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所依

分類: 图书,经济,法律,
品牌: 杨爱民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301049684/9787301049686
·条形码:978730104968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心所依》内容简介:家庭经济的拮据并不能阻止一个优秀青年的成长反而会给他带来更多的锻炼和考验,这样的历练造就了一批批志向远大的优秀人才,他们学习刻苦,工作努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奋肯干,改变着人生的命运,诠释着奋斗的深层含义。
媒体推荐每一个有志青年,特别是国家资助政策惠及的学生,都应心怀感恩、自强自立、砥砺成才、报效国家、谱写人生最华美的篇章。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帮焱
你们靠自己的努力证明你们是杰出的一代!你们在困难的家庭长大,困难本身就是一份珍贵的财富!她会培养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陈佳洱
红楼在东,燕园在西,生命一体,精神不息。
学术殿堂,思想圣地,唯此净土,我心所依。
——北京大学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赵为民
若干年后,他们将会发现,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苦难造就了可贵的侧隐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他们对“温暖”、“扶持”、“奋发”、“坚韧”、“风雨同舟”、“锲而不舍”等一系列单词,也许有着更为深切的体悟与解读。他们的生命必将因苦难而变得富有质地与光彩,前行的脚步声也一定会显得格外结实而有力。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只有在充满危机感和紧迫感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生存,一个群体没有危险就是最大的危险。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困难其实是一笔财富,困难越大,财富就越大。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会不会理财。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
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坚持下去,你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轻易地去改变你的方向。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编辑推荐《我心所依》是面向学生的励志书籍,能对青少年朋友的成长与奋斗有所启示;曾经接受过国家或者社会资助的人们可以从中分享成长经历、追忆往昔岁月;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从中分享青年朋友们成长的喜悦;《我心所依》也可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进行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篇 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
寄语新同学
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让我们一起努力
邓小平是抓走我的龙
舵在你手
追寻梦想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种生活
一年的服务影响我的一生
梦开始的地方
过去的这几年,流逝的时间
我们如何成长?
包容的心给了我宽广的舞台
我的大学之路
燕翔燕园,一路欢歌
温暖与关怀助我远航
一切为了成长
求索之路
第二篇 生命的另一种歌唱方式
无题
感想与希望
温柔可以改变世界
优秀是一种习惯
从《我心所依》想到的三言两语
走向成熟而灿烂的人生
自强,成就人生
从助学金的评定看公平的相对性
致新生学友
成长是最大的感恩
相信未来,在阳光下用爱唱响青春
用阳光编织未来
学会感恩
爱的朝圣者
为心灵打开一扇公益之窗
生命的另一种歌唱方式
我是一只小山鹰
人间的真情
第三篇 年轻人,在路上
第四篇 公益沧海,我为一粟
第五篇 我爱这片园子
……[看更多目录]
序言家庭经济的拮据,并不能阻止一个优秀青年的成长,反而会给他带来更多的锻炼和考验。这样的历练造就了一批批志向远大的优秀人才。他们学习刻苦,工作努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奋肯干改变着人生的命运,诠释着奋斗的深层含义。
正在科学发展轨道上高歌猛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呼唤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更高标准的教育公平,更呼唤着代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
正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北京大学非常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北京大学的办学原则之一就是不让一个学生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离开学校,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理念,也是我们对社会,对人民的庄严的承诺,也是对北大学子的庄严承诺。
在111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大学一直不以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才成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制度上保障了考入高校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2005年,在国家实施新资助政策的背景下,北京大学成立了专业化的学生资助中心,以资助为基础,以育人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化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平台,不断丰富拓展资助工作内涵。我们致力于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全副身心地投入学习,健康成长,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
文摘插图: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业和成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中央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先后做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
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北京大学围绕国家“促进贫困家庭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主题,在2006年初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
后记喜逢新中国六十华诞,我们以此书辑录百余位北大师生校友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探讨。书中处处洋溢着北京大学诸多教授、校友和学子对校园、对家乡、对祖国的真挚、热烈、深厚的感情。本书百余篇感人文字,作者出生年代横跨六十多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院士到六十年代出生的校友,他们或是讲述自己在艰苦环境下努力学习的经历,或是饱含深情寄语青年,以不同形式的文章激励读者;“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在校大学生们,用青春飞扬的文字讲述着作为新资助政策受益者的成长经历。
本书是面向学生的励志书籍,能对青少年朋友的成长与奋斗有所启示;曾经接受过国家或者社会资助的人们可以从中分享成长经历、追忆往昔岁月;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从中分享青年朋友们成长的喜悦;本书也可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进行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参考资料。
在编辑本书时,我深深地为书中的文字所感动,更为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而振奋。伴随着共和国资助政策的发展,北大的学生资助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从建国到80年代中期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1987—1999年实行校内贷学金制度,1997年开始全面实行学费制度改革,2000年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2002年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学生服务总队,2004年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2005年底成立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的学生资助中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身设计“绿色成长方案”,设立北京大学公益之星,2007年全面落实国家新资助政策,2008年、2009年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