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功率理论及其在电力调节中的应用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电工技术,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作者: (日)赤木泰文,(巴西)埃德森,(巴西)毛立赛著;徐政译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32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126889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与电力调节器密切相关的一个理论基础——瞬时功率理论.并对不同的功率定义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传统的功率定义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书中有一半章节讲述了瞬时功率理论在包括并联型、串联型和混合型有源滤波器以及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统一潮流控制器和通用有源线路调节器等电力调节器中的应用。书中包含有大量的实例,便于读者理解。本书适合于从事电力调节、电能质量和电力电子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以及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
作者简介
Hirofumi Akagi(赫木泰文):东京技术学院(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电气工程学教授,讲授电力电子学。1996年当选为IEEE会士,1998~1999年被选为IEEE工业应用学会和电力学会的杰出演讲者,2001年获得国际电力电子学领域的最高奖——IEEE William E.Newell奖,2004年获得IEEE工业应用学会杰出成就奖。
目录
原书前言
第1章引言
1.1电功率理论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1.2p-q理论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
1.3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压
1.4已知和未知的谐波源负载
1.5谐波电流源和谐波电压源
1.6谐波补偿的基本原理
1.7潮流控制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第2章电功率的定义:背景情况
2.1正弦条件下的功率定义
2.2电压和电流相量与复阻抗
2.3复功率与功率因数
2.4非正弦条件下的功率概念--传统方法
2.4.1Budeanu的功率定义
2.4.2脚ze的功率定义
2.5三相系统中的电功率
2.5.1三相系统的分类
2.5.2三相对称系统中的功率
2.5.3三相不对称系统中的功率
2.6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瞬时功率理论
3.1p-q理论的基础
3.1.1p-q理论的历史背景
3.1.2Clarke变换
3.1.3基于Clarkej分量的三相瞬时有功功率
3.1.4p.q理论定义的瞬时功率
3.2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的p-q理论
3.2.1与传统功率理论的比较
3.2.2将p-q理论用于并联电流补偿
3.2.3对偶p-q理论
3.3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p-q理论
3.3.1三相正弦电压源中的零序功率
3.3.2存在负序分量时
3.3.3电压和电流中包含不对称和畸变时的一般性情况
3.3.4瞬时实功率、虚功率和零序功率的物理意义
3.3.5在p-q理论中避免Clarke变换
3.3.6改进的p-q理论
3.4瞬时abc理论
3.4.1采用最小化方法计算有功电流和非有功电流
3.4.2广义Fryze电流最小化方
3.5p-q理论与abc理论的比较
3.5.1选择需要补偿的功率分量
3.6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并联型有源滤波器
4.1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一般性描述
4.1.1用于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PWM变流器
4.1.2有源滤波器的控制器
4.2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滤波器
4.2.1用于功率恒定补偿的有源滤波器
4.2.2用于电流波形正弦化控制的有源滤波器
4.2.3用于电流最小化的有源滤波器
4.2.4用于谐波阻尼的有源滤波器
4.2.5数字控制器
4.3三相四线并联型有源滤波器
4.3.1用于三相四线制系统的变流器拓扑
……
第5章混合型与串联型有源滤波器
第6章串联与并联相结合的电力调节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引言
瞬时有功和无功功率理论,即所谓的“p-q理论”,是由Akagi、Kanazawa和Nabae于1983年提出的。自那以后,这个理论由笔者以及其他的研究者进行了扩展。本书首次完完整整地讲述这个理论,并与其他瞬时功率定义体系进行比较。p—q理论的有用性在后续的章节中将会得到验证,这些章节主要讨论该理论在补偿器的控制器中的应用,本书将这些补偿器统称为有源电力线路调节器。
本书所使用的术语“电力调节(powel’conditioning)”与术语“电力滤波”相比,其含义要广泛得多。换句话说,电力调节并不局限于电力滤波,还包括谐波阻尼、谐波隔离、谐波终止、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无功功率控制、潮流控制、电压调节、负载平衡、降低电压闪变以及其他的组合。有源电力线路调节器是以电力电子学的前沿技术为基础的,它包括了功率变换电路、功率半导体器件、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电压和电流传感器以及控制理论等。
下面将简短描述电功率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然后重点说明为了处理非正弦条件下的电气系统,需要建立一个相容的功率定义体系。本章还对交流系统中的谐波污染问题进行了分类,列出了主要的谐波源负载,另外还介绍了谐波补偿的基本原理。最后,本章还描述了潮流控制的理论基础。所有这些主题都将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1.1 电功率理论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19世纪末,交流输配电系统能够发展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采用恒定频率、正弦电压的发电机。频率恒定的正弦电压使得设计变压器和输电线路,包括极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变得容易。如果电压不是正弦波形,那么在变压器、发电机和输电线路设计时就会出现很复杂的问题。显然,这些复杂问题会阻碍目前已达到的“人类社会总体电气化”进程。今天,世界上不具有以“恒定”电压和频率为特征的交流电力系统的社区已非常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