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权力之谜(企业理论文丛)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卢周来 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2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10714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企业内经常发生的交易并不是由价格机制控制而是由权力关系控制。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企业理论都试图解释企业内部权力之谜。本书在总结过往不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试图解决长期围绕企业内部权力理论的一些矛盾或问题:(1)如果企业内部权力配置是基子最优化的一种安排,那么企业契约为何能被自我执行?(2)以合作博弈的框架尽管可以解决契约被自我执行的问题,但如何能对其中最为重要的讨价还价能力进行计量?(3)能否用一个统一的框架解释不同类型企业内部不同的权力配置?(4)目前看似矛盾的企业权力理论是否有互通之处?(5)企业内部的契约到底是什么性质?(6)企业权力理论研究能否走出仅仅被当作一种理论游戏的误区?等等。
作者简介
卢周来,1970年生,安徽安庆人,经济学博士,现任国防大学教授。曾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数十余,被CSSCI收录20多篇;已出版《穷人经济学》、《边缘的言说》等随笔集以及《当代西方防务经济理论与实践》等专著,有《国防经济学手册》(合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社会、政府与动员》(独译)等译著多部,并主编有《现代国防经济学概论》、《中国国防经济学:2004》等教材或论文集。
目录
导言
1.本书的选题依据、意义及结构
2.本书的主要观点、模型及结论
2.1 对企业内部权力来源的逻辑解释
2.2 对企业内部权力关系的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与结论
2.3 基于本书所提供的框架对真实世界中企业内部权力关系的解释
2.4 企业内部权力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3.本书的创新、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1部分 对企业内部权力关系的研究:一个批评性述评
1 引言:问题的表述
2 对新古典经济学、Coase理论及团队生产理论关于企业权力观点的述评
2.1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权力理论述评
2.1.1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权力的看法
2.1.2 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权力观点的评论
2.2 对Coase关于企业权力观点的述评
2.2.1 Coase关于企业内部权力的观点
2.2.2 对Coase关于企业内部权力观点的评论
2.3 对团队生产理论关于企业权力观点的述评
2.3.1 团队生产理论中企业权力的观点
2.3.2对团队生产理论中权力观点的评论
3 对交易成本经济学(TCE)理论与不完全契约(GHM)理论关于企业权力观点的述评
3.1 TCE理论与GHM理论关于企业权力的观点
3.2 TCE理论与GHM理论关于企业权力观点的述评
3.3对最优契约设计理论关于权力观点的进一步评析
4 对企业权力理论的述评
4.1 企业的权力理论主要观点
4.2 企业的权力理论评论
5 几种理论关于企业内部权力观点的比较及结论
5.1 几种理论关于企业内部权力观点的比较
5.2 结论
第2部分 企业权力的来源与分配: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框架
1 引言
2 企业内部权力来源与分配:—个逻辑证明
2.1 逻辑证明的若干前提性假说或公理
2.1.1 企业内部存在权力控制
2.1.2 关于权力控制的充分条件:运用权力的一方对被控制的一方具有施加成本的能力
2.1.3 雇佣契约唯一的追索权是终止协议
2.1.4 在瓦尔拉斯均衡中,中断雇佣契约并不能施加任何成本
2.2 逻辑证明
2.3 进一步讨论
2.3.1 非出清的要素市场如何赋予企业内部的权力
2.3.2 非出清市场赋予企业内部权力的路径
2.3.3 与已有的企业理论的比较
3 企业内部权力的来源与分配:一个合作博弈模型
3.1 关于正式模型的若干说明
3.1.1 组织租金及其分配
3.1.2 合作博弈与组织均衡
3.1.3 对Aoki(1984)模型的述评
3.1.4 讨价还价能力的内生化及计量
……
第3部分 企业内部权力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常用人名及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部分 对企业内部权力关系的研究:一个批评性述评
2 对新古典经济学、Coase理论及团队生产理论关于企业权力观点的述评
2.2 对Coase关于企业权力观点的述评
2.2.1 Coase关于企业内部权力的观点
Coase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创始人。他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将企业作为一种区别并替代市场的组织形式加以考察。在关于企业内部权力的观点上,其主要分析包括:
第一,把权力关系看作企业的本质。Coase认为,企业不同于市场的地方,就在于企业内部取消了市场,而代之以“企业主—协调者”(entrepreneur_coordinator)的权力控制。因而,“Coase把计划和雇佣关系中的权力看作是企业的本质,把没有这种权力和通过独立的契约订立活动的治理看作市场的本质” (Putterman and Kroszner,1996,P.25)。Coase写道:“工人从Y部门换到X部门工作,不是因为其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通过分析通常称之为‘主人和仆人’或‘雇主和雇员’的法律关系,我们可以最好地探讨企业的构成问题。”他还直接引用了Batt的观点(转引自Coase,1937):“控制权或干预权是这一关系的本质特征,它把一个仆人与一个独立承包商区别开来。”
第二,Coase考察了企业内权力关系的来源。Coase先是批驳了几种观点。一是“让渡或购买权力”的观点。Coase说,从人们通常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的角度看,不会有人愿意在某个人手下工作,接受一份较低的报酬;因而,企业内部的权力不是让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