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基础医学精读系列)
分類: 图书,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流行病与防疫,
品牌: 闫永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117115889
·条形码:978711711588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临床基础医学精读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临床流行病学》在总结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和医生在职培训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吸取该领域国内外新近的先进理论和进展,编制适用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各专业实习生和医生的精读书籍。全书分为17个章节,包括临床流行病学概述、临床测量和临床科研设计原理;病因学推断和常见研究手段,如临床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诊断试验的评价;疗效的临床试验方法;预后研究;临床经济学评价;循证医学和meca分析方法。另外,我们还根据临床医生日常科研和医疗实践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编排了临床常规资料的利用与分析、临床文献阅读与评价、临床医学论文的写作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等实用性较强的章节。各章均以案例为引导,试图让读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尤其是突出了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与医疗实践的结合,以期弥补和整合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裂痕。
编辑推荐《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基础医学精读系列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一、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
第二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设计
二、测量
三、评价
第三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一、探索疾病的病因
二、评价不同的诊断方法
三、检验治疗效果
四、研究预后的影响因素
五、提供临床与卫生管理决策
六、循证医学实践
第四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临床测量
第一节 临床测量的范围与内容
一、临床测量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始终
二、临床测量贯穿于临床科研各个环节
三、临床测量的内容
四、临床测量方法
第二节 群体测量的常用指标
一、发病率
二、患病率
三、死亡率
四、病死率
五、生存率
第三节 临床软测量指标量化处理方法
一、量化处理的原理
二、量化处理的方法
三、量化处理的步骤
四、量化处理的实例
第四节 临床测量判定标准的确定
一、分级判定标准的确定
二、临床测量正常值范围的确定
三、确定正常值范围注意事项
第五节 临床测量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一、被测量者误差
二、测量者误差
三、测量过程误差
第三章 临床科研设计
第一节 临床科研设计概述
一、临床科研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类型,
二、临床科研的选题及其原则
三、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对照原则
二、随机化原则
三、重复原则
四、盲法原则
五、均衡原则
六、医德与伦理学原则
第三节 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 病因概念和推断
第一节 病因的基本概念
一、病因认识的发展
二、病因的概念
三、病因的致病效应
四、病因因果相关性强度判定
五、多因素病因的概念
第二节 病因研究方法
一、临床观察
二、实验研究
三、流行病学方法
第三节 病因推导
一、因素与疾病关联判断
二、病因推导的基本步骤
三、因果推论的原则
第五章 临床现况研发
第一节 概述
一、研究目的
二、适用范围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来源与选择方法
二、调查的内容及意义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通过比较分析描述疾病的分布
二、相关分析提供病因线索
第四节 偏倚的控制
一、选择偏倚
二、信息偏倚
第五节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一、普查
二、抽样调查
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概念
二、特点
三、类型
第二节 研究步骤
第三节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一、病例的选择
二、对照的选择
第四节 样本含量的估计
第五节 资料的来源及收集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收集方法
三、调查表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原始资料的整理与核查
二、均衡性检验
三、成组比较法资料的结果分析
四、配比资料的结果分析
五、混杂因素的控制
第七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一、选择偏倚
二、信息偏倚
三、混杂偏倚
第八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第九节 非传统病例对照研究
一、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二、病例一队列研究
第七章 队列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队列研究的概念
二、队列研究的特点
三、队列研究的目的
四、队列研究的类型
第二节 研究实例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
二、确定研究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对象
四、确定样本量
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一、资料基本整理形式
二、率的计算
三、率的比较
四、联系强度的估计
第五节 偏倚及其避免方法
一、失访偏倚
二、信息偏倚
三、选择偏倚
四、混杂偏倚
第六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第八章 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三、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
第二节 诊断试验评价的设计
一、确定金标准.
二、选择研究对象
三、估计样本量
四、选择截断点
五、控制偏倚
六、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一、评价真实性的指标
二、评价可靠性的指标
三、评价收益的指标
四、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第四节 联合试验的评价
第五节 诊断试验的评价原则
第九章 临床试验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临床试验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设计
一、临床试验的试验计划
二、临床试验的原则
三、临床试验的基本类型
四、样本量的估计
五、临床效应指标
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试验计划与统计分析
二、举例
第四节 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估
一、总体评价原则
二、其他注意事项
第十章 疾病预后
第一节 概述
一、预后的概念
二、预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疾病的自然史
四、临床病程
五、预后因素
第二节 疾病预后的指标
一、疾病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
二、应用预后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疾病预后研究方法
一、分类
二、预后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三、疾病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疾病预后常见偏倚及其避免方法
一、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二、偏倚的控制
第十一章 日常临床资料的利用与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间分布、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的描述与分析
一、日常临床资料与疾病的三间分布
二、描述性研究——个案及系列病例报道
三、对比研究
第三节 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关联研究
第四节 疾病预后因素分析——回顾性队列研究
第五节 临床干预措施的回顾性评价
第六节 诊断试验研究.
