以及那些刻骨铭心、艰苦卓绝、与朋友生死与共、同舟共济的艰苦岁月。至今回想起来,就像电影似的仍然是栩栩如生,令人激动不已,时时冲击着自己的心灵。
遗嘱与牙齿
人的命运是难以预料的,正因如此,算命先生才能有饭吃。
我一直活到四十多岁时,才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美国,但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到南极。一九八二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参加了一个美国科学考察小组,决定到南极去考察。那时候,我对南极还一无所知。
美国人_说到去南极,立刻谈虎色变,看得非常严重,就像是生离死别似的。我却付之一笑,满不在乎,觉得到南极跟到别的地方一样,只不过是跑一趟野外而已,而美国人之所以如此小题大做,大概是因为他们把生命看得过于值钱的缘故。然而,随着时间的临近,周围的气氛也愈来愈凝重,在我的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有一天,北伊利诺大学地质系主任麦金尼斯教授把我叫了去,郑重其事地递给我一份详细的表格,上面除了声明这次去南极确系自愿之外,还规定了如遭不幸,尸体的几种可供选择的处理办法,并要详尽地写上由谁来处理后事,与死者的关系,以及详细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他严肃地说:“你好好想一想,然后仔细地填写清楚,不用着急,过两天再给我。”
回到办公室,我细细地研读那表格,写得非常具体,有关遗体的处理提供了两种选择,一是运回国内,二是就地掩埋。直到这时,我才开始意识到,看来这次南极之行形势严峻,确非儿戏,于是便认真地考虑起生与死的问题。
人总有一死,而且只有一次,但是想到死却不知会有多少次。例如,生病的时候会想到死,痛苦的时候会想到死,困难的时候会想到死,危险的时候会想到死,愤怒的时候会想到死,沮丧的时候会想到死,遭受挫折会想到死,蒙受冤屈会想到死,甚至看见别人死了也会想到自己的死。总而言之,死和生一样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是会经常出现的。不过,以前我从来没有把死与法律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一次必须认真地写好遗嘱。因为在美国,遗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
过了两天,我把表格交给了麦金尼斯先生,他看了以后,睁.大了眼睛吃惊地问道:“你真的要做这样的选择吗?不是开玩笑吧!”
“不!”我严肃地摇了摇头,“如遇不幸,请将我的遗体留在南极,但不要埋在土里,而要葬在冰里,越深越好,这样我就可以在一个水晶棺材般的环境里长眠下去,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与安息。”
他笑了笑,还是不相信,两眼直直地盯着我,摇了摇头说:“你知道,我们所有的美国人,都要求把遗体运回自家的墓地,以便和自己的亲人葬在一起。”
“是的,这我可以理解。”看着他满脸狐疑的样子,我笑了进一步解释说,“要知道,在全世界几十亿人口当中,谁能有这样的机会,将自己的尸体埋葬在南极那片纯洁的土地上呢?那里既没有污染,也没有噪音,可以安安静静地睡大觉。再过几百年,医学大大进步了,当人们发现我时,也许还可以把我救活呢。到那时,我一定到你的墓前去拜访你。不过可惜的是,你们葬到墓地里,虽然可以和亲人在一起,但到那时却早就腐烂得面目全非,无影无踪了。”说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麦金尼斯也笑了,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将表格放到抽屉里,口中还念念有词:“真是疯啦!真是不可思议!”然后望着我,耸了耸肩膀说,“这不关我的事,只要你不后悔就行了。”
“请放心好了!我决不会后悔的!”我握住他的手,接着又加上一句,“万一出了事,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话虽这么说,但如果真的面对死亡,身后的事情还是需要认真地考虑考虑。所谓的“遗嘱”,首先是“遗”,然后是“嘱”。可遗的东西首先是财产,我那时的家当加在一起也不值多少钱,实际上并无财产可遗。当然,若有传家之宝或祖传秘方之类也可以遗,我却都没有,所以“遗”字也就谈不上了。至于“嘱”就是说几句话,因为妻子和儿子都在北京,感情还是有的。然而,感情只对活人有用,对死者毫无意义。因此,我想来想去,最后在信中嘱道:“万一我出了事,希望家人能尽快把我忘记,努力地去开创自己的生活。”因为我想,—人死去,众人痛哭,何故?感情所致也。但若冷静地想一想,这对死者毫无意义,而对生者却是一种折磨,正如在战场上一样,当战友牺牲了的时候,与其抱着尸体痛哭,还不如端起枪来去冲锋。
接着是检查身体。在美国,所有要去南极的人都必须做一次彻底的体格检查。因为南极考察的通讯和运输是由海军负责的,所以我们几个人便专程到芝加哥的海军医院去检查身体。检查结果我完全合格,就是牙齿有点问题。医生说我牙齿上有污垢,必须来一次彻底清理。我争辩说:“有点污垢算什么?又不妨碍吃饭。”
“不行!”那个黑人医生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一是污垢很容易引起牙齿发炎,如果在南极野外牙齿发炎,吃不下东西,是很容易死人的!”说到这里,他停住了。
“还有呢?”我好奇地追问道。
“还有就是,”他耐心地解释说,“牙齿是辨认身份的非常重要的标志。例如飞机失事,人都被烧焦了,只有靠牙齿来辨认尸体。如果牙齿上污垢太多,就会影响检验结果。”
“噢,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我被他说得心服口服。为了将来能有效地辨认尸体,我专门找了一个牙医,花了-一百二十二美元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牙齿清理。
