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作者: 刘再复 著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21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803048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阅读《红楼梦》时,发现文本中有许多共名……正是发觉这一共名艺术,所以我决心给这些共名作注,且当解读……并借新的视角说些新话。
对《红楼梦》的阅读和此书的写作,使自己更具体地面对生命个案,更明白每一种生命都是丰富复杂的……我们该面对的,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无比精彩的人生孤本,不可替代的生命的主体图画。
——刘再复
内容简介
小说文本中提到的人物共名如“冷人”、“通人”、“卤人”、“正人”、“乖人”等进行解说有些名称一目了然,有些则需详加解说其寓意,还有一些完全是曹雪芹独特的创造。作者尽可能开掘人性中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作者发觉,《红楼梦》对什么是“可人”,即“谁是最可爱的人”做了划时代的重新定义。曹雪芹把中国旧道德眼睛里称为“尤物”、“狐狸精”、“狐媚子”的坏女人倒转过来,界定为可人,界定为最可爱的人,于是,秦可卿、晴雯、芳官都成了最可爱的人,金玉不足喻其贵、日月不足喻其精的最可爱的人。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动……作者认为,面对《红楼梦》,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复杂丰富的,过去把某一生命视为某一意识形态载体的时代结束了,《红楼梦》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无比精彩的人性孤本。
作者简介
刘再复,1941年生于福建南安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旅居美国。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性格组合论》、《传统与中国人》,《放逐诸神》、《罪与文学》、《现代文学诸子论》、《人论25种》,散文集《太阳土地人》、《人间慈母爱》及《漂流手记》九卷等。
目录
不为点缀而为自救的讲述——“红楼四书”总序
自序:人性的孤本
梦中人解读
鸳鸯、秦可卿、林黛玉等
富贵闲人解读
贾宝玉、贾母等
槛外人解读
妙玉、宝玉、林黛玉等
卤人解读
贾宝玉、史湘云、香菱等
可人解读
秦可卿、晴雯、芳官等
冷人解读
薛宝钗、惜春等
通人解读
薛宝钗、薛宝琴等
玉人解读
黛玉、宝玉、妙玉等
泪人解读
林黛玉
痴人解读
贾宝玉、林黛玉、尤三姐等
正人解读
探春、贾政等
真人解读
林黛玉、贾宝玉、晴雯等
乖人解读(兼说“妥当人”)
袭人、探春等
怯人解读
迎春、秦钟等
愚人解读
夏金桂、贾瑞等
能干人解读
王熙凤、探春等
玻璃人解读
王熙凤等
明白人解读
平儿
颖悟人解读
宝玉、柳湘莲、紫娟、贾雨村等
知音人解读
贾宝玉、林黛玉等
冷眼人解读
冷子兴、秦可卿、惜春等
伶俐人解读
小红、贾芸等
糊涂人解读
史湘云、贾宝玉等
读书人解读
贾政、贾宝玉等
滥情人解读
贾琏、薛蟠等
嫌隙人解读
赵姨娘、邢夫人、夏金桂等
尴尬人解读
贾赦等
势利人解读
封肃、娈童师傅等
小人解读
赵姨娘等
废人解读
薛蟠等
浊人解读
贾蓉等
书摘插图
梦中人解读
鸳鸯、秦可卿、林黛玉等
贾宝玉的《春夜即事》诗写道: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蛙声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第23回)
这首诗中出现的“梦中人”,是《红楼梦》共名中最重要的一种。《红楼梦》把“梦”作为书名,这之前的名字是《石头记》。一记一梦,有真有幻,有现实有理想,这才是伟大小说的基石。《红楼梦》太奇特、太丰富,以至任何概念、任何主义都无法涵盖:说它是现实主义,它却有大梦大浪漫;说它是浪漫主义,它却是最逼真的历史记录和最现实的见证;说它是古典主义,它偏是现代意识的先驱;说它是现代主义,它却是古典主义的典范。何况它又是无可争论的伤感主义、象征主义的杰作。就以梦来说,它拥有一个梦的大系统,有大梦、中梦、小梦,有真梦、幻梦、噩梦、托梦;有梦中乡、梦中国、梦中天、梦中梦,而最要紧的是梦中人。早在清代,王希廉在其《红楼梦总评》中就如此说:
