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铁矿石检验技术丛书)
分類: 图书,经济,行业经济,工业,各部门经济,
品牌: 叶卉
基本信息·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02450724
·条形码:978750245072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铁矿石检验技术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从介绍国内外铁矿石及相关资源情况人手,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钢铁经济的现状及世界铁矿石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铁矿石贸易、质量情况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进行铁矿石贸易的主要国家在铁矿石行业的相关投资政策。《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铁矿石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世界铁矿石的供需格局分析、我国铁矿石供需格局分析、我国铁矿石对外贸易和投资情况分析、我国进口铁矿石检验监管状况分析以及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
《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可供政府决策管理部门、钢铁企业、外贸行业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冶金、矿业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叶卉,1975年生,女,浙江宁波人,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资源产业经济专业工学博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辅修英语、科技德语、商检专业,并参加原国家商检局与浙江大学合办的商检“311”班学习。现就职于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要从事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检验监管及信息化管理方面工作及研究,主持并参与了多个省部级科技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张忠义,1969年生,男,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宁波检验检疫局,任宁波检验检疫局法制综合处处长。长期从事检验检疫法制、业务及其综合工作,对我国机关经济及进出口贸易政策、检验检疫及其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检验检疫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大通关口岸查验机制”、“检验检疫进口全申报”等国家质检总局的重要课题的研究。
应海松,1965年生,浙江宁波人,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进口铁矿及其他矿产品、金属材料品质检验工作;现任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及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铁矿检测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工作组专家,ISO/TC102铁矿石中国工作委员会委员,SAC/TC317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波检验检疫局科技委委员,国家质检总局WTO/TBT、对外通报评议专家。曾合作主编和编著《铁矿石与钢材的质量检验》、《铁矿石取制样及物理检验》、《铁矿石国际标准制定及应对策略》等图书,有近40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主持制定、修订多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是ISO/TC102/SC2/WG46、SG18、SG20工作组召集人和项目组负责人。
编辑推荐《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铁矿石检验技术丛书
目录
1 铁矿石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铁矿石资源与工业经济发展
1.2 国际经济运行情况和世界钢铁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2.1 世界经济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2.2 世界钢铁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3 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钢铁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3.1 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状况分析
1.3.2 我国钢铁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3.3 相关产业政策的影响及分析
2 世界铁矿石的供需格局分析
2.1 世界铁矿石资源概况
2.1.1 世界铁矿石储量及分布状况
2.1.2 部分国家铁矿石资源状况
2.1.3 中国部分周边国家及埃及铁矿石资源情况
2.2 世界铁矿石生产状况分析
2.2.1 铁矿石总体生产状况分析
2.2.2 球团矿总体生产分析
2.2.3 部分生产国情况分析
2.2.4 部分消费国情况分析
2.2.5 中国部分周边国家情况分析
2.3 世界铁矿石需求分析
2.3.1 世界钢材市场形势分析
2.3.2 世界铁矿石市场从供需平衡向供大于需转变
2.3.3 世界铁矿石价格走势预测
2.4 部分国家铁矿石产业政策分析
2.4.1 澳大利亚和巴西
2.4.2 乌克兰
2.4.3 印度
2.4.4 加拿大
2.5 世界著名铁矿石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2.5.1 巴西淡水河谷(CVRD)矿业公司
2.5.2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Billiton)公司
2.5.3 澳大利亚力拓(Ri0Tinto)公司
2.5.4 澳大利亚Portman公司
2.5.5 南非Kumba公司
2.5.6 非洲Snim公司
3 我国铁矿石供需格局分析
3.1 我国铁矿石资源概况
3.2 我国铁矿石资源分布
3.2.1 东北地区
3.2.2 华北地区
3.2.3 中南地区
3.2.4 华东地区
