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附CD-ROM光盘1张)(文化蓝皮书)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品牌: 李景源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9706246/9787509706244
·条形码:978750970624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蓝皮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深圳市文化局定期编写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的第二本。《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肯定了近两年时间里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提供网络构建方面的显著进展;也高度评价了近两年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体制的改革举措和今年初以来新闻出版行业改革的坚定意向;还尤为强调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认为,未来几年应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应逐步加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力度,同时约束公共财政直接供养范畴;应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公共媒体,并积极看待互联网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应进一步注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及制度建设;也应进一步增加对特殊群体及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援助,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
编辑推荐《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程。
目录
总报告
改革务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总课题组章建刚毛少莹张晓明执笔
全景观察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新观念、新形势、新经验与新课题——徐世丕
当代中国文化政策10年——李河张晓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与重构——毛少莹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制度改革30年回顾——陈鸣胡杏
当前海外中国文化市场及文化消费需求状况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建议——祝东力
理论与政策
我国当前的发展特征与公共文化建设——吴元梁
文化创新的政府干预与公共财政——贾旭东
对公共文化产品概念的研究——宋建武 张宏伟
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五大要件
——以我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例——方德运 张歆易
公共财政资助与西方文化政策的演变——陈云根
北京地铁建设中的公共服务意识及其提升空间——陈文雯 龚小凡
部门报告
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实践与发展模式——杨明品
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2008年全民阅读活动报告——徐升国
区域报告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008年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报告——陈威
广东三大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刘启宇 唐国华
2008年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报告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南京市文化局(市文物局)
加速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8年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报告——巫志南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与管理方式
——基于浙江实践经验的研究——陈立旭
湖北乡镇文化站“以钱养事”改革模式的成效
及其局限——傅才武纪东东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经验与挑战
——来自浙江省台州市的调查报告——任乌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重建的机遇与挑战——赵红川
国际经验
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措施:欧洲的经验 [德]丹尼尔·克利奇
法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谢武军
法国人看文化上的美国例外
——《美国文化》书评——张靖
西方的国家公园政策——吴承忠
个案研究
“相约北京——2008”奥运文化活动的运作经验与启示——杨治
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马晶
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贴近基层服务社会
——云南省社科联组织“专家基层行”调研活动的探索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张力
——以赣南兴国文化建设的经验为例——吴尚民 刘悦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及开发策略
——基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个案审视——徐翔
打造“北京西区”
——首钢搬迁后部分旧址建设文化功能集聚区的初步设想——李方东
文化指标:从理论背景到指标模型设计
——以政府主办资助的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测评指标为例——任珺
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建设与成都的探索创新
——王健胡燕卢晓莉。
大事记
中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大事记——马海涛整理
约稿启事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另外,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还是造型艺术的原创都往往是由研究者或艺术家个人完成的,其成果也主要是作用于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感受的,或是作用于社会利益分配原则的调整。对这一类成果如何作出恰如其分的价值评估并在这一基础之上予以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资助,需要建立、完善并高效运行专门的专家和公众机制,对这一机制的设计是一项具有紧迫性的工作。(五)继续增加对特殊群体及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援助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的快速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正在发挥“保民生”的重要作用,有效丰富了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各类自然灾害地区和城市务工人员、离退休人群、贫困人口等的文化生活。但这些服务的质量缺乏量化的评价,效率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公共需求形成历来困难,特殊群体的利益表达更成问题,这成为对其进行公共文化援助的瓶颈。对此,我们必须形成定期调研的制度和社会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对重大公共需求的忽视和对某些公共需求的歧视。(六)继续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有效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共财政体制是公共文化服务得以实施的基本程序环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明确表态说:“这5年,我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为落实温总理的施政方针,财政部于2008年9月专门召开“全国财政教科文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教科文领域的民生,大力支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大力支持文化发展与改革,不断提高教科文财政管理水平”。会议就新形势下做好文化财政管理作了一些新构想、新设计。但总体说,这些设计还更多局限于各现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和操作而未能在宏观体制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