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天的花:寻访空军女飞行员(中国空军飞行员系列)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文学,纪实文学,纪实,
品牌: 萧邦振
基本信息·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6559225
·条形码:978750655922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空军飞行员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飞上天的花:寻访空军女飞行员》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记载新中国空军女飞行员成长历史的纪实性作品。作者花费一年多时间,采访了空军不同时期培训的20位女飞行员。然后以翔实的史料,朴实的文笔,再配有历史照片和题词,记述了女飞行员怀着为祖国争光、为妇女争光的使命责任,克服重重困难,钻研飞行技术,熟练掌握飞行本领,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出色完成各种飞行任务的感人事迹,生动地展现了空军女飞行员自尊、自立、自强的靓丽风采。
作者简介萧邦振,1944年农历闰4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河畔。1963年9月应征入伍,先后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北京军区空军、空军指挥学院任职,199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随航空兵部队参加过国土防空作战,在军区空军机关负责过行政管理工作,到学院后参与过军队领导机关对体制、编制、兵员等重大问题研究论证。参与过几部军事法规的编写和制订,撰写了《空军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飞行人员等条目,报刊发表文章百多篇,撰写并出版了《空军兵员管理概论》、《飞向新中国》、《飞过天安门》、《飞歼空中敌》、《飞上天的花》等著作。
编辑推荐《飞上天的花:寻访空军女飞行员》:中国空军飞行员系列
目录
序
1.第一批女飞行员周映芝
1952年“三八”节率队飞过天安门——访周映芝
2.第一批女飞行员陈志英
第一位空中女飞行指挥员——访陈志英的丈夫柯庭煜
3.第一批女飞行员秦桂芳
第一个执行飞行任务的女飞行员——访秦桂芳
4.第一批女飞行员伍竹迪
第一位做母亲的女飞行员——访伍竹迪
5.第一批女飞行员武秀梅
最后一名停飞的第一批女飞行员——访武秀梅
6.第二批女飞行员诸惠芬
空军“优秀女飞行员”荣誉称号的唯一获得者——访诸惠芬
7.第二批女飞行员汪云周恩
来总理最后一次乘坐专机的机长——访汪云
8.第二批女飞行员张凤云
同邓颖超主席合影的女飞行员——访张凤云
9.第二批女飞行员李秀云
创立全国女子双座滑翔留空时间纪录的飞行员——访李秀云
10.第二批女飞行员薛文淑
驾驶里-2运输机单发全载重安全着陆——访薛文淑
11.第二批女飞行员苗晓红
《我是蓝天的女儿》一书的作者——访苗晓红
12.第三批女飞行员岳喜翠
我军第一位飞行女将军——访岳喜翠
13.第三批女飞行员刘晓连
从女飞行员到全国妇联副主席——访刘晓连
14.第三批女飞行员洪连珍
长空展翅43载——访洪连珍
15.第三批女飞行员张玉梅
中国第一个女试飞员——访张玉梅
16.第四批女飞行员底建秀
第一位获得美国和中国双重驾驶执照的女机长——访底建秀
17.第五批女飞行员程晓健
连续当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女飞行员——访程晓健
18.第六批女飞行员刘文力
矢志蓝天,奋斗不息——访刘文力
19.第七批女飞行员刘洋
我出生于改革开放伊始之年——刘洋自述
20.第七批女飞行员王亚平
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消云减雨——访王亚平
附录 参加编写、采访、提供资料的人员名单
后记
编辑絮语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8年9月18日清晨,笔者乘火车到达武汉车站,空军航空兵某运输师政治部初宇少校得知我要了解女飞行员情况,直接让司机开车送我到达该师编配有女飞行员的部队驻地。
