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修订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工科,
品牌: 陈双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03017463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城市规划概论(修订版)》系统、扼要地介绍了城市规划理论及相关应用知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6章主要介绍城市和城市规划的一般性、基础性理论知识;下篇7章着重介绍与城市规划实际运作结合紧密的应用性知识。《城市规划概论(修订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设有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城市规划、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房地产企业经营者参考。
编辑推荐《城市规划概论(修订版)》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上篇城市与城市规划导论
第一章 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概况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的界定
三、城市与区域
第二节 城市起源与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
二、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发展基本规律
一、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
二、城市发展的人口规律
三、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增长规律
四、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第四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概念
二、城市化进程
三、城市化发展概况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
第一节 城市规划概述
一、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
二、城市规划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
一、城市开发的概念
二、城市开发的城市规划干预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
一、城市经营的概念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的关系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经营
一、房地产经营的概念
二、城市规划与房地产经营的关系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城市规划基础之一——自然环境
第一节 城市自然资源条件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矿产资源
第二节 城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第三节 城市地质水文条件
一、地质条件
二、水文条件
第四节 城市气候条件
一、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二、城市气候的特征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城市规划基础之二——经济与社会基础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城市经济学基础
一、城市经济学的概念
二、城市规划与主要相关经济学理论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城市社会学基础
一、城市社会学的概念
二、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的关系
三、当前中国主要城市社会问题的分析
第三节 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
一、预测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变化与发展趋势
二、制定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规划政策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体系
四、建设结构紧凑、景观环境优良的城市空间环境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城市规划基础之三——思想理论
第一节 西方古代城市营建理论与近代城市规划思想萌芽
一、欧洲古代城市发展历史简况
二、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理论与实践
一、城市集中主义
二、城市分散主义
三、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
四、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五、《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第三节 中国城市规划主要思想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理论与实践
二、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与发展趋势
一、当代城市规划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当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城市规划基础之四——法律政治
第一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一、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概述
二、国外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简介
三、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城市规划法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城市规划法的意义与作用
二、城市规划法的基本框架
三、城市规划法的基本内容
四、现有城市规划法的局限性与不足
第三节 我国城市规划的政治基础
一、城市规划的行政制度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土地所有制基础
小结
思考与练习
下篇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
第七章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方法
第一节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构成
一、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总体框架
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层次组成
三、各层次规划编制要求与主要内容
第二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方法
一、城市规划的调查方法
二、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
三、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与其他宏观规划的关系
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二、国土规划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区域规划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节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区域条件分析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
一、城市性质研究
二、城市规模研究
三、城市环境容量研究
四、其他专题研究
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组成
一、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分类
二、城市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
三、城市用地平衡表
第四节 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一、城市用地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二、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
三、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内容
四、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性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城市交通与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第一节 城市交通政策与城市发展导向
一、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二、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对外交通布局
一、铁路与城市布局
二、港口与城市布局
三、航空港与城市布局
四、公路与城市布局
第三节 城市市内交通规划
一、城市客运交通组织
二、城市货运交通组织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四节 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一、城市市政工程系统的组成
二、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
三、城市管线工程综合规划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城市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节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述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内涵
三、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环境控制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二、城市综合减灾规划
三、城市环境卫生规划
第三节 城市人文生态环境保护与更新规划
一、城市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规划
二、城市更新的系统规划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一、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
二、我国的居住区建设实践
三、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素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二、用地规模与组成
第三节 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
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
二、公共设施布置
三、道路停车设计
四、绿地系统设计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一、开发强度及其配套指标
二、国家引导性规范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城市中心区规划
第一节 城市中心区概述
一、城市中心区特征及形成原因
二、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结构
三、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 中央商务区
一、概念与规模
二、产生的背景
三、结构体系
四、城市综合体的开发
第三节 商业步行街
一、形成与发展
二、基本类型
三、规划设计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管理
第一节 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与任务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框架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控制
四、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
第二节 城市规划编制管理
一、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管理
二、城市规划编制成果管理
三、城市规划编制成果公示
四、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
第三节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一、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规定
二、“一书两证”规划管理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
四、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四节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
一、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基础
二、城市基础信息管理
三、城市日常业务管理
四、公众参与信息管理
五、城市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管理
六、数字城市
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附录1 城市规划设计成果
附录2 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实例
……[看更多目录]
序言城市规划不仅是建筑类学科的专业课,也是许多管理类学科的必修课。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规划涉及学科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城市规划教材的更新已明显滞后,篇幅、内容适合非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教材就更为罕见。本书正是为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编写的。
为适应多学科城市规划教学的需求,本书突出了以下特点。第一,夯实基础理论,突出实践特征。城市规划理论构成内容丰富,编写时,既要注意历史上不同阶段理论的连续性,又要注意当前代表性较强的前沿理论,还要注意不同学科交叉的相关理论,以体现城市规划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这是保证教材内容科学性的基础。此外,城市规划和工程管理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注重理论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加强实践知识的介绍,力求让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能达到理性和感性知识的兼顾。第二,彰显时代要求,反映国情特点。近年来,无论是城市规划的编制理念、法律基础,还是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建设工程项目运作、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制度环境等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书中尽可能及时反映这些变化,特别是有关原则性的变化。另外,城市规划与国家的资源禀赋、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编写本书时注意突出了相关内容。第三,加强逻辑性与规范性,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城市与城市规划导论,共6章,包括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的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思想理论、法律政治四大基础,主要介绍城市和城市规划的一般性、基础性理论知识。下篇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共7章,包括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方法,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的主要专项、专类规划,即市政与交通规划、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及更新规划、居住区与中心区规划,最后集中介绍了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内容,着重介绍的是与城市规划实际运作结合紧密的应用性知识。
文摘(二)古罗马城市时期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公元前5世纪建立了共和政体,在其后的几百年中,随着国势强盛和财富聚敛,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其版图已扩大到欧洲、亚洲、非洲;城市数以千计,中小城市规模可达几万人口,大城市可达几十万人口甚至上百万人口,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
与古希腊重精神轻物欲不同的是,古罗马表现为强烈的世俗化特征。城市里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神庙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宣扬现世享受的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府邸、剧场等建筑却大量涌现,其宏大的空间尺度和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使用要求。
古罗马帝国,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带有强烈的军事化色彩。在其广袤的疆土上,古罗马建造了大量军事功能极强的“罗马营寨城”,并在全国范围内开辟了大量的道路,修建了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战略设施。
罗马帝国时期,帝王们为了彰显功绩和财富,在城市中修建了许多的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等。所建造的皇帝的宫殿极其豪华。城市建设讲究秩序和等级,具有对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意义。
罗马帝国最终灭亡,以务农为主的日.耳曼人的南下,彻底摧毁了古罗马奴隶制帝国,欧洲由此进入了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荒废,古罗马城的人口也由上百万减至4万人,漫长的中世纪时期城市建设几乎停滞。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非常强大,教堂在城市中通常占据了中心位置,其庞大的体量和高耸的尖塔控制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因而这一时期许多城市的天际线也因此而变得优美。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中世纪古罗马的城市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建筑的环境宜人,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如锡耶纳的坎波广场),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中世纪欧洲的每个城市都独具魅力。
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中世纪的城市终于突破了封闭的堡垒,城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虽然教堂建筑仍然占据着城市的主导空间,但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也逐渐显示了其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被人们称为“黑暗中世纪”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宗教神权凌驾于君权之上,始终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人性也备受压抑。与此同时,城市缺乏规划、城市建设停滞不前,这一时期的城市所形成的亲切尺度和宜人的环境,实际上是由自发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