疯人院与候补者
离出发的时间愈来愈近,我的身体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心理上的压力却愈来愈大。一天晚上,我跟房东也是我的好朋友尼尔和白荑聊起了去南极考察的事。他们一听大惊失色,劝我必须慎重考虑。尼尔•劳合是地理系的教授,专门教授综合地理,对世界各地的情况特别熟悉,他以关怀的口吻告诫我说:“梦华,到了南极之后,你要特别注意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因为那里生活单调,环境严酷,弄不好会得精神分裂症的。”
“不会吧?”我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以为他是说着玩的,以前也听到过类似的劝告,我都只当是一些夸大其词、耸人听闻的宣传,并没有太往心里去。
“这是真的!”尼尔满脸严肃,认真地说。然后,他从书架上翻出了一份材料,郑重其事地递给了我,“你看看,丹麦政府每年都要派一些人,到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聚居区去工作,但在这些工作人员当中,每年冬天总会有数十人,因为患精神失常而被遣送回国。”
“啊?”我惊奇地望着他,“不会吧?”说着接过了那份材料,仔细地阅读起来。读着读着,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暗想:丹麦人去恪陵兰,距其家乡并不太远,虽然他们与爱斯基摩人的文化背景大不相同,但毕竟还是生活和工作在人类中间。而我和几个美国人咆到南极,不仅身边没有同胞,而且连人类也极少见,再加上气候恶劣,自然条件要比北极严峻得多,我能挺得下来吗?如果去的时候高高兴兴,回来时却痴痴呆呆,变成一个神经病,岂不是一件麻顷事?想到这里,忐忑不安,确实有点害怕起来。
就在这时候,又发生了两件事,更是增加了我的精神压力。不知是故意安排,还是偶然巧合,一个周末,尼尔和白荑带我去了一家精神病院,去看白荑同父异母的妹妹。白荑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继父很坏,把她赶了出来。但她却从来也没有提起过,她还有一个弱智的妹妹寄养在一家医院里。
这是我第一次到美国的精神病院,只见里面环境很好,房子漂亮,设备也很齐全。进去一看,里面的那些病人虽然一个个痴痴呆呆、糊糊涂涂、直眉瞪眼、表情呆滞,却没有疯子,而且,有些人看上去还很友好,见了人笑眯眯的,赶快走过来打招呼。
“这里是疗养院,”白荑往里走着,一面小声对我说,“不是疯人院,有些人还能干一点简单的工作,挣一点钱。”
“你妹妹怎么会到这里来呢?”我好奇地问。
“玛利亚从小弱智,身体又不好,不能结婚。”白荑把嘴用手挡着,生怕被人家听到似的,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地说,“我没有办法,只好花了一笔钱,把她送到了这里。”
我们拐弯抹角,尽量地躲开那些病人,来到了玛利亚的房间。玛利亚看到我们高兴极了,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我要跟你走!”她小孩子似的扑到白荑的怀里,“到你家去住几天。”
“好,好,我们就是来接你的。”白荑拉着玛利亚的手,亲热地说,“这是位先生,你认识一下吧!”
“您好!”玛利亚伸过手来,“很高兴认识你!”
“您好,玛利亚!”我握着她的手,“你在这里生活得好吗?”
“很好!”玛利亚自豪地说,“我们还到工厂去做工。”说着收拾东西,跟着我们出来了。
走在楼道里,忽然有一群人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我,七嘴八舌地说:“你是新来的吧?我们欢迎你!”问得我张口结舌,哭笑不得,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们才好。
“不!不!”尼尔赶紧给我解围,摆着手说,“他是科学家,是从中国来的。”说着分开人群,匆匆离开了。
“别走啊!”一个男人低沉的声音,“这里就是你的家!”
“我爱你!”一个女人高声叫道,“请留下来和我们在一起!”
回来的路上,我觉得特别别扭、压抑,似乎兆头不对,前途未卜,如果从南极回来我也变成了他们这种样子,那就真要成为“新来的”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回到家里,收到了哥哥的来信,说母亲突然病了,瘫在炕上,恐怕再也站不起来了。我脑袋轰的—下,眼泪夺眶而出,心急如焚,六神无主,恨不得插翅飞回去。想起出国的时候,母亲的身体还很好,现在却病人膏肓,不知道能不能再相见,生死离别,母子情深,那时的心情,是别人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然而,回去是不可能的,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去南极的事情一切都安排好了,怎么能打退堂鼓呢?只好强忍悲痛,写封家书,祈求上苍保佑,遥祝母亲尽陕康复。
洛杉矶惊魂
就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出发的时间终于到了。
十月二十日凌晨,寒流骤降,风雨交加,夜幕笼罩,伸手不见五指。我知道,他们之所以买半夜的票,是因为比较便宜。同行的有三个美国学生杰克、巴里和曼托,还有一个系里的工作人员马西亚,是唯一的女性。因为彼此都不熟悉,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几个人默默无言,幽灵似的挤在一辆汽车里,摸黑来到了芝加哥国际奥海拉机场。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即使深夜仍然非常繁忙,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腾空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