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家庭版)(知心姐姐书系)
分類: 图书,家庭与育儿,家庭教育,
品牌: 卢勤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2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0793731
·条形码:978750079373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知心姐姐书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告诉孩子你真棒!(家庭版)》内容简介:做了三十多年的“知心姐姐”,孩子的“秘密”,家长的困惑、无奈与绝望,成功与快乐,都会向这位充满爱心、可以信任与托付的人倾诉。卢勤更是尽其所能,救助、抚慰他们,与他们同喜同悲,并将因此得到的切肤感受记述成书。
《告诉孩子你真棒!(家庭版)》通过8个章节的精彩内容,就是要告诉孩子,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把你“棒”的地方奉献给这个社会,让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丽!
《告诉孩子你真棒!(家庭版)》同时也告诉每一位家长: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父母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作者简介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北京电视台“知心家庭·谁在说”栏目嘉宾主持人,著名的“知心姐姐”。 1948年9月1 2日出生,北京人,高级编辑。20岁赴吉林省插队,后任白城地区知青办副主任;30岁调入中国少年报社;34岁起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52岁时创办《知心姐姐》杂志,并任杂志社编委会主任。 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宋庆龄樟树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并获“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为了明天爱心大使”“改革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和“中国促进儿童阅读行动大使”等称号。 她所著的《写给年轻妈妈》发行量突破21 3万册,并获得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做人与做事》发行量突破150万册,获得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写给世纪父母》获“中国图书奖”;《告诉孩子,你真棒!》销售量突破90万册。三十多年来,卢勤致力于对少年儿童及家长心理健康的研究,在全国各地巡回讲演数千场,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传媒名牌栏目的常邀嘉宾,深受亿万家长和孩子的爱戴。
编辑推荐《告诉孩子你真棒!》:换位思考化解家庭干戈,知心寄语伴随一生成长。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8个话题。
卢勤——永远的“知心姐姐”。
父母学堂·全力打造一支由知心姐姐卢勤领衔的知心教育专家团队,为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奉献“构建知心桥梁,沟通亲子情感”的心灵鸡汤
目录
第一章 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交往的冲突——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评价的冲突——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第二章 首先改变你自己
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
盲目变清醒——有舍才有得
以分为本变以人为本——成长比分数重要
演员变观众——该放手就放手
施爱变受爱——在乎孩子的爱
唠叨变忠告——有用的是忠告
“相同”变“不同”——为孩子喝彩
对抗变对话——别跟孩子“较劲”
第三章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
“把头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尊严
“我听你说”——心灵成长需要宣泄
“孩子,你真棒!”——心灵成长需要肯定
“跌倒了,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磨难
“你的奇思妙想真不错”——心灵成长需要自由
“我已经原谅你”——心灵成长需要包容
“放飞你的梦想!”——心灵成长需要梦想
第四章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培养幸福孩子的九种环境
和谐是美——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
平安是福——给孩子一个平安的世界
自信是根——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
思考是金——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
财商是富——给孩子一个发展的世界
诚信是真——给孩子一个诚信的世界
父爱是天——给孩子一个坚强的世界
母爱是地——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
暴力是祸——不要给孩子一个恐怖的世界
第五章 怎样发掘孩子潜能
爱孩子的八种办法
亮点要放大——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鼓励要及时——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有人在爱我——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
榜样胜过言语——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自作必须自受——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独立必须自主——用爱的意志磨炼孩子
爱是不能忘记的——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
第六章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
太好了!——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
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
第七章 忘不掉的是教育
培养责任感的四句妙语
培养爱国情感——对世界说:我就是中国!
树立公民意识——对自己说:这是我的责任!
享受你的儿子——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欣赏你的女儿——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第八章 最宝贵的是亲情
寨子同做的七件大事
亲子诵读,共同进步——和孩子一起学
为孩子营造和谐的阅读世界——和孩子一起阅读
找一本好书,大大方方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谈性
交朋友是需要学习的——和孩子一起交朋友
做孩子的“知心网友”——和孩子一起上网
分享的快乐——和孩子一起分享爱
快乐是可以制造的——和孩子一起制造快乐
……[看更多目录]
序言知心姐姐写的书是受人欢迎的。孩子们欢迎,家长们也欢迎。她的每一本新书写出来都很畅销,一版、再版,还不断有人盗版。当然,我们不赞成盗版。这种做法不但损害了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而且往往错误百出,更直接损害了读者的权益。然而,这种现象如今却屡禁不止,只能说明客观上社会对这类好书有着强烈的需求。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出生的孩子远超过一千万。在孩子的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也寄托着家长的希望。人们努力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孩子,希望他们有幸福的童年,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将来能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担当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却往往感到很苦恼,并不快乐。许多家长也因为孩子苦恼而感到倍加苦恼。孩子们感到学习负担太重,学得太苦太累;感觉不被理解,父母的要求太高太琐碎;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也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家长们不明白孩子究竟想要什么,觉得已经尽其所能(许多时候甚至是超过自己的所能)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多了,可为什么孩子还不听话,不爱学习,爱顶嘴呢……总之是跟自己的理想差得很远。他们叹气,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知心姐姐写书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做的努力,而且是一种成功的努力。她的书中说的都是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给人以正确的目标,给人以坚定的信心,更给人以可操作的方法,使人读了以后不由得产生会心的微笑:“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找到了摆脱困境的出路,一试果然奏效。于是,她就赢得了广大读者。
“知心姐姐”本来是《中国少年报》上一个面向读者解答问题的专栏。卢勤同志主持这个专栏多年,最终打造出了这样一个知名的品牌。其中的奥秘何在?
