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洲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对外经济关系,
品牌: 塞尔日·米歇尔(Serge Michel)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08616360
·条形码:978750861636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的非洲》内容简介:近年来,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和几百家企业走进了非洲,在这片“阳光灼热”的土地上投资、修路、筑坝,彻底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中国的非洲》作者深入非洲腹地进行一线调查,讲述了中国人在非洲投资建设的故事,描述了非洲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反应与看法,对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的对非政策进行了辛辣的评价和反思。
中国在非洲的发展模式,超越了西方国家对非洲要么殖民要么援助的传统做法,《中国的非洲》从不同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投资、建设、做生意的故事以及遭遇的种种问题,为中国相关部门、业界人士提供了最精彩的信息与素材。
作者简介塞尔日·米歇尔(Serge Michel),法国《世界报》常驻西非达喀尔记者。2001年,因有关伊朗的系列报道获阿尔贝·隆德尔新闻奖。为编撰本书,米歇尔的足迹遍及几内亚、尼日利亚、刚果(布)、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中国等地。
米歇尔·伯雷(Michel Beuret),瑞士《周刊》杂志国外部的负责人。为完成本书,他深入塞内加尔、尼日尔、喀麦隆、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也到过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
保罗·伍兹(Paolo Woods),摄影师。2004年,因报道以伊拉克为主题的系列摄影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荷赛奖)。为拍摄本书图片,伍兹特赴尼日利亚、刚果(布)、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赞比亚和中国进行实地拍摄。
编辑推荐《中国的非洲》: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
讲述投资建设非洲的种种故事和遭遇
描绘中非经济政治合作的新图景
由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建设,这块黑色大陆不再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大陆,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开始重新被世界所重视。
刚果建设、城市规划、住房和土地改革部部长克洛德·阿方斯·恩西卢说:“中国人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们给我们建了马桑巴体育馆、外交部大楼和电视台。现在正在建设英布鲁水电站和布拉柴维尔的市政供水系统。他们给我们建机场,铺设黑角一布拉柴维尔的高速公路。他们还给我们建住房,在河边给我们建休闲公园。在奥约、(总统的故乡),他们还建了一所综合性医院,还修了公路,建了住房。这些都是已经决定的事,协议都签了。这一切对我们来说是双赢!”
目录
序
第1章 红地毯专为黑非洲而铺
第2章 中国人找到了自己的“远西地区”
第3章 走进刚果雨林
第4章 回顾中非历史(1421~2008年)
第5章 黑人游手好闲,中国人勤劳肯干
第6章 撒哈拉铀矿之路
第7章 中国商品蜂拥而至
第8章 苏丹,被征服的土地
第9章 石油至上
第10章 新版“大博弈”
第11章 当中国机车发出声响
第12章 人民间的友谊,有酸有甜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地图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们在布拉柴维尔的大街上走了约10分钟,这时一群正在踢球的刚果小男孩停下来向我们高声说道:”你好!你好!”白人在非洲习惯听到“hellomista”、“salut toubab”和“Monsieur Monsieur。”等英语或法语的招呼声,但这群小孩站在街上,排成一排,面带微笑,却使用了另外一种方式。他们大声用汉语说完“你好!你好“后,转身就又跑去玩了。
对他们来说,所有的外国人都是中国人。
在距此几百米远的地方,一家中国公司正在建设刚果(布)新的国家电视台。这座金属结构、玻璃幕墙的巨大建筑仿佛从天而降,落入这个街区。在街口,这家公司还为一位政府要员建了座豪华别墅,可能是为了感谢他在公司获得电视台工程中给予的帮助吧。在市内,其他一些中国公司正在为刚果外交事务与法语国家事业部新楼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还有一些正在修补内战中建筑物墙面上留下的弹孔。
文摘插图:
第1章 红地毯专为黑非洲而铺
红地毯专为黑非洲而铺
2006年11月3日这一天所有到北京的人都会看到这里到处都立有用汉语、英语和法语写的“热烈庆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的巨大宣传标牌。但热烈庆祝什么?北京峰会还没召开呢。其实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礼仪:东道主要欢迎来宾和庆祝即将发生的事件以期获得圆满成功。除了和中国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5个国家外7,所有的非洲国家都来了。即使是2005年10月才与中国台湾“断交”的塞内加尔和2006年7月才与中国复交的乍得也都来了。此前,世界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能够同时召集这么多非洲国家的高级代表团。48个非洲国家(非洲共有53个国家)齐聚一堂,41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代表8亿非洲人民率团出席。再加上全体中国人,北京峰会涵盖的人口达到20亿,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3。
11月3日早晨,以五星红旗为中心,与会各国的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迎风招展。街道两侧,巨幅宣传海报一字排开,海报上代表非洲的一只黑手与代表中国的一只肤色较浅的手紧紧相握。此外,许多反映非洲特点的海报也非常吸引人:大象、斑马、长颈鹿等。
此时北京仍属秋季,天空蔚蓝。但这种蓝还真让人觉得不习惯。北京空气污染较为严重,雾气常常遮住蓝天和太阳。此段时间内,污染城市的化学烟雾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这并不偶然,因为在整个峰会期间,北京市政府实行车辆限行政策,有50万辆车被限制出行,占北京汽车保有量的1/4。此外,为减少污染,保证空气质量,许多企业都收到停止生产的命令。红色中国的传奇还真不是吹出来的,它的的确确是天地的主宰。
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国际社会对论坛持相对漠视的态度。当时,中非贸易额刚刚超过100亿美元,因此对论坛的漠视态度也容易理解。此后,根据三年一届和中非轮流举办的原则,埃塞俄比亚于2003年成为首个共同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的非洲国家,举办了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但亚的斯亚贝巴峰会仍未受到多少关注。在巴黎、伦敦和华盛顿看来,这种南南合作的方式及人民间友谊的赞歌不会威胁到它们在非洲的势力范围,以及后殖民时代非洲各国对它们的忠心。但2006年,西方开始警醒,对论坛开始眼红。仅仅几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就拓展到整个非洲大陆。当天出版的《中国日报》对这种变化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报道:从2002年到2005年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