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
品牌: 方颖
基本信息·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75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43216723
·条形码:978754321672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读者对象:广大读者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内容:国际尖的45位中国经济专家从20个不同领域展示了中国如何将政治制度、产业发展、全球化、区域资源配置和局部改革等错综复杂的因素结合起来,造就了一个令人惊叹和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虽然中国经济还存在不足,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十年还将继续。
丰富的中国研究经验和广泛的学科背景结合起来,解释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和制度缺陷并存的原因;揭示制度因素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起因,并将促使增长不断拓展;深入剖析中国制造业实力和科研实力的崛起以及它们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国财政、司法和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和不足之处。
这部里程碑式的专著为中国过去30年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综合分析。
作者简介劳伦·勃兰特(Loren Brandt),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职于胡佛研究所,在国际顶尖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中国问题的论文,并在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家庭和企业调查。著有《商业化与农业发展:中国的中部和东部,1870-1937》(Commerc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1870-1937),并担任《牛津经济学说史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Economic HiStory)的领域主编。
媒体推荐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改革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这本书用引人入胜的20章篇幅对中国经济改革做出了一个全面、深入、及时的分析。所有的章节都由当今最知名的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所著,并且其中许多章节是与相关专业领域的学者合著。作者们没有孤立地分析中国情况,而是把它放在经济过渡和发展的一般背景下,与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对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作者们并未简单地解释经济数字,而是依据经济理论来阐释数据背后的含义。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成就、不足之处和现实挑战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 ——钱颖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过去30年中国伟大的经济改革是当代经济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本书中的所有章节都由众多世界顶尖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并最终由劳伦·勃兰特和托马斯·罗斯基编撰成册。该书是迄今为止试图用统计数据来解释“中国奇迹”的最全面的著作。我相信在未来许多年中,这本著作将成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地位的最重要的参考书。
——Gerard Rolan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本书收录了中国经济研究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各个重要方面的杰出研究成果。如此全面和丰富的内容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它对希望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读者和其他一些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魏尚进,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勃兰特和罗斯基编的这本书汇集了国际学者在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卓越成果,既有珍贵详细的历史资料,又有仔细深入的分析……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有机整合在一起,对经济福利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深层次思索使得本书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因此,对于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和学生而言,它必定是最重要的参考书。
——Eswar Prasad,布鲁金斯研究所
编辑推荐《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迄今为止解释“中国奇迹”最全面的著作;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最重要参考书。
目录
1 中国的经济大转型
2 中国与发展经济学
3 中国的转型表现——一个与其他转型经济比较的角度
4 中国转型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5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
6 改革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
7 改革时期的教育
8 环境资源与经济增长
9 中国的科学与技术
10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11 法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 中国的财政体系:进行中的工作
13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的教训、近年的成就、未来的挑战
14 中国的金融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15 中国的工业发展
16 拥抱全球化
17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18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收入不平等
19 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因素
20 预测2025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
……[看更多目录]
文摘1中国的经济大转型
在本书中,许多领域的研究者集思广益,对中国大规模、持久且出人意料的经济腾飞予以总结评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了30年。20世纪末,在东亚邻国经济惊人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仍显得异军突起。
在中国经济全面增长之初,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当低,经济发展在地理上的扩展及其速度和持久性表现显著。沿海地区率先在生产、出口和收入上取得进展,中西部地区也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简单的概述就能展示最近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仔细回顾一下现有数据会发现,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改革前的4%增加到1978—2005年的9.5%(见第20章)。Young(2003)和其他一些学者把最近的发展归于粗放型经济,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来自劳动力和资本在生产中投入的增加。同样的研究也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每年的0.5%上升到改革后的3.8%,在GDP中的百分比由1957—1978年的—13.4%、1952—1978年的11.4%上升到1978—2005年的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