首先,她爱孩子。一听到有关孩子的事,卢勤就两眼放光。听到孩子有什么困难,她千方百计也要想办法帮助解决。孩子说什么,孩子的父母说什么,她都能倾听,而且不断地引导、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说透。这样,她就能彻底理解孩子,也能充分理解家长。于是,她说出来的话就能为对方着想,并且从对方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了“知心”。这正是做思想工作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家长们也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她就成功了一大半。
其次,她很勤快。她的名字叫卢勤,她确实也勤于学习。别人有什么好主意,她就会马上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而且记得特别详细,到时候拿出来就能用。孩子的倾诉,家长的倾诉,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记下,也是记得特别详细。这样,她肚子里就有了说不完的有关孩子成长的故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许多地方都请她去做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报告,她都尽可能地不予以推辞,终年四处奔波,一遍遍地讲,讲完了还耐心地回答各种提问。她的思想就在这样的劳顿之中一遍遍地被打磨得更成熟、更精致。她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但又不是套话、空话,更不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官话,而是合乎道理的、实实在在的、一针见血的大实话。这就自然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也许她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经验,但是我以为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新中国这60年的进步实在是太大、太快了。60年前,能上小学的人比现在能上大学的人还要少。无论社会条件、家庭条件、孩子们接触的事物、未来的前途,都是过去不可能设想的。新的条件产生了新的期望,自然也就产生了新的矛盾、新的苦恼。只凭主观愿望、主观想象,往往要碰钉子,而且只依靠老办法那是肯定不够用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我们有理由期望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阳光,将来也更有成就。但是,要把这样的期望化为现实,需要解决无数过去没有碰到或者没有想到的新问题,而且许多老问题也会以新的形态出现,要求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这就需要知心姐姐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最后,希望有更多的类似知心姐姐这样的有志之士站出来,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成长出力。
文摘“是知心姐姐吗?我女儿报考北京大学,只差几分没被录取,吃安眠药自杀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
2003年暑假,那是高校录取通知书下发的日子,一位母亲把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电话里,她泣不成声。
“别哭,慢慢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的心缩紧了。两天前,就有两位因为没考上理想大学的高中生跳楼自杀身亡。
“孩子成绩很好,一心要报考北大。我和她爸爸也认为没问题。可是录取通知书发下来才知道,只差几分落榜了,被北京另一所大学录取了。”
“这所大学也不错呀!”
“我也这么说。可女儿一言不发,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网上和别人聊天。一天傍晚,她对我说,她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可她没有回来呀……”母亲的声音被哭泣声淹没。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傍晚,她把自己打扮成淑女模样,手拿莲花,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看着太阳落山。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她吃下了早准备好的安眠药。幸好被巡逻的人发现,送到医院。”
“看来你女儿是有准备的。她自杀的念头是不是很久了?”我试探着问。
“是的。出事后,我从女儿的书包中发现了许多诊断书,是不同医院开的,症状相同:头疼、失眠,那些安眠药是一点儿一点儿攒的……我怎么这么糊涂,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她爸爸总是说她,女儿烦,不和他讲话……”
“先别责备自己,也不要相互埋怨,快去医院看看女儿。只问病情,不问原因,让她好好休息。”我劝她。
几天后,女孩的父母来到我的办公室,哭着告诉我:女儿醒过来,看见我们讲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干吗要救我?早晚我是会死的!”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
我一下子明白了问题所在,对他们说:“你们和孩子这两个‘全部’都是错的。你们有自己的事业、生活、责任,怎么只把女儿作为唯一?而女儿的全部就是‘北大’,这是不是太绝对了?上大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终点,最终还要走向社会。只认一条道,不是逼自己走绝路吗?”
我告诉他们,我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
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非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违心地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