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简史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理论,
品牌: 隆纳·莱特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4331113/9787544331111
·条形码:978754433111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进步简史》是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书。它告诉我们,人类的进步历史,其实就是所谓的各种文明实验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一再重蹈“进步陷阱”的历史: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文明,中东的苏美尔文明,大西洋两岸的罗马文明与玛雅文明,这些古老的文明都踏入了“进步陷阱”——在文明发展至巅峰时,对生态的索求也到达顶。点,为了追求持续的成长繁荣,只好抢劫未来,以支付眼前的开销,最后将大自然赐予的款待洗劫一空,然后随着生态环境的崩毁而瓦解。
在遍布世界各地沙漠与丛林中的伟大遗迹前,在因为进步陷阱而导致的文明白毁的惨痛教训中,当今时代的我们要以史为鉴,还是要重蹈覆辙,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需要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作出肯定的回答。
作者简介隆纳·莱特,加拿大著名作家、人类学家,创作跨小说、历史、评论三大领域,所著小说《科学罗曼史》、《亨德森的矛》深受读者好评,非文学著作《被窃取的大陆))则被评选为英国《独立报》和《周日泰晤士报》年度好书。
2004年《进步简史》出版后不久即登上加拿大独立书店畅销榜非小说类第一名,随后几年被译成多种语言,并不断再版。
编辑推荐《进步简史》:进步就是不断向前走,但我们最终得到了什么?历史每重演一次,代价就上涨一次:地球上第一个文明苏美尔瓦解时,只影响到五十万人;罗马的衰亡则影响了上千万人;假若我们的现代文明失控。将为数十亿人带来无尽灾难。20世纪期问,世界人口数增长了4倍,经济增长则超过40倍,这样的进步以其对生态大规模的猛烈攻击为代价,任这场坚持“经济没有极限”的游戏中,过去的输家足穷人,如今玩输的,却是地球。
文明若要存续,必须仰赖自然资本产生的利息,如果无节制地糟蹋本金,必将遭受文明的反噬
在全球都在疯狂追求进步以应付日趋激烈的竞争时,《进步简史》作者当头棒喝,认为人类正在重蹈的是“进步的陷阱”——在文明发展至巅峰时,对生态的索求也到达顶点,为了追求持续的成长繁荣,只好抢劫未来,以支付眼前的开销,最后将大自然赐予的款待洗劫一空,然后随着生态环境的崩毁而瓦解。
遍布在世界各地沙漠与丛林中的伟大遗迹,便是进步陷阱的纪念碑,也是遭受自身成功之害的文明墓碑。如果我们仍然延续现在的文明模式,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文明成果也必将成为伟大的遗迹。
反省古今文明,破除进步神话
加拿大2005年度最佳非小说奖,加拿大独立书店畅销榜非小说类第一名
目录
第一章 高更的追寻
第二章 伟大的实验
第三章 愚人的乐园
第四章 金字塔结构
第五章 工具的反叛
出版后记进步主义的终结?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好闻,行为举止也更胜蛮夷野人。然而这种想法在历史的法庭上却无立足之地,下一章当我在思辨何谓“文明”时,会回过头来探讨这一点。
人类对进步的务实信仰已经衍生并强化成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世俗的宗教,和其他受到进步信仰挑战的宗教一样,人类也对进步背后的瑕疵采取漠视的态度。于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进步就变成了一种“神话”。当我用“神话”这个字眼时并不意味着信仰是脆弱或虚伪的,恰恰相反,成功的神话都具有强大的威力,而且其中常带有某种程度的真实。就如我过去曾说的:“神话是对过去的总结,无论这过去是实是虚,它呈现的模式强化了一个文化最深层的价值与理想……神话如此意涵饱满,成为我们生与死的凭借。神话,是文化借以游走于时间之中的地图①。”
进步的神话有时让我们很受用,至少让既得利益者很受用,且未来仍将如此。但我要在本书中主张的是,这神话也同时变得具有危险性。进步具有一种内化的逻辑,这逻辑会领着我们逾越理性,走向灭亡。那诱人的成功之路尽头可能埋藏着陷阱。
拿武器来打个比方吧。自从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之后,我们在制造声响方面是大有进步:从爆竹到大炮,从破城炸药到强力炮弹。就在强力炸药臻至完美之际。
后记尽管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地下蕴藏着世界上所剩余石油储量的1/4,但许多沙特人都持有一种近乎宿命的观念,这种观念可以从他们喜欢说的一个段子中充分体现出来:“我的爸爸骑骆驼,我开汽车,我的儿子开喷气式飞机——他的儿子还骑骆驼。”事实上,在50年前沙特的大部分人口还是以游牧为生,他们过着和他们的祖先穆罕默德一样的生活,沙特人所描述的这种物质生活方式的轮回,对所有享受现代西方文明的人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在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中年人,往前追二代,也基本上都是农民。1970年代初,我在读小学,每逢假期,都会回乡下的姥爷家,那个山村并不很偏僻,距我居住的城市也只有100多里,但那时乡下依然用木轱辘的牛车,晚上点的也是豆油灯,烧的是秸秆,那时农民的生活与我们的祖先没有多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