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警示录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地方经济,
品牌: 李明春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页码:19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2775587/9787502775582
·条形码:978750277558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渤海警示录》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渤海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有资料表明,200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20958亿元。其中,环渤海经济区的山东、河北、辽宁省和天津市的海洋生产总值达690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态总值的33%。山东省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0亿元,辽宁省海洋经济总产值接近1500亿元,均走在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列。
这些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多年来,环渤海“三省一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工作,把海洋工作提到重要议事议程,提出许多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编辑推荐《渤海警示录》是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渤海危言
一、拥挤的渤海
二、失衡的生态环境
三、天灾风暴潮
四、海难幽灵
五、绝户网的罪恶
六、肆虐的黑龙
七、残垣断壁古海岸
八、油祸的警示
九、海洋生态污损索赔第一案
十、消失的滨海湿地
十一、斑海豹在呻吟
十二、围海潮的忧患
十三、缩短的海岸线
十四、血色渤海
十五、中国海监在行动
十六、国家应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定位、规划
十七、构想工程:胶莱人工海河
十八、梦想工程:渤海水西送
警示录:渤海之忧——国忧
第二章 渤海历史渊源
一、渤海的成因
二、渤海地质科学特征
三、渤海的远古之谜
四、中原先民的母亲海
五、中原先民走向海洋的港湾
六、母亲河与母亲海在这里握手
警示录:渤海的昨天
第三章 国之海门
一、北京的海门
二、八仙故地
三、渤海恩仇记
四、渤海涅槃
五、日军从塘沽登陆
六、秦始皇碣石曹操观沧海
七、大雨落幽燕
警示录:渤海的今天
第四章 渤海是聚宝盆
一、富饶的辽东湾
二、崛起的渤海湾
三、群龙闹渤海
警示录:谁是渤海的统治者?
第五章 入海口的故事
一、辽河口的故事
二、双台子河口的故事
三、滦河口的故事
四、海河口的故事
五、黄河口的故事
警示录:断裂的文化传承
后记警示之痛
……[看更多目录]
序言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三面环陆,由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所环抱,海区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部海域组成。19000年前,渤海是一个荒漠内陆盆地,后被海水淹没,形成一个封闭的内海。
渤海平均水深18米。其中东部的辽东湾,平均水深22米;西南部的渤海湾,平均水深20米;东南部的莱州湾,平均水深13米。东面为渤海海峡,最大水深80米。对于渤海水体交换时间专家有几种说法:如全部交换一次的时间至少16年,或至少40年,或至少160年,甚至更长时间等。
多年来,对于渤海的各种数据一直沿用如下统计数字:渤海海岸线总长3784千米,其中陆地岸线3024千米,南北长500千米,东西长346千米,总面积77284平方千米,合800万公顷(1.2 亿亩)。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268个。海岸大致可分为淤泥岸、基岩岸和沙砾岸三种类型。辽河口、海河口和黄海口等附近为淤泥岸;辽东半岛南端、蓬莱沿岸为基岩岸。海岛以基岩岛屿占多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渤海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有资料表明,200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20958亿元。其中,环渤海经济区的山东、河北、辽宁省和天津市的海洋生产总值达690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态总值的33%。山东省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0亿元,辽宁省海洋经济总产值接近1500亿元,均走在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列。
这些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多年来,环渤海“三省一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工作,把海洋工作提到重要议事议程,提出许多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文摘插图:

2004年6月22日凌晨1时,海风呼啸着从渤海扑上陆地,掠过天津塘沽开发区,撞在通亚酒店的窗户上发出骇人的声响。此时,酒店三四楼不少房间依然灯火通明,北海监测中心的专业人员正在梳理证据。“塔斯曼海”轮溢油案24日就要正式开庭了,这是国内第一例关于海洋生态的官司,关系重大,他们毫无倦意。
已近凌晨2时,杨建强博士还在为庭审写方案,其间不断有同事过来找他就可能涉及的细节协商。杨建强是此案中为原告方天津海洋局(代表国家)搜集、整理证据的总工程师,国家能否索赔成功,他是最关键的人物。
杨建强博士介绍,泄漏发生后,北海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场调查溢油带的面积与卫星遥感测得的溢油面积大致相仿,不同厚度的油膜,呈现不同的颜色,他测算的溢油量保守的数字超过200吨。
抚着厚达两寸的《“塔斯曼海”轮原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报告》,杨建强很沉痛:“根据调查,泄漏的原油已经发生乳化,和生物残骸、泥沙粘在一起沉人海底并扩散。石油是烃类物质,稳定、不易被降解,含有毒素,对鱼、卵、浮游动物、植物都有伤害。”
渤海湾是内海,水交换存在“瓶颈”,不少海洋专家认为完成一次全面的交换需要16年,或者40年。“渤海湾是油污事故的敏感地区,本来就是一个虚弱的病人,‘塔斯曼海’轮泄漏原油,是雪上加霜!”杨建强向记者描述得很形象。
经过多方咨询,杨建强在排除了6种修复方案后,拟定采用“机械修复”和“生物修复”相结合:“其中6平方千米重灾区必须将污染源转移走,其余的154平方千米喷散烃降解菌,这些菌像酵母片,可以帮助渤海消化原油。”杨建强预计1-2年,生物修复可以见到成效。
自事故发生到第一次开庭的一年半时间里,北海监测中心先后8次派出近百人次的外业调查,对200多个站点进行调查取证,对上万组要素数据进行处理,为法庭调查提供了完整、科学的专业科学数据。他们先后向海事法院提交的各种数据报告、图表、油指纹图谱、数据记录、技术附件等资料近百公斤。
后记亿万年了!
渤海以无私的方式默默地滋养着沿岸的生灵。正是为此,我们的先民从认识渤海的那天起,便认定渤海是生命之海,是勃发之海。当先民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从海中不断汲取滋养过后,进一步发现海与水中及陆上的一切生灵竟有着无法割舍和割裂的千丝万缕的关联。从这时起,先民们变成了先人,他们开始从另一个视角来认识渤海,这便萌发了人们从自然的角度去认识渤海。而后先人们发现自然地认识无法达到对其进一步了解所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后,继而发展为科学地认识渤海。
对于科学地认识渤海,如果从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算起,至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了。《齐民要术》记述了海水晒盐的事实,在这1 4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渤海都发生了什么?尽管从近代末期至现代,人们对渤海从事了许多科学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与渤海的亿万年历史相比仍然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近50年来,渤海经历了太多,也改变了太多。这些经历和改变又为我们认识渤海提出了许多待解的问题,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遗憾的疑问。
渤海以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与发展都注定将深远地影响其沿岸地区,并进而决定其沿岸地区未来发展走向的大运。因此,对于渤海未来的前途,对于沿岸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兴盛,我们每个人都应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书照片绝大部分均为作者近年来现场拍摄的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