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大传史前水怪真面目(解密古生物科普系列丛书)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科普读物,生物世界,
品牌: 刑立达
基本信息·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802432628
·条形码:978780243262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解密古生物科普系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海龙大传史前水怪真面目》内容简介:古生物学是什么?它是一门关于化石的学科。它标志着久远和神秘,它看似虚无缥缈,其实,它们才是那么的笃定和真实,因为无一不是那么真实地封印在一块块黏糊糊的石块中,在地壳中随着岩石翻来覆去,一小部分有幸或是不幸地与世人见面,向人民陈述出它们当时的生活故事。
作者简介刑立达,1982年生于广东,自幼酷爱古生物,1998年起便追随我国著名古脊柞动物学家董枝明先生猎龙华夏。现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遗迹及其功能形态学研究工作。1998年,创办中国古生物门户网站一中国恐龙网,该网站于2005年被评为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古生物科普书籍多本,其中部分接受中国科协及各地方之科普专项资助。
赵闯,沈阳人,毕业于东北大艺术设计学院。酷爱艺术与自然科学,自2005年起,常年为《中国国家地理》、《DEEP》、《CNGl》、《华夏地理》、《文明》、《恐龙》等科学杂志,以及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利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家古生物专、研究机构及博物馆绘制古生物复原图,并为《古兽真相》、恐龙真相。、《龙鸟大传》、《恐龙王国》等多部科普读物绘制插图,其与古生物学者刑立达先牛合作绘制的《翔兽》一图于2006年荣登英国《自然》杂志封面。
编辑推荐《海龙大传史前水怪真面目》:古生物学是一门关于化石的学科。那些远去的物种如今封印入石,在地壳中随着岩石翻来覆去,一小部分有幸或可说是不幸地得以露出地表,与世人见面。古生物学不比现在流行的观乌或者观星,嘻嘻哈哈,熙熙攘攘,自然也就多了很多神秘的色彩。
很多生命其实正是因为消逝才受到我们的喜爱,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小孩子对恐龙狂热的喜爱,却没有其中一位对恐龙的灭绝而流泪。毕竟,如果恐龙还活着,当暴龙狂奔着追逐你的汽车时,这份爱是很难涌现的。
我们希望有那么一天,当你吃鸡的时候会认真找出那根如愿骨,幻想一下恐龙演化为鸟类的飞天一瞬间:当你吃银杏果、蕨菜的时候,能想到那也是恐龙、古乌和古兽赖以生存的美味佳肴:当你追打“小强”时,你知道蟑螂已经在地球上活动了3亿多年了,透过它的眼睛你可看遍沧海桑田;当你使用高露洁牙膏的时候,你会知道是高露浩家族赞助了发现第一枚恐龙蛋的中亚考察一直到最后,你修炼到凡是吃到任何可能保存为化石的骨头时,都会不自觉地留下个牙印,那我们就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了,哈哈哈……
现在,就让古生物学家引领着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抛开那堆晦涩拗口的专业术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讲述古生物,置身于远古世界,一同揭开古生物的神秘面纱,去亲身了解地球浩浩生命史中妙趣横生的点点滴滴……
封面故事
在中生代幽深的海底,一条身形巨大的海王龙悠然地游弋着,不时地张开大口吞食些不幸的猎物,一条有着细长脖颈的冥河龙游过来,其犬牙交错的牙齿总不免令人匪夷所思……
这是一部古生物的异志。它以醒未的化石为依据,向人们阐述着一段中生代的水下传奇。
中生代的陆地上,逡巡的恐龙是绝对的霸主,天空则大半由翼龙主宰着,在广阔的海洋中,虽然有形形色色的鱼类畅游其间,但中生代的海生爬行动物才是海洋中真正的主宰者,它们就是海龙类的精灵们有着水下暴龙之称的沧龙、眼如探照灯的大眼鱼龙、有着超长脖子的薄片龙、嘴如宝剑的神剑鱼龙、牙齿犬牙交错的滑齿龙、身着“露脐装”和“小热裤”的豆齿龙……
尽管这些精灵们早已灭绝,但人们探求的热望却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强烈:蛇颈龙真的依然游弋在尼斯湖水下吗?东方恐头龙是如何像吸尘器一般地进食呢?豆齿龙磨盘一样的牙齿是如何发挥效用的呢7如果再给沧龙1000万年,它是否也能如鱼龙一般进化成鱼形呢?……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潜”入书中,让精灵们给出答案吧。
目录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爬行大军首次海试
大眼看侏罗盛世
晚白垩世的诅咒
小女孩的大发现
歌津鱼龙的海鲜套餐
萨斯特鱼龙来势汹汹
特提斯海的大眼睛
鱼龙的最后一个气泡
甜甜圈、玉米棒和烟灰缸——鱼龙的眼睛、鳍和脊椎
90%的错误形象
用长脖子钓鱼的家伙们
别了,尼斯湖水怪
牛津超级捕鱼叉
北极巨怪出土记
霍夫曼的大蜥蜴
德意志亲王拉开了序幕
有龙名日“海王”
雪松岭的沧龙始祖
居维叶的难题
往前一步,就成蛇颈龙
