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尽头是民国

分類: 图书,传记,人物总传,中国,
品牌: 思公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63389644/9787563389643
·条形码:978756338964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晚清尽头是民国》讲述了:三千年未有之时代大变局下,奇人物遭遇怪命运:民族英雄林则徐轻率禁烟,中兴名臣李鸿章忍辱负重,状元宰相翁同稣清谈误国,鉴湖女侠秋瑾十度迁葬,宪政之父宋教仁上海遇刺,第一总统袁世凯北京反贪,民国大公子袁克文落拓尘世,燕大副校长鲁思义奔走筹款,有学问的革命家章疯子五骂惊世,“我的朋友”胡适之温雅待人……一口气读下来,似乎熟悉的人物显得陌生,陌生的人物变得生动。
作者简介思公,本名彭红,北京人。1955年生。1970年起在北京某工厂做工人。198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硕士学位。先后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光大集团等。年近半百接触网络,看着看着手发痒,也在搜狐开了博客写点小文,陆续写下几百篇文章,发发议论,聊作情趣。不靠此业吃饭,心情反而松弛,没有压力。文章很受欢迎,博客点击量超过三百万次。
编辑推荐《晚清尽头是民国》海量点击,试剑江湖,封笔二十年。
章太炎是个论政的人,不是干政治的料,有时一言影响天下,可事干成的不多。很多大人物也怕他一言。他有点如和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闻风而战,不管敌友,他和谁都作战。原来同处革命阵营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汪精卫、胡汉民、吴稚晖,他一一骂过;北洋旧人袁世凯、唐绍仪、赵秉钧、梁士诒、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他也从不客气;连蒋介石、冯玉祥和陈独秀这些后起新贵,他也少有顾忌,该骂就骂。
吴稚晖这个人一生不想做官,但是他的政治命运奇好,似乎在历史大潮中总踩在鼓点上。且不说小时候砸轿子,闹学堂,应算反封建斗士,1895年参加科举,赶上康、梁公车上书,他也是一马当先,还在京城拦军机大臣的官轿,上废八股的折子,可以称维新变法运动的先驱。反清革命刚开始,便赶上轰动全国的《苏报》案,成为尽人皆知的反清革命大名人。1905年,在伦敦孙中山特意拜访了他,双方一拍即合,从此他成为革命党的一大健将。
李鸿章的马关之耻
宋教仁谋杀案之谜
[岂有此理]吴稚晖
十葬秋瑾·歪鼻子段祺瑞
名士袁寒云·叶家叔侄
章疯子五骂·好人胡适
目录
民国篇
辑一
章疯子五骂
名士袁寒云
叶家叔侄
好人胡适
王国维的自沉和陈寅恪的自隐
北大莫忘鲁思义
备受冷落的赛珍珠
辑二
袁世凯枪毙北京市长
歪鼻子段祺瑞
五四运动中的曹汝霖有点冤
张作霖杀李大钊
“岂有此理”吴稚晖
汪精卫会见溥仪后的哭声
胡适对汪精卫的情结
辑三
刺杀新民国:宋教仁谋杀案之谜
序
一 宋教仁之死
二 离奇的破案
三 凶手武士英
四 青帮应桂馨
五 阴人洪述祖
六 解读密电函
七 袁世凯嫌疑
八 赵秉钧嫌疑
九 陈其美嫌疑
一○ 系列连环案
一一 谋杀新民国
晚清篇
成败林则徐
伟哉曾国藩
李鸿章的马关之耻
状元宰相翁同繇
漫谈龚半伦
刺杀慈禧未遂案
赛金花救慈禧
应给明恩溥立个碑
十葬秋瑾
近代国歌词话
……[看更多目录]
文摘民国篇
辑一
章疯子五骂
