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组织学,
作者: 陈春花等编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34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1127449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全书共17章,围绕组织行为学的八大核心问题展开,在经典的组织行为学的框架下,一方面突出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更突出了对环境的分析,对环境影响下的组织行为、组织学习、组织网络的创新和价值的分析。同时,章末设有课堂讨论、团队练习、网络练习、自我测试、案例分析、网站推荐等栏目,将组织行为学的经典原理和现实管理较好地结合起来。
本书适合管理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包括MBA和EMBA)学习使用,同时也适合作为相关专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
教学建议
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引例有成功的诀窍吗
1.1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1.1.1源起
1.1.2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1.1.3行为科学理论
1.1.4管理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
1.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性与学科体系
1.2.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对象
1.2.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性
1.2.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3.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四个前提假设
1.3.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1.3.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1.4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1.4.1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1.4.2组织行为学学科发展趋势
章末回顾
关键术语
课堂讨论
团队练习我的期望
网络练习远程办公倾向评估
自我测试这些都有意义吗
案例分析高博特公司:给员工好心情和好环境
网站推荐
第2章组织中的个体差异
引例人和人的差异
2.1个体特质
2.2能力差异
2.2.1体质能力
2.2.2心理能力
2.3人格差异
2.3.1人格的概念
2.3.2性格与价值观
2.3.3人格特质
2.3.4组织中的四种人格特质
章末回顾
关键术语
课堂讨论
团队练习
网络练习
自我测试MBTI与管理风格
案例分析解读史玉柱
网站推荐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4章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第5章激励
第6章群体行为
第7章团队管理
第8章领导
第9章沟通
第10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第11章组织理论与组织
第12章组织变革与发展
第13章组织文化
第14章跨文化下的组织行为
第15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第16章网络组织
第17章组织行为学理论的
书摘插图
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1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1.1.1源起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最初源自于对劳动生产率与劳资关系的关注。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比奇、罗伯特欧文、弗雷德里克泰勒。
1.亚当斯密
1776年《国富论》出版,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于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属于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利用剩余产品的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到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20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1/240,就连此数量的1/4 800,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2.查尔斯巴比奇
1832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奇在《论机器与制造的经济》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利益的思想,分析了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