从来传奇小说,多托言于梦。如《西厢》之草桥惊梦,《水浒》之英雄恶梦,则一梦而止,全部俱归梦境。《还魂》之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紫钗》仿佛似之,而情事迥别。《南柯》、《邯郸》,功名事业.俱在梦中,各有不同,各有妙处。《红楼梦》也是说梦,而立意作法,另开生面。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记得。且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甄宝玉一梦而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而情痴愈锢。又有柳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里作诗,宝玉梦与甄宝玉相合,妙玉走魔恶梦,小红私情痴梦.尤二姐梦妹劝斩妒妇,王凤姐梦人强夺锦匹,宝玉梦至阴司,袭人梦见宝玉、秦氏、元妃等托梦,宝玉想梦无梦等事,穿插其中。与别部小说传奇说梦不同,文人心思,不可思议。王希廉讲了《红楼梦》前后两大梦和甄士隐、甄宝玉、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香菱、妙玉、小红、尤二姐、王熙凤、袭人等人的具体中梦、小梦,仅他涉猎到的梦就多姿多彩得足以构成一部梦的手册。而另一评红先行者则认为红楼人皆梦中人。他说:
尝谓《红楼》之人不一,要皆梦中人也。而无入不是梦者,又无入可有梦。有梦不一境也,佳梦甚罕,恶梦恒多。书中历叙各梦,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梦与甄宝玉相遇,梦见晴雯死后来别,梦至地府寻访黛玉被石子打回,并甄士隐梦见僧道,甄宝玉因梦改行,黛玉因梦改行,黛玉因梦添病,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里吟诗,小红私情痴梦,妙玉走魔恶梦,凤姐梦可卿劝立家业,又梦被人强夺锦匹,尤二姐梦见三姐劝斩妒妇,袭人梦见宝玉和尚册子,茗烟说万儿因母梦得锦匹而生,以及宝玉神游幻境似梦而非梦,并因黛玉故后想梦而无梦。所言诸梦,皆是真梦。独宝玉在可卿房中梦训云雨之事,绛芸轩中梦斥金玉之说,并属假梦,非真梦也。是故元春之尽也,大梦同归;熙凤之衰也,旧梦反续。乃愈叹人事在梦幻之中,浮生忽忽,扰攘间总属渺茫;梦境出入情之外,魔劫层层,混沌里别有**。则又不止《红楼梦》中入所独患也已。覆鹿何有,化蝶依然,矧恶梦乎哉?(境遍佛声:“读红楼札记”,原载《说丛》,1917年3月第一、二期。引自《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第16页)笔者阅读《红楼梦》,对梦自然也有浓厚兴趣,但最关注的是以下两项:一是《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文学作品,它的总梦是什么?也就是说,它的审美理想是什么?第二项,作为作者的人格投影和灵魂意象,贾宝玉的“梦中人”是谁?是哪些人?而曹雪芹作为伟大作家,他在小说中寄托的审美理想尤其是理想人格是什么?
关于第一项,我在陆续写出的“红楼悟语”中已一再说明,说曹雪芹是梦想一个少女的乐园,一个青春共和国,一个花朵不会凋残、少女不要出嫁、不要死亡的乌托邦。这一总梦,既由林黛玉的《葬花词》来表白,也由全书的歌哭、倾诉、吟唱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无尽的眼泪来呼唤。关于第二项即谁是梦中人则需要另作说明。它至少又得分为三个层面来悟证:
(1)小说文本中的梦中人。
(2)贸宝玉的“梦中人”。
(3)曹雪芹本身的梦中人。
