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79个不可不知的生活潜规则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心理学,
作者: 陈倩 编著
出 版 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304295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告诉你如何洞悉领导心思,进入职场游刃有余;告诉你学会如何为人处世,积累丰富的人际关系;告诉你如何敏锐洞穴顾客心思,提升销售业绩;告诉你如何战胜商场劲敌,紧握市场经营的脉搏;告诉你如何提高管理能力,令人属心悦诚服。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又称为投射作用,是凭几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推断外界的事物,或者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效应。
——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
[旁观者效应]
在危机现场,在场的人越多,见义勇为的行为就越少。
——美国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西
[刺猾法则]
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一个“既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又不挨扎”的最佳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莱欧•博格
[登门槛效应]
先得寸再进尺,往往能更好实现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泽
[首因效应]
在交际中,日取先的信息对印象的形成具有强烈的影响。
——心理学家阿希
[晕轮效应]
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通常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日晕轮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
内容简介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浩瀚的大海,一条心理学法则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本书从情绪、社交、职场、经商、成功等六个方面,精选了79条意义重大的心理学法则。每个法则都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它帮我们打开一个新的天地,让我们从纷乱的表象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然后顺势而为,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条经典的法则就是一根改变命运的魔杖,只要我们掌握其精髓,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好机会都会纷至沓桌。
目录
第一篇情绪篇
1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与赞美能创造奇迹
2杜利奥定律:敞开心扉,拥抱热情
3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精神胜利法
4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你自己
5心理摆效应:消除情绪的大起大落
6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
7超限效应: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8情绪转移定律:别把坏情绪传染给他人
9感恩定律:心存感激,让世界充满爱
10逆反心理:越禁止越向往的偏激情绪
11宽容定律: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二篇社交篇
12首因效应: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
13近因效应:最近的印象很重要
14投射效应:人们常常以己度人
15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
16从众心理: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17约哈里窗户理论:恰如其分地暴露自己
18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19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感情越禁止越牢固
20刺猬法则:距离产生美
21自己人效应:自己人,一切好商量
22犯错误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
23过度理由效应:少一点理所当然的猜想
24留面子效应:欲得寸先进尺
25相悦定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6钥匙理论:只有心与心的交往才能产生共鸣
27邻近性原则:远亲不如近邻
28相似性原则: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29换位思考定律: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
30社会角色转换定律: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31古德曼定律: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32阿伦森效应:先抑后扬的评价更有效
33投其所好定律:找到他人的兴趣和爱好
34身体语言定律:此时无声胜有声
35互补定律:性格互补的人容易相处
36多看效应: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第三篇职场篇
37权威效应:让自己成为领袖和榜样
38马斯洛定律: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
39热炉效应:千万不要触犯公司的制度
40对比效应:在比较中脱颖而出
41参与效应:让员工产生主人公意识
42竞争优势效应:合作才能双赢
43特里法则:主动承认错误,更容易被原谅
44最后通牒效应:巧妙利用最后期限
45地位效应:身份地位对人的影响
46鲶鱼效应:用危机激发潜能
47南风法则:用温情俘获员工的心灵
48“灯塔”效应:给企业设定远景目标
19授人荣誉定律:用荣誉激励下属
50蔡戈尼效应:善始善终.一生只做一件事
51倾听法则:成功职场从倾听开始
52不值得定律: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53破窗效应:防微杜渐,及时制止小错误
第四篇经商篇
54思维定势: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
55互惠原理: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56印刻效应:争做市场的领先者
57马蝇效应:让竞争对手“叮”住自己
58冷热水效应:谈判制胜的法宝
59短缺原理:造成产品热销的热潮
60最大笨蛋理论:不要害怕投资的风险
61承诺和一致原理:引导他人自我说服
61情感与理性宣传定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63单面和双面宣传定律:有时优缺点均讲更有利
第五篇成功篇
64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得寸进尺
65多米诺骨牌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
66蝴蝶效应:细节决定成败
67杜根定律:用自信照亮人生
68跨栏定律:困难决定了成就的高度
69马太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
70蘑菇定律:韬光养晦。等待出头之日
71卡贝定理: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72约拿情结: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73卢维斯定理:真正的谦虚是忘掉自己
74跳蚤效应:目标决定跳跃的高度
75塞里格曼效应:紧紧抓住梦想.永不言弃
76蜕皮效应:只有超越自己,才能不断成长
77布利斯定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8韦奇定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79犬獒效应:在困境与竞争中崛起
书摘插图
第一篇情绪篇
1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与赞美能创造奇迹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非常喜欢雕塑。一次,他用一块象牙精心雕塑了一个美女像,给她取名为“盖拉蒂”。这尊雕塑实在太完美了,皮格马利翁逐渐爱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每天对着雕塑倾诉绵绵情话,赞美她的美貌,真诚地希望她能够幻化为人形,成为自己美丽的妻子:一天,皮格马利翁的痴心最终感动了女神,雕像化作一位楚楚动人的美女,笑吟吟地朝他走来。皮格马利翁的期望终于成真,迎娶了眼前这位让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子。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是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来的,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然后,他们列出了一张学生名单,声称名单上的学生都极具潜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为开朗,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
