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国内政治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類: 图书,经济,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理论,
品牌: 郭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35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179474X
·条形码:978750179474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全球市场、国内政治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以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作为关键变量,考察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演进过程。《全球市场、国内政治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表明,在全球化和国内政治的压力下,东盟国家的经济地区主义同时存在着开放的地区主义和发展的地区主义的双重特征;未来东盟经济地区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是政治精英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之间的紧张关系。地区主义已经与全球主义共同成为建构国际体系的主要力量,地区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鲜明特征,其中以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要机制安排的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建格外引人瞩目。
作者简介郭宏,1967年出生,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博士后(国际政治经济学方向),现为河南财经学院东亚问题研究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国际经济合作》等期刊发表20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10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有多部著作。
编辑推荐《全球市场、国内政治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核心观点:全球市场的变动是东盟经济地区主义的触发和推动力量,而地区主义的最终形态则受制于国内政治的性质。
目录
序
绪论
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的三个问题
二、关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解释
三、对国际合作主流理论范式的反思
四、一个国际一国内关联的分析框架
五、章节安排
第一章 全球市场、国内政治与经济地区主义
一、利益、偏好与政策
二、全球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地区主义
三、国内兮配、政策选择与国际合作
第二章 东盟:从自由贸易区走向经济共同体
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二、构建单一地区市场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 经济增长、FDI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经济增长、FDI与政治合法性
二、90年代初期的东盟国内政治经济
三、AFTA:建构一个地区市场
第四章 观念、利益与国内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身份与政策歧视
二、全球多边规则与东盟国家的反应
三、本土资本的功能作用
四、AIA:培育本土资本
第五章 地区合作分歧的国内根源
一、国内利益影响与对地区自由贸易的抵制
二、石化产业关税自由化
三、汽车市场的自由化
结束语 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的两难境地
一、东盟经济合作的前景: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的两难境地
二、新重商主义的复兴?
参考文献
附录:缩写词汇列表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郭宏于2002-2005年在我指导下完成博士生学业,之后,又于2006-2009年在我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这本《全球市场、国内政治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在其出版之际,郭宏希望我能写个序。作为见证他学术成长的指导教师,能分享他的研究成果,我感到无比欣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亚洲地区的合作有三个大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东南亚五国1967年成立“东南亚联盟”,目的是“在东西方冲突中寻求中立、寻求经济上的合作以提高该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寻求谅解以解决地区内部存在的各种争端”,①但结果还是无法摆脱冷战的困境;第二个转折点是冷战结束以后于1992年倡导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其目标是扩大成员国,在15年内将整个东南亚地区建成自由贸易区,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对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依赖,区域内贸易虽有扩大,但进展缓慢;第三个转折点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基于“东盟方式”的各种区域合作制度的建设,在地区贸易领域。
文摘插图:

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经济正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全球化,二是地区化。一方面,作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显著的发展之一,全球化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加速走向一体化,已经和正在改变着全球市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伴随着两极体系的结束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兴起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地区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再次掀起新浪潮,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地区主义由二战后区域组织的建立开始起步,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拥有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经验的一股势力,与全球主义一起展示着今后世界的发展趋势。地区主义在当今世界的突出表现是:一是世界经济正以地区为中心聚合发展,日益形成以欧洲、北美和东亚为主体的三大地区性经济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并没有拥有真正的全球经济,只不过是以三极为基础的区域经济”。①二是各种区域性安排正在蓬勃发展:欧共体已于1993年1月宣布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其后继续推进形成了更紧密的欧洲联盟。如今,欧盟无论是在制度安排还是在规模上都在积极地深化和扩大。1994年元旦起,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始运作,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乃至将来的美洲经济集团正在开始形成。在东亚,地区主义早有酝酿和实践,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了组建经济合作一体化组织的新进程。
后记当今的全球经济可以看作是由地区组成的世界。地区主义已经与全球主义共同成为构建国际体系的主要力量。在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理论和实践的衰落后,地区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鲜明特征,并为经济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所关注。在对地区主义的新近研究中,一些学者试图把经济学和政治学联结起来,综合利用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的理论传统对民族国家的地区经济合作行为予以解释,本文就是在这一方向上的探索。在本书中,把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作为两个关键变量,通过构建一个国际一国内关联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问题。当然,本书的研究是探索性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问题非常复杂,或许正如吉尔平所言,全世界各国区域一体化运动涉及的不同因素太多,不同区域所作的努力又差别太大,无法加以检验的假设也太多,这必定会连累到对区域一体化所作的分析。所以,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展。
追溯起来,我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兴趣是多年前的事了。早在师从王正毅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我曾就该领域问题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写作。之后,感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为我提供了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工作的机会,使我能够对该领域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作为博士后工作期间的一个学术总结,这本书如今得以正式出版,自然感到欣喜,但也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