章疯子,何许人也?余杭章炳麟,字太炎,晚清民国交际闻人。是时闻人名士无数,但名中之名,当属章太炎。何也?公以学问、骂人名天下。学问有多大,今人无从论,先生以古典为根,今已半弛,论者不及被论者,如何论?太炎曾有疯语:“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疯话?见今日中华大地,后世学人能与其比肩者,真无一人,而他所言之文化,或可日有无之间。此公在经学、史学、诸子百家、古文字学、古音韵学、文学、佛学甚至医学上,其造诣深达莫测。其人在世,已把康圣人的经学批得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胡适之在他眼里是“何物”,国民党大秀才吴稚晖,他斥之“阴沟”里的“面。目朝上”之辈。他与北大教“古声律学”的刘半农论古声韵,让刘听个半傻。文豪鲁迅在其门下学过几日,学着老师作“狂人日记”,放过一个历史都是吃人的大炮仗,临死收笔,记太炎二三事,或许想和老师交流骂家的私房话。学问上,二人当然无法相提并论,但即使在骂人上,鲁也得甘拜下风。章太炎的骂可是近代独物,难有比拟者。他是专找大个的骂,清末民初名人,几乎骂遍,但绝非村语,而是居高临下、文里含刀地骂人。赞者可以为鼓号,轰鸣天外,恶者可视为狗屁,但这屁也是又响又浓。我读史书,每遇近代大名头的人物,常要寻寻太炎之语,听其鼓角,闻其响屁,才算心里有数。再者,翻经阅典,本枯燥之事,学究文豪,有趣者无多,太炎非也,可述。
文人写文章,能让人读了想把你杀了,这功夫就达火候纯青地步了,而要杀又杀不成,就是做人的功夫了。章太炎骂人,两方面看来都做到了。他虽然几番入狱,数次遁逃,挨鞋底子、打嘴巴子、打屁股都曾有之,但他靠骂人可也真得了不少名声。光绪年间骂皇帝,骂成大革命家;在日本流亡时骂康有为,骂成国学泰斗;洪宪年间骂袁大总统,骂成国士;到骂孙中山、蒋介石,盛名之下,就没人敢理他了,干脆叫他个疯子。章疯子也是名头,或可为骂师。
一骂皇帝
封建时代,皇帝非同小可,真龙天子。骂奸臣最痛快,骂太监更过瘾,骂后骂妃乐趣其然。骂昏君,则多为后朝骂前朝事,当朝骂皇上鲜有。你大不敬一下,小有欺一下君,都要抄家问斩,事情大了要诛族。此规矩传统悠远,壁垒森严。所以章太炎在清末指名道姓骂皇上.可是个非同小可之事。当然肚子嘀咕者也不乏其人,那些扯旗造反的也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但是如章太炎那样。当朝在报上最早骂“载湉小丑,不辨菽麦
……[看更多书摘]
后记本书是关于历史方面的。提起和历史的缘分,想起一个人——原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的黎澍主编,说来话长。“文革”开始时,我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上学,中断学业。1970年,十五岁分配到工厂。这和黎澍这个大学者怎么联系得上呢?可能受家庭影响,从小爱看书,所以在工厂八年,常背个大书包,与一些好读书的朋友交换看,有头没尾的,无头有尾的,杂七杂八,什么都读。“文革”结束,父母平反,萌发想调个工作的念头。从电话本上知道有了社科院,下面好多所,觉得自己有点历史知识,想一试。正好母亲有熟人认识黎澍,就找到他家。
黎家那时在建外灵通观,进他家首先看到房间墙壁全是从地板到天花板的书柜,是他自己找人专做的,好多小门,很少见。写字台上也全是书籍和稿件,旁边一个条案也如此,这在老干部家很少见。黎个子不高,完全秃顶,戴黑框眼镜,湖南口音很重。记得他问我读了些什么书,我答了,还说想考大学,工厂三班倒,离家远,不方便。简单谈了谈,黎就说社里需要个通信员,发取文件,邮寄稿件和杂志等,如同意,可调来。这样1977年我就调到社科院《历史研究》,由于工作关系。几天就要到建外院部取文件,常搭上接黎澍的小上海车,见面机会多,但黎平时沉默少言,我去他家,常是徐滨阿姨和我聊。
黎澍在杂志社威望很高,极受尊敬,因为他是“文革”后第一个从反封建专制主义角度批判“四人帮”的,也是最早提出为吴晗平反者之一。他在1977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封建主义思想、帝王思想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重现,实可谓反动之极。”他毫不客气地批判“四人帮”“是封建反革命专政,与广大人民群众为敌,为谋取自己狭隘阶级利益为目的,所以只能依靠常常是极端残暴的高压政策来维护自己……”在当时黎的文章影响非常大,是理论界思想解放的先驱。那时,在办公楼走廊里,常能听到从会议室里传出黎澍高昂的湖南腔的慷慨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