中生代的露脐装配小热裤
不断变大的近海小霸
海龙真身浮出水面
海鳄也疯狂
龟派的水中冒险
本书重要名词中文一英文/拉丁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是一部古生物的异志,异志自有奇趣,要不然聊斋也不会被津津乐道至今。有龙在海,这倒是暗合了中国神话中的海龙王,海龙王官僚系统统治着四海,龙宫里面海鲜无数,宝藏无数,如果海龙王懂得开发油气的话,那就完全有财力可以与天庭对抗。希腊神话中的海王名叫波塞冬,是奥林匹斯山之王、世界之王、人和神的共同之父——宙斯的亲兄弟,得益于宙斯打败其父克洛诺斯后,从他爸爸的肚子中吐了出来,最后分管海界。
现实中主宰着龙宫的先民们是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生代的天空大半由翼龙主宰,剩下的生态区间也有原始的鸟儿飞翔,而在广阔海洋中,虽然有形形色色的鱼类畅游其间,但它们只是食物链的一个个中间环节。爬行动物,中生代的海生爬行动物才是海洋的主宰,广义上我们将其称为海龙类。不过,海龙类不是一个分类学名称,它们不构成一个单系类群,更通俗地说它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与它们的亲戚一一恐龙一样,海龙也包括了大量的大门类,大致算起来有鱼龙、蛇颈龙、上龙、沧龙、楣齿龙、幻龙、纯信龙、肿肋龙、海龙(狭义)和海鳄等。在我国,海龙类的处境最初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不知道是谁挑起,竟然把海龙类翻译为“水里的恐龙”或者“水恐龙”,这实际上是非常低级的错误,也让许多初次接触海龙的读者都以为这些动物是恐龙的一种。其实,恐龙仅仅专指双孔亚纲中的蜥臀目和乌臀目动物,海龙与恐龙有着极大的比较解剖学上的区别,光是骨头的差异就有百余处之多。
海龙类凶猛异常,不仅在不同门类间大开杀戒,而且矛头直指其他物种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统统不放过,好一幕精彩的生存大戏。我们结合最新的研究理论,加上国内外各个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希望借助这本科普读物,来系统地向国内民众重新阐述海龙。本书主要介绍了海龙的各大门类,并重演了这些门类的进化史以及其中的著名物种。此外,本书还加入了科学史、古地理学、古气候学、生物进化学、生态学、地质学、地层学、解剖学等方面非常丰富的知识,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盛宴。
本书的问世,首先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锦玲和董枝明教授,他们以其在古生物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为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同时也要感谢汪啸风、李淳、刘俊、陈孝红、程龙、MikeEverhart、O、Keefe、R.Motani等专家学者,他们为本书提供了部分资料。我的好友杨鹤林应邀参加资料采集与前期写作,朱炜、刘洋翻译了沧龙的部分原始资料。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很有限,来源也较多,因此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邢立达
2009年1月20日
文摘插图:


最早的生命也是在海洋里诞生的,温泉就像地球的热泪,孕育着最初的生命。35亿年前的地球,随处可见温泉冒出的缕缕白烟,空气里夹杂着硫磺味,泥浆在温泉中翻腾,为底部的生命阻挡着致命的紫外线,嗜热菌、嗜硫菌等一些细菌就生存在这滚烫的热泥浆中。而海底的火山则制造了热泉(热液),热泉喷口附近的温度、酸碱值和化学成分的梯度变化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古代,由于火山活动普遍,构造运动强烈,海底热泉活动的强度至少是现代的5倍,洋中脊的总长度大约是现代的3~5倍,因此,嗜热菌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当原始生命诞生之后,水成为新陈代谢的媒介,没有水,就没有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的进行,就没有生命。刚诞生的原始生命还不能自养,只能靠海洋中溶解的丰富物质来维持生活。这个不完整的生命细胞,游荡在海洋中,慢慢地,周围就形成了一层界膜,内部结构也渐复杂分化,成为了原始的较完整的活细胞。最初它还是厌氧异养,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其中的一支发展成为自养生物,进化为单细胞藻一蓝藻,能够制造有机物质,并放出氧气,而另一支就发展成为靠自养生物来生活的异养的生物——从此出现了自养和异养,合成与分解的对立与统一。经过十几亿年的进化发展后,从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随着环境气候的变迁,一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迫使水生动、植物去适应新的环境,从海洋过渡到了陆地。
可是,生物对新环境的探索方向不是绝对的,在开拓陆地的同时,它们仍然没有忘记广大的水域,尤其是海洋这片广袤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