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工科,
品牌: 刘杰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15208166/9787115208163
·条形码:978711520816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自动检测技术》以温度、压力及力、物位、厚度、位移、光电、气体成分及浓度/湿度等参数的检测为主线,结合实物照片讲述了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自动检测应用实例,同时对检测技术及传感器的基本知识、误差理论及抗干扰技术等知识也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为8章,参考学时为50学时左右(含实验),每章后面均附有小结及思考与练习题。《自动检测技术》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电子技术、机电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自动检测技术》移动通信原理与网优基础知识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课堂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目录
绪论
一、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二、检测技术的应用
三、检测系统
四、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与建议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测量方法
一、按照测量手段分类
二、按照测量方式分类
第二节 测量误差
一、误差的表示方法
二、误差的分类
第三节 测量装置——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组成
二、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特性
三、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材料及分类方法
四、变换力的敏感元件
五、变换压力的敏感元件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一
第二章 温度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一、温标
二、测温方法介绍
第二节 膨胀式温度计
一、玻璃液体温度计
二、固体膨胀式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
三、压力式温度计
第三节 热电阻式传感器
一、热电阻
二、热敏电阻
第四节 热电偶传感器
一、测温原理
二、热电偶的种类和结构
三、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
四、热电偶的应用
第五节 其他温度传感器
一、集成温度传感器
二、辐射式温度传感器
三、光纤温度传感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二
第三章 压力及力的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一、压力的单位及表述
二、压力/力检测的主要方法及仪表
第二节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一、应变片
二、测量电路
三、温度补偿
四、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三节 电容传感器
一、电容器的构成
二、电容传感器的类型
三、差动电容传感器
四、测量电路
五、电容传感器的应用
第四节 压电传感器
一、压电效应
二、压电材料
三、压电片
四、测量电路
五、压电传感器的应用
第五节 霍尔传感器
一、霍尔效应
二、霍尔元件
三、集成霍尔元件
四、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三
第四章 物位及厚度的检测
第一节 浮力式液位计
第二节 差压液位计
第三节 超声波传感器
一、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
二、超声波换能器
三、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第四节 核辐射传感器
一、核辐射基础
二、核辐射传感器的结构
三、核辐射传感器的应用
第五节 电涡流传感器
一、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
三、测量电路
四、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第六节 电容物位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四
第五章 位移检测
第一节 电感式传感器
一、自感传感器
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三、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二节 电位器式传感器
一、电位器式传感器的类型与结构
二、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三节 数字式传感器
一、光电编码器
二、光栅传感器
三、感应同步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五
第六章 光电检测
第一节 光电效应
第二节 常见的光电元件
一、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
二、光敏电阻
三、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四、光电池
五、光电耦合器件
第三节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六
第七章 其他传感器
第一节 气敏电阻传感器
一、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二、常见的气敏电阻
三、气敏电阻的应用
第二节 湿敏传感器
一、湿度的表示方法
二、常用的湿敏传感器
三、湿敏传感器的选用
四、湿敏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七
第八章 自动检测的抗干扰技术
第一节 干扰的类型及来源
一、噪声、干扰与信噪比
二、常见的干扰类型
第二节 干扰信号的耦合
一、干扰的耦合方式
二、电子测量装置的两种干扰
第三节 干扰的抑制技术
一、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
二、供电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三、其他抗干扰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八
附录一 DICE-CG1传感器试验仪实验指导
实验一 温度传感器实验
实验二 电阻应变片性能实验
实验三 差动变压器的应用
实验四 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实验五 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应用
实验六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附录二 工业热电阻分度表
附录三 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表(冷端温度为0℃)
附录四 常用传感器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当前,电气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社会急需大批高技能型电气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技术的快速发展又需要加快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革,以实现学校教育与上岗就业的无缝衔接。电气信息类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方向之一,很多高职工科院校都开设有此类专业。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在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编写了这套“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这套教材在编写时紧密结合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情况,坚持以“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为原则,注重学生对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目的。书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并注意反映当前电气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本书在叙述上由简到繁、深入浅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并采用了大量的插图,尽可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特色。参加教材编写工作的人员均为一线教师,其中一部分教师来自企业并做过大量的工程项目,其他的教师则长期指导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验和实训,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充当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各种信息,目前几乎渗透到所有的领域,成为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本书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立足基本理论,面向应用技术,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本书结合大量实物照片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许多传感器应用方面的实例,目的是融实际与理论于一体,保证了知识的先进性与前沿性,突出了高职高专教材的实用性。本书语言简洁、精炼,通俗易懂。
全书共分为8章,总学时为50学时左右(含实验)。第一章介绍检测技术及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第二章至第七章重点介绍的是检测常用参数的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及力传感器、物位传感器、厚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压电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等;第八章介绍的是抗干扰技术。每章后面均附有小结和思考与练习题,书后附有部分实验内容,可供读者选用。
文摘插图:

第1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3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是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移动用户之间通信联系的传输手段只能依靠无线通信,因此,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固定用户之间,能够建立许多信息传输通道的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等,使用的主要设备有无线收发信机、移动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
1.3.1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概念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包括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基站(Base Station,BS)、构成网络节点的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er,MSC)及与市话网(PSTN)相连接的中继线等。
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的不同在于无线用户的移动性和固定用户的固定性。它主要涉及如何进行区域覆盖?移动通信网的区域覆盖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