事实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用以证明期望是否会对被期望者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所提供的名单完全是随机抽取的,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并随之将这种暗示传递给学生。尽管教师们悄悄地将这份名单暗藏心中,却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微笑、言语等途径,将掩饰不住的期望传递给那些名单上的学生。他们受到教师的暗示作用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充满激情,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后来,人们将皮格马利翁效应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我们从中得出这样一个启示:赞美和期待具有一种超常的能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激发人的潜能。一个人得到别人的信任与赞美后,他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尊,从而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为了不让对方失望,他会更加努力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力达到对方的期望。相反,如果向对方传递了一种消极的期望,则会让他变得自暴自弃,向着消极的一面发展。
人类对自我形象的评判,常常综合了个人和外界环境的看法。外界的信息对自我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巴纳姆效应”有所不同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专指那些来自外界的、正面的暗示,而前者泛指所有外界环境的信息与暗示,当然也包括一些对个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的暗示。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名流贵胄,还是卑微平凡的贩夫走卒,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尊重。就连宠辱不惊的华盛顿,也喜欢别人热情地称呼他为“美国总统阁下”;凯瑟琳女皇拒绝接受任何没有注明“女皇陛下”的信函;法国作家雨果希望巴黎有朝一日能改名为雨果市;莎士比亚千方百计想为家族赢来一枚荣誉勋章,等等。如果将他们的这些行为简单地归结为虚荣,似乎有悖人性。荣誉,是社会对个人能力、价值的一种的赞许与肯定,无可厚非。
赞美,并不局限于他人与社会,来自亲人的赞美更能让我们终生难忘,感动至深。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文中的“你”,指的便是她的父亲。一天,父亲偶然读到这篇文章,悄悄给她留条写道:“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在日后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等您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您——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正是因为期望与赞美的暗示对人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管理、营销等领域。在学校教育中,一些优秀的老师运用
2杜利奥定律:敞开心扉,拥抱热情
一位将军到沙漠参加演习,他的妻子塞尔玛随军驻扎在陆军基地里。沙漠中干燥高热的气候,让塞尔玛非常难受。再加上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孤独中的她经常写信给父母,倾诉自己想要立刻回家的想法。父亲的回信很短,只有两行:“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她看了信后心头一颤,决定要在沙漠中寻找星星。
从那以后,塞尔玛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互送礼品,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几百万年前的海螺壳。渐渐地,她迷上了这里,后来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原本悲观的她看到的只是泥土,当心态发生转变后,乐观积极的她重新找回了热情,看到的就是星星。
面对同样的生活,所持的心态不同,便能够品出不一样的味道。如果缺少热情,你将遗憾地失去一双能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美国作家杜利奥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并将自己的理论命名为“杜利奥定律”。
这个定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仅仅在于是否拥有热情积极的心态。这种微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别,那就是最终的成功与失败。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们具有热情积极的心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前,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他们正是以热情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才邂逅了幸运之神,登上事业的巅峰。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曾经有一位普通职员,叫做阿基勃特。他业绩平平,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在公司里毫不起眼。然而,他却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习惯:每次出差住旅馆时,都要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下“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的字样,而平时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要写上那几个字。为此,同事们都戏谑地称呼他为“每桶4美元”。
这件事传进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耳中,他说道:“我们公司中竟有这样一位忠心的职员,不遗余力地宣扬公司的声誉,我一定要见一见他。”于是,他真诚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洛克菲勒卸任后,将董事长的位置传给了阿基勃特。在人才济济的石油公司中,一定有比阿基勃特更有才华的员工,然而却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怀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当然也只有他能当之无愧地成为董事长。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道:“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热情像糨糊一样,可让你在艰难困苦的场合里紧紧地粘在这里,坚持到底。它是在别人说你‘不行’时,发自内心的有力声音——‘我行’。”
麦当劳的老板克罗克的创业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克罗克成长的年代,正逢美国1931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他到处求职,先后做过急救车司机、钢琴演奏员和搅拌器推销员。即使生不逢时,遭受坎坷曲折的命运,克罗克始终怀着满腔的热情,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打拼出一片辉煌的事业。直到1955年。在外面闯荡了半辈子的克罗克回到了老家,开始下海经商。年过半百的克罗克仍然热情不减,借债270万美元买下了麦当劳兄弟的餐厅。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麦当劳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以汉堡包为主食的快餐公司。克罗克也因此被誉为“汉堡包王”。
热情,不是指一种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一种来自心底的信念。生活处处有磨难,关键在于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积极的心态使你充满热情,乐此不疲地去创造财富和事业,获取瑰丽多彩的幸福生活;而消极的心态却让你对生命中有意义的东西熟视无睹,对生活感到乏味与失望,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我们不难发现,身边的一些成功人士总是怀着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而一些碌碌无为的人则整天悲观失落、不停地抱怨。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尽管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周围的环境,但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点燃热情的心灯。
……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