走进这个部队新建的办公大楼,迎面见到胡锦涛主席亲切接见女飞行员的大幅彩色照片,悬挂在大厅门口。陪同的领导同志告诉笔者,这是200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临部队看望女飞行员的情景。那天下午,正在湖北考查工作的胡锦涛来到飞行3大队视察了女飞行员的学习室、宿舍和俱乐部,并与女飞行员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她们的家庭、生活、工作、身体和飞行等情况。胡锦涛勉励年轻的女飞行员要刻苦学习,熟练地掌握飞行技能,为祖国和军队建设创造新的业绩。
看到这张照片,不禁让我联想起了空军女飞行员不平凡的成长经历……
1951年初,空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从华东军政大学和航空预科总队选调55名女学员(其中飞行学员14名、空中领航学员6名、空中通信学员5名、空中机械学员30名,统称女航空员,现在称飞行人员)。这些女学员进入空军牡丹江第7航校学习,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闯过了学习中的一道道难关,掌握了飞行技术,个个学成毕业。
文摘插图:

第三架飞机机组机长阮荷珍,副驾驶何月娟,领航员魏砾,通信员高步云,机械员欧颖、杨培英。
第四架飞机机长王坚,副驾驶周真明,领航员陈天恩,通信员李宗询,机械员杜琴芳、陆心安。
第五架飞机机组机长伍竹迪,副驾驶万婉玲,领航员沈靓,通信员王竞梅,机械员王淑玢、孟云云。
第六飞机机组机长秦桂芳,副驾驶戚木木,领航员林淑玉,无通信员,机械员徐嘉铭,周兰珍。
剩下的其他女航空员也分别上了各架飞机,参加了空中受阅飞行。
会后,一位教员了解到从飞行员到机械维护人员全是女同志,尤其是女飞行员们要执行飞过天安门的重要任务,便向于副团长好心地提出建议:每架飞机上去一名男教员为女飞行员保驾。班长周映芝在一旁听到了,当即表示坚决反对!她激动地说:“不行!你们上了飞机,群众还以为是男同志飞的。谁要上飞机,就把他关进厕所里。”周映芝前一句话是认真的,他说经过教员的带飞,女航空员完全能够胜任飞行任务了,男教员们应该放心。后一句话则是和教员们半逗乐的,可不知怎么,这句话后来居然传到周恩来总理那里去了。
那天下午,女航空员分机组讨论落实于副团长下达的受阅任务。周映芝机组全体同志心情激动,纷纷表示一定要圆满地完成任务。周映芝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独立驾驶飞机飞上蓝天,更没有想到自己能作为长机率6架飞机飞越天安门接受检阅。我向全机组保证一定要飞好,一丝一毫不偏航。”女机械员严焕伦、卢蕊芳说:“我们保证飞机一切完好、正常运转,飞机不出故障。”周映芝还同副驾驶邱以群、女领航员梁慧敏一起仔细地研究地图、飞行航线、飞行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后记2008年3月8日,资深编辑谢钢找我到解放军出版社,提出要为女飞行员编写一本书,他说一年前就提出了撰写本书的议题,并委托一位女宣传干事组织力量编写。因对方工作繁忙推辞了,希望我能够组织力量完成任务。
“现在第八批女飞行员已经飞上天,人们自然地关心前7批女飞行员怎么样,特别是那些为新中国做出过贡献、已停飞、离退休女飞行员的情况。”谢钢编辑深情地说:“从1951年初开始空军培训第一批女飞行员,以后每隔几年培训一批,女飞行员的成长进步应该是我们国家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20世纪70年代,我所在的航空兵部队就有女飞行员武秀梅、潘庆平等,她们和男同志一起飞行,也经常和机务人员一起参加机场的生产劳动。那时,国家实行六天工作制度,平时成家的女飞行员也不能回家,她们经常把孩子的衣服带到飞行中队洗涤,晒台上那五光十色的小孩衣服便成了一道非常特别的风景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此,我一直在想该为女飞行员写点什么。
此次承担编写任务后,我先后到女飞行员比较集中的北京、武汉两个运输航空兵师进行采访,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与老同志座谈、并征求在职领导同志的意见,初步掌握了女飞行员的整体状况:前三批女飞行员均已停飞,第四批仅有少数女飞行员担任骨干,第五、六、七批女飞行员已经承担起繁重的飞行任务。我个人认为每一位女飞行员、领航员、通信员都有不平凡的经历,都应该属于本书编写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