第七节 提高日常临床资料分析的质量
第十二章 临床经济学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临床经济学的定义
二、临床经济学的发展背景
三、临床经济学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节 临床经济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及基本步骤
一、临床经济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二、临床经济学分析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成本的概述
一、成本的定义和分类
二、成本分析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四节 临床经济学分析与评价的类型及方法
一、最小成本分析
二、成本一效果分析
三、成本一效益分析
四、成本一效用分析
五、临床经济分析方法的比较
第五节 临床经济学的评价原则
第十三章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
一、提出临床问题
二、寻找临床证据
三、评价证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应用研究结果处理临床病人
五、后效评价
第三节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一、基本概念
二、系统综述的目的
三、系统综述的步骤与方法
四、对系统综述的评价
第四节 临床实践指南
一、临床实践指南的特点和意义
二、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制
三、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与应用
第五节 证据的获得与循证评价
一、循证医学资源
二、循证医学数据库
三、获取最佳证据的快捷途径
第六节 循证实践与疾病处理
一、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处理与胃癌的预防
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处理
四、胃食管反流病的处理与争议
第七节 走出循证医学的误区
第十四章 meta分析中统计学的结果评价的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meta分析中统计学处理的步骤
第三节 ReviewManager软件的应用
一、ReviewManager软件简介
二、ReviewManager软件的操作方法
第四节 其他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
一、发表偏倚的检验
二、失安全系数的计算
第十五章 临床文献阅读和评价
第一节 文献的阅读和严格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结果是否真实
二、研究结果是什么
三、研究的结果对处理病人有何帮助
第二节 临床治疗性试验文献阅读及其评价
一、研究结果是否真实
二、研究结果是什么
三、研究结果是否有助于我的病人的治疗
第三节 诊断性试验文献阅读及其评价
一、研究的结果是否真实
二、研究结果是什么
……
第十六章 临床医学学术论文的写作
第十七章 临床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医学统计方法
……[看更多目录]
序言医学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又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科学依赖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医学教育学家和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多年关注而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尽管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但基础医学教材主要依靠基础学科专家编写,教学计划分为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在时间和讲授方面易于脱节,难以体现各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全面掌握医学科学知识甚为不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基础医学研究差距较大,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国外比较接近,,甚至某些方面还具有优势,但我们临床中所用的药物、诊断仪器与试剂大都来自国外,我国的临床医生能够从解读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疾病的发展规律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活动者较少,中青年医生更是如此。
随着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在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同时,又有各自的发展特征,迫切需要临床医生掌握新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提高从临床角度应用基础医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整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编写了(《临床基础医学精读系列》丛书,该套丛书不同于传统教材和大型学术专著,力求体现“精读”和“实用”,贴近临床,同时体现“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结合,贯彻“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于编写过程之中。每个章节的编写均有临床医生和基础学者共同参与,希望能够架起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桥梁,培养和提高临床医生和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知识。
文摘插图:
第二章临床测量
第一节临床测量的范围与内容
临床测量的对象是健康人与患者,测量内容包括人体形态测量、生理功能测量、一般能力测量、运动素质测量、心理测量、社会健康测量、营养状况测量、健康状况测量、疾病状态的测量等,其中包括疾病与医学事件发生频率测量、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测量。
一、临床测量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始终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测量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始终。面对就诊的患者,临床医生首先要通过测量来确定诊断;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用测量到的确切数值来明确诊断,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临床医生通过测量来评价疾病病情是否减轻或治愈;护理人员每天要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率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则测量患者生理、生化指标;经过治疗后需测量、比较病情是否减轻或恶化,以及对生存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或根据患者自身前后比较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从上看出,无论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中,临床测量都很重要。因此,临床测量是临床经常性工作,测量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质量。
二、临床测量贯穿于临床科研各个环节
临床测量不仅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始终,也贯穿于临床科研的各个环节。在设计阶段,应明确规定研究因素与效应的测量指标、测量方法、测量起止点、间隔时间、判定标准、测量质量控制措施等。在科研实施阶段,首先要对研究对象的基线进行测量,依据纳入与排除研究标准选取符合测量要求的样本;其次,干预措施实施后,要测量干预效应,以判断是否有效。在研究总结阶段,根据测量结果要进行分类判断;不符合测量质量要求者,有时要重复测量,并对研究测量质量进行如实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