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
品牌: 蒋仲安
基本信息·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2449803
·条形码:9787502449803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矿山环境工程(第2版)》为高等院校采矿、选矿、地质勘探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矿山水污染及其防治,矿山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矿山土地复垦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矿井热害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矿山循环经济。
《矿山环境工程(第2版)》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矿山环境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1 绪论
1.1 环境的概念
1.1.1 人类与环境
1.1.2 环境要素
1.1.3 环境的分类
1.1.4 环境的功能特性
1.2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
1.2.1 环境科学
1.2.2 环境工程学
1.2.3 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1.2.4 环境工程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1.3.1 生态系统
1.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3.3 生态平衡
1.3.4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4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1.4.1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1.4.2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4.3 当代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
1.4.4 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与特点
1.4.5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5 采矿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6 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目标与对策
1.6.1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6.2 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1.6.3 环境保护目标、重点与发展对策
复习思考题
2 矿山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1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2.1.1 大气的结构
2.1.2 大气的组成
2.2 大气污染、污染物及类型
2.2.1 大气污染
2.2.2 大气污染源
2.2.3 大气污染物
2.2.4 大气污染类型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2.3.1 大气光化学特性
2.3.2 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2.3.3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2.3.4 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2.4 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2.4.1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2.4.2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2.4.3 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2.5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模式
2.5.1 有界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数学模型
2.5.2 有效源高日的计算
2.5.3 扩散参数的确定
2.6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及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2.6.1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原则
2.6.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2.6.3 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2.7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7.1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
2.7.2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2.7.3 机动车污染的控制
2.8 露天矿大气污染的防治
2.8.1 露天矿的粉尘及其卫生特征
2.8.2 影响露天矿大气污染的因素
2.8.3 露天矿大气污染的防治
复习思考题
3 矿山水污染及其防治
3.1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3.1.1 水体污染
3.1.2 水体的自净
3.1.3 需氧污染物的概念及综合指标
3.2 矿山废水污染的特点
3.2.1 矿山废水的排放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3.2.2 矿山废水污染范围大,影响地区广
3.2.3 矿山废水成分复杂,浓度极不稳定
3.3 矿山废水的形成和危害
3.3.1 矿山废水的来源
3.3.2 矿山酸性水的起源
3.4 矿山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3.4.1 有机污染物
3.4.2 油类污染物
3.4.3 酸、碱的污染
3.4.4 氰化物
3.4.5 重金属污染
3.4.6 氟化物
3.4.7 可溶性盐类
3.5 矿山废水的排放标准
3.5.1 水质标准
3.5.2 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3.6 矿山水体的测定
3.6.1 水质分析内容和项目
3.6.2 矿山废水的采样方法
3.6.3 矿山废水的测定方法
3.7 矿山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3.7.1 矿山废水污染的控制
3.7.2 矿山废水处理系统
3.7.3 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3.7.4 矿山废水处理基本方法
3.8 矿山废水处理实例
3.8.1 铜矿废水处理实例
3.8.2 铅锌矿废水处理实例
3.8.3 硫铁矿废水处理实例
3.8.4 露天矿场废水处理实例
3.8.5 选矿厂废水处理实例
3.8.6 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
复习思考题
4 矿山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4.1 振动、声波和噪声
4.1.1 振动与声波
4.1.2 描述声波的物理量
4.1.3 噪声定义及分类
4.2 噪声的物理量度
4.2.1 声压
4.2.2 声压级
4.2.3 声强级
4.2.4 声功率级
4.2.5 声强级与声压级的关系
4.2.6 声功率级与声强级的关系
4.2.7 声功率级与声压级的关系
4.3 声波的传播特性
4.3.1 声波的折射和反射
4.3.2 声波的绕射
4.3.3 声波的衰减
4.4 分贝的运算
4.4.1 分贝和
4.4.2 分贝差
4.4.3 分贝的平均
4.5 噪声的主观评价
4.5.1 等响曲线、响度和响度级
4.5.2 计权网络、A声级、等效A声级
4.6 噪声的危害、容许标准和测定技术
4.6.1 噪声的危害
4.6.2 噪声的容许标准
4.6.3 噪声测定技术
4.7 噪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
4.7.1 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
4.7.2 吸声处理
4.7.3 隔声
4.7.4 消声器
4.8 矿山机械设备噪声控制
4.8.1 冶金矿山机械设备噪声源分析
4.8.2 井下噪声的特点、控制程序和处理原则
4.8.3 风动凿岩机噪声控制
4.8.4 凿岩台车的噪声控制
4.8.5 通风机噪声控制
4.8.6 空压机噪声控制
4.8.7 球磨机噪声控制
复习思考题
5 矿山土地复垦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6 矿井热害及其防治
7 环境质量评价
8 矿山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第1版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近年来,随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发布,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书中的原有内容已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我们在总结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再版。
本书再版过程中,增加了反映矿山环境工程方面的新技术、原理和方法,有关的最新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矿山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和相应的应用实例。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尽量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分量适当,逻辑性强,能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得到启发,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便于学生自学,能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书由北京科技大学蒋仲安、杜翠凤、段旭琴和金龙哲合作编写,第1、2、6、7章由蒋仲安编写,第4、5章由杜翠凤编写,第3章由金龙哲和段旭琴编写,第8章由段旭琴编写。北京科技大学蒋仲安教授担任主编、韦冠俊教授担任主审。
文摘插图:

1绪论
1.1环境的概念
1.1.1人类与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以某一中心事物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人工环境(artificial envi.ronment)。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空气、水、地磁、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也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即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层建筑。人工环境可分为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可见,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不如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概念广泛,但比较明确、它是为便于实施而作的具体规定,是环境概念的具体化。
1.1.2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environmental element)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相对独立、性质不同、对人类有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因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大气、水、土壤、生物、阳光、岩石等。人工环境要素包括人口、人权、政治、文化等。环境要素具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特性。这些特性不仅是制约各环境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基本关系,而且是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