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分類: 图书,健身与保健,养生,养生保健技巧,
品牌: 郭义树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页码:2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38540024/9787538540024
·条形码:978753854002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讲述了:[病例]错误的交流是造成误诊的罪魁祸首。看对病,才能找对药方。[中医怎么说][西医怎么说]中医源远流长。循序渐进,巩固根本;西医吸取先进科技,针对疾病,迅速缓解症状。一本书。两种智慧,兼听则明。[保健小诀窍]健康箴言倾囊相送.疾病防治真谛一一揭秘。找到诀窍,才能切断疾病的源头。[保健药膳]病从口入。健康也可从口入。祖传秘方,食材普遍,做法简单,吃出健康。[医生的贴心叮咛]好医生往往会多说几旬,为你的健康画龙点睛。
作者简介郭义树,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中医术语和中药药性。后就读于中国台湾的医药学院中医学系。虽然他在中医药方面资源丰富,但却选择了西医来执业。目的就是要了解中西医临床上不同的医疗方式。 他先后于中国台湾敏盛医院家庭医学科、怡仁医院家庭医学科担任主治医师,之后又在康佑诊所担任院长。行医多年后。他回过头来重新挖掘老祖宗的智慧。发现了许多中西医的互证相通之处。他也帮许多患者理清了错误观念,避免因误信偏方而使病情恶化。鉴于长期的行医和治学,他特意撰写了本书,旨在取中西医之精华。答疑解惑。造福众生。
编辑推荐《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
中国台湾著名家庭保健专家郭义树出身于中医世家,主修中医,却以西医执业。行医多年,他深感民众存在问诊和养生误区,故吸纳中西医的互通之外,撰写《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聚焦四大健康热点,纠错46条诊疗误区,倾囊相授50条祖传食补良方,219条独家保健诀窍。
小病最烦人,没必要为它频繁跑医院,劳命伤财,可是不治疗,它又会恶化危害健康。 不必苦恼。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成为自已的保健医生。为自己开药批方,防微杜渐。西医开药,中医批方,让治病和养生同行。最全面的自我诊疗和养生手册。
目录
身体发出的警讯
中暑
痧症
火气大
大肠火
虚火
水土不服
血路不通
血浊
淤血
神经衰弱
脑鸣
风邪
伤寒
肺痨
风湿
水肿
消渴症
肾虚
白浊
淋病
难缠的皮肤病与跌打损伤
扁桃体炎
淋巴腺炎
痰火
内伤
风痛
牛皮癣
皮蛇
风疹
毒
湿气
女人们的烦恼
冷底
虚
头风
月内风
胎气
乱经
肝斑
婴幼儿常见的问题
羊痫风
惊到
胎毒
鹅口疮
奶癣
猪头皮
水珠
……[看更多目录]
文摘“早上,我头痛得要命,有点发烧,全身酸痛不舒服,我妈用汤匙在背后帮我‘刮痧’,感觉是好了一点,但是背反而被刮得很痛,医生可以开点药给我吃吗?”这个病人得的是流行性感冒,掀开病人的衣服,果然看到背后有两条长长的皮下出血和淤青。
“刮痧”是老一辈常用的民间疗法,最常刮痧的位置是在颈部、背部脊椎的两侧。一般认为,只要有酸痛、头痛、头晕、发烧、腹泻、呕吐等症状,都可以刮痧。刮痧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瓷制汤匙,方法是用汤匙前缘沾水或米酒,在脊椎两旁反复用力地由上往下刮,直到皮肤表面出现点状出血,并联结变成带状。一般人在刮痧后症状都会得到缓解。因此,刮痧这种民间疗法,常常为人们使用。
“痧”在中医的解释主要包括两种意思,在中医温病学里,常会提到痧症。痧症被认为是厉气侵害人体,造成病邪内滞而引起,多为急性、热性病症,易发于夏秋之间,常见症状为腹部闷痛、皮肤出疹和发烧。严重者,甚至有上吐下泻、意识不清、手足麻木和头晕脑涨、胸闷腹胀等现象。这些情况就是所谓的“霍乱痧”“吊脚痧”“暑痧”等疾病。
“痧”的另一种意思指的则是皮肤上的细小红点,而这个小红点,就是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产生的皮肤反应,也就是点状的出血。所谓的“红痧”“风痧”“丹痧”等疾病,其重要的特征就是皮肤出现血红的疹子。
以上是有关“痧”在中医里的意义。至于“刮痧”为什么要用“痧”字呢?除了刮痧主要适用症状是“痧”外,最主要是施行“刮痧”后,在皮肤上产生整体呈带状的出血,正好就是“痧”的一种意思。而且,中医将皮肤产生血点的现象称做“发痧”,认为刮痧要刮到“发痧”才有功效,甚至认为可以依据出痧的颜色、多寡来判断疾病的轻重,若出血点鲜红、分散表示病症较轻;若是密集呈块状,颜色暗红或淤青,则代表病情较重。
传统上认为刮痧疗法具有祛除体表邪气、调理气血、舒通经络和提神的功效。其实,传统对痧症的治疗,除了刮痧外,还有“放痧”“扯痧”“揪痧”和“挤痧”等治疗方法,“放痧”和中医所用的“放血疗法”类似,其他的则多是在身体特定的部位,施以不同的手法。基本上这些方法功效跟刮痧类似,但不像刮痧那样常为人所使用。
以现代的医学来分析,“痧”可归为下列几种疾病:
1.急性感染性疾病,常有发烧症状,尤其是会产生皮肤疹的病毒性传染病,如麻疹、婴儿玫瑰疹。另外,像传染性的肠炎所引起的上吐下泻,也是属于痧症的一种。
2.中暑,其发烧、眩晕、神志不清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