3.2.5 其他地区
3.3 我国铁矿石资源和世界铁矿石资源的对比
3.4 我国铁矿石生产总体分析
3.4.1 铁矿石总体生产状况
3.4.2 国内铁矿石生产能力预测
3.4.3 球团矿生产能力分析及预测
3.5 重点钢企所属矿山生产分析
3.5.1 总体分析
3.5.2 鞍钢集团铁矿生产分析
3.5.3 武钢集团铁矿生产分析
3.5.4 首钢集团铁矿生产分析
3.5.5 包钢集团铁矿生产分析
3.5.6 太钢集团铁矿生产分析
3.5.7 攀钢集团铁矿生产分析
3.5.8 马钢集团铁矿生产分析
3.6 我国钢材供求变化趋势分析
3.7 我国钢材消费量预测
3.7.1 预测方法
3.7.2 预测结果
3.8 我国铁矿石需求分析
3.8.1 总体消费分析
3.8.2 铁矿石需求预测
3.9 我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偏好分析
3.10 重点钢企铁矿石需求分析及预测
3.10.1 宝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0.2 鞍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0.3 武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0.4 首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0.5 沙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0.6 莱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0.7 唐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0.8 济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0.9 马钢集团铁矿石需求分析
3.11 铁矿石市场形势分析
3.11.1 2007年回顾
3.11.2 2008—2009年形势分析
4 我国铁矿石对外贸易和投资情况分析
4.1 1990~2007年进口贸易情况分析
4.2 2008~2009年一季度进口贸易情况分析
4.3 海外投资情况分析
4.3.1 总体情况
4.3.2 正在进行的项目情况
4.3.3 案例分析
4.4 贸易和投资政策分析
4.4.1 贸易政策
4.4.2 投资政策
4.5 主要铁矿石贸易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4.5.1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4.5.2 中钢集团
5 我国进口铁矿石检验监管状况分析
5.1 检验监管制度
5.2 进口铁矿石质量分析
5.2.1 基本概况
5.2.2 质量状况
5.3 进口铁矿石检验标准分析
5.3.1 标准化手段在国际贸易和产业升级中的应用
5.3.2 ISO铁矿石检验标准
5.3.3 我国铁矿石检验标准
5.3.4 完整的铁矿石检验标准体系构建
6 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
6.1 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认识和思考
6.1.1 铁矿石资源供给模式
6.1.2 国内铁矿石原料供应
6.1.3 国外铁矿资源利用
6.1.4 境外合资开发国外铁矿资源
6.1.5 合理安排进口矿接卸和疏港
6.2 铁矿石贸易与投资策略研究
6.2.1 铁矿石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分析
6.2.2 铁矿资源投资地区分析及建议
6.3 进口铁矿石物流成本优化研究
6.3.1 管理方法的优化
6.3.2 战略决策
6.3.3 运输合理化
6.4 矿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6.4.1 信息技术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6.4.2 矿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M—ERP)构建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铁矿石供应状况是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与国外储量巨大、品位高、采运方便的铁矿资源相比,我国的铁矿资源呈现人均储量低且消耗快、矿石品质差、品位低、采运困难等特点。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需要依靠大量消耗钢铁产品来支撑,国内铁矿石资源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一书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铁矿石资源保障问题,运用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商品检验学等理论,对世界铁矿石供需格局、我国铁矿石供求与贸易状况、检验监管状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关产业政策,就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国内外铁矿石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摘插图:
由此可见,中国钢铁工业的振兴,只能寄希望于中国的内部需求。外部需求当然也要积极争取,但其实是靠不住的,过于依赖出口需求往往要承担很大风险,既有市场风险,也有政治风险。
1.3.2.4储备和投资需求空间增大
在全部需求结构中,库存需求,包括正常备料库存、国家或商业储备、投机性囤积等,占据了很大部分。在前期价格持续暴跌的过程中,“买涨不买落”的市场行为,导致社会库存大量释放,甚至是恐慌性抛售,使得这部分需求亦急剧萎缩。随着市场价格进入运行底部,贴近生产成本运行之后,即使今后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但也糟糕不到哪里去了。至此,钢材产品库存不再有贬值风险,反而是保值、升值潜力巨大。受其影响,市场采购行为相继恢复,在整体需求构成中,其国家和商业储备需求、投机性囤积需求、补充性库存需求,都会有明显增加。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流动性注入,则为其储备和投资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近期,我国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两个月攀升,已经显示了这一迹象。
综上所述,2009年我国钢材市场需求形势多空并存,喜忧参半,近弱远强。从近期来看,消费较为疲弱,利空因素占据上风,需求迅速复苏,V形反转的可能性不大,不可过于乐观。从中远期来看,各项刺激措施效应相继释放,市场信心显著恢复,实体经济趋向回暖,需求利多因素不断增加,将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夯实市场升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