先说小说文本中的梦中人。可以说,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梦中人。所谓梦中人,并不是自己在梦中见到的人,而是指梦寐以求的意中人、心上人、恋人。梦中见到的朋友、兄弟、故人、亲人,不算梦中人,即使是夫妻,同床异梦的现象多得很,各有自己的“梦中人”也不奇怪。总之,唯有心中所向往、所憧憬、所追慕的人才是梦中人。青春少男少女的梦中人,就是他(她)们美的理想、爱的归宿。平常人个个都有梦中入,“红楼”中人也是如此,尤其是青春少男少女。对于少女,在心中保存一点“梦中人”的秘密,既是折磨,也是幸福。《西厢记》祝福“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便是祝愿“梦中人”都化为现实中人。《红楼梦》人物龄官,她痴痴地在地上写着一个“蔷”字,把藏于心里的梦中人泄露了,发现秘密的贾宝玉不仅不嘲笑,而且从中悟到情的大道理。贾蔷是龄官所思念所追慕所憧憬的对象,是这位优伶的梦中人,是没有疑义的了。还有那位拔剑自刎的尤三姐,她自从见了柳湘莲之后,心中便只有柳湘莲,多年所思所想只有柳湘莲。这位烈性女子的梦中人只有一个,最后用鲜血证明了自己对梦中人的真诚与绝望。从龄官和尤三姐的痴情可以了解,“梦中人”在真诚的女子心目中有多高的位置和多重的分量。说到这里,我仍必须分清“梦中人”与“妄想中人”的界限。像贾赦、贾琏、薛蟠等滥情人,他们沉迷于色,整天做虚妄的白日梦,自然有许多妄想占有的人,如贾赦想鸳鸯、贾瑞想王熙凤,他们自然也是梦想联翩,但鸳鸯、王熙凤只是他们的妄想中人、欲望的占有对象。他们只有卑劣的功利的占有欲,并无超功利的审美理想。这是两种不同质的梦,也是两种质的梦中人。
龄官在地上透露出一个“蔷”字,尤三姐以一腔碧血证明自己的所爱,都提供了证据,让我们证实她们的梦中人是谁。但是,许多人的梦中人只隐藏于心中梦中,甚至是潜意识中,不仅我们无法实证,连梦者自己也可能不知道或不愿意确认。按照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某种被压抑在潜意识深层中借梦浮想出来的梦中人,并非梦者意识到或充分意识到的。一旦在意识层面上察觉,连自已也会觉得脸红。对于这类梦中人,只可悟证,不能实证。例如妙玉那么清高自许,是绝对不肯坦露自己的梦中人的。宝玉生日时她破例送贺帖,与宝玉相遇时问“你从何处来”之后又脸红,她的梦中人是不是贾宝玉?第五回她的命运预示曲中说:“王孙公子叹无缘”,这个公子应是她的梦中人。以往的读者都认定这个公子也正是她暗恋的贾宝玉,但最近刘心武考证,认为妙玉的梦中人应是陈也俊。读者可以不赞成他的论断,但应当承认,妙玉的梦中人难以实证也难以验证,对其梦中人进行猜想和审美再创造,乃是每个读者的乐趣与权利,无可非议。
妙玉尚有迹可寻,另一些女子如鸳鸯,她的“梦中人”是谁?则只能猜想。宝玉向她讨胭脂吃时,她的不冷不热态度无法让人了解她的心思。老恶棍贾赦遭她拒绝时也只能说说“自古嫦娥爱少年”的滥调,猜想她或看上宝玉或看上贾琏,难以下结论。至于鸳鸯自身,发表的则是不在乎什么宝皇帝的义正词严的宣言,满身正气,几乎让人觉得她也许真的没有什么“梦中人”。如果姑且认定宝玉不是鸳鸯的梦中人,那么,反过来问:鸳鸯是宝玉的梦中人吗?可以肯定地回答:是。在第一一五回中,宝玉已即将结束人间之旅,他因听了麝月的话(麝月因和尚送来玉后,宝玉病情好转,喜欢而忘情说道:“真是宝贝,才看见了一会儿就好了。亏的当初没有砸破。”),神色一变,把玉一撂,晕死过去,昏迷中魂魄出窍,做了云游“真如福地”的总结性大梦。在梦境中,第一个见到的便是站在“引觉情痴”匾额下的鸳鸯,接着便由鸳鸯导引,又见到林黛玉、晴雯、尤三姐的亡灵。很清楚了,宝玉的梦中人很多,我们的问题只能是:谁是宝玉的第一梦中人以及第二、第三梦中人?《红楼梦》使用过“第一情人”的概念,就在第一一一回鸳鸯自尽后进入太虚幻境,遇到秦可卿之魂时,她以警幻之妹的身份说:“我在警幻宫中原是钟情的首坐,管的是风情月债,降临尘世,自当为第一情人,引这些痴情怨女早归入情司,所以该当悬梁自尽的。”可卿自封为“第一情人”,我们可以理解为众女子中情感最丰富、最全面的人,但她把谁视为第一情人和她是不是贾宝玉的第一情人则是一个永远的谜。我们只能说,她是宝玉最重要的梦中人之一。至于她是不是宝玉的第一梦中人,则需与林黛玉、晴雯、史湘云、妙玉等作一比较,这也只能仰仗悟证的方法,难以考证与实证。秦可卿因带有更多的神秘性,也总是带给研究者更多的兴趣与麻烦。不仅她的原型让人考证不尽,而就文本中这白纸黑字的“第一情人”四个字,大约也可让人猜证不休。为了免于落入陷阱,我们姑且放下可卿,再说宝玉的梦中人。如果问谁是林黛玉的第一梦中人,问题就很简单。因为她是情情者、专情者,她爱的只有宝玉一个,唯一也是第一。宝玉虽是情不情者、泛爱与兼爱者,但内心最爱的也只有林黛玉一人。毫无疑问,黛玉是宝玉的第一梦中人。但宝玉毕竟是个泛爱者,情感并不只属于黛玉一人。他写的《芙蓉女儿诔》,虽说也可读作给黛玉的颂词,但毕竟是献给晴雯的挽歌。把晴雯说成兼有质美、性美、神美、貌美的天使,能不进入自己的梦境吗?她死后能不魂牵梦绕吗?袭人说,晴雯被逐,对于宝玉来说是第一等大事。扬弃第一、第二的排座次游戏,毫无疑问,黛玉和晴雯是宝玉的前列梦中人。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