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Identity and Violence:The Illusion of Destiny)
分類: 图书,政治,世界政治,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品牌: 阿马蒂亚·森(Sen.A.)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300103921
·条形码:97873001039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Identity and Violence:The Illusion of Destiny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内容简介: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一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一一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一一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责的,只有宗教身份这种单一划分的观念。
在这本新作中,森指出,与过去一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冲突与暴力都受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影响。显然,越来越多的人们根据宗教立场(或者“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而忽略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立场,并且否定了合理选择的现实可能性。一旦根据这种观点来界定不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人类就被严重地压缩并置于“小盒”之中。
在《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森颠覆了那种惯用的概念,诸如“整个中东”或“西方思想”。通过对文化多元主义、恐怖主义和全球化的精辟分析,他得出了结论,我们应当更为清晰地理解人类自由,并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富有建设性的公共表达者。森证明,尽管最近世界陷入了战争循环,但只要我们坚持这一理念,这个世界也同样能够稳定地迈向和平。
作者简介阿马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现任哈佛大学教授。其著作包括《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本书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论经济不平等》和《好辩的印度人》等。
媒体推荐阿马蒂亚·森堪称伟大的智慧与全心全意的人道精神的完美结合,他是这个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澄清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思想混乱状况的知识分子之一。
——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
在这部伟大的社会科学著作中,阿马蒂亚·森指出,唯有尊重人性以及他人的多样性,我们才可以走向和平。该论述为我们这代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现代视角。
——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本书)明晰且令人信服地批判了当前流行的社群主义与文化主义思想,并且以唯有像他那样的背景与学识才可以做到的方式强调了现代人身份的复杂性与多维度。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在本书中,阿马蒂亚·森富于理智与幽默地探讨了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困难且最危险的一些问题——包括种族、身份认同与冲突——的根源。在研究这些问题时,我们无法绕过该书。
——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马来西亚前副总理
在探讨我们这个时代最根本的困境问题上,阿马蒂亚?森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从1 947年他亲身经历过印度分治时的毁灭性的身份暴力,到我在波斯尼亚、卢旺达、巴勒斯坦和苏丹所目睹的因身份认同而引发的暴行,直至最近伊斯兰极端分子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战争,我们的世界一直欠缺解决之道。阿马蒂亚·森从根本上对传统看法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新的答案。
——克里斯蒂亚娜·阿曼普尔(CHRISTIANE AMANPOUR),CNN记者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穷人与流离失所的人找不到比阿马蒂亚·森更富有洞见和更善于表达的声援者了。
——科菲·A·安南(KOFIA A.ANNAN),联合国秘书长
编辑推荐《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把人们渺小化的可怕后果就是《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的主题。我们将重新审视和评价某些广为讨论的主题,比如经济全球化、政治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历史领域中的后殖民主义、社会生活中的民族性、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等。只有承认我们生活中关系的多样性,并且作为这个世界的共同居民而理性地思维,而不是硬把人们塞入一个个狭窄的"盒子"中,也许才有可能实现当代世界的和平。当务之急是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有自由确定我们事务的优先次序。与此相关,我们还要充分地认识到理性地发表意见——不管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幻象的暴力
对相互竞争的社会联系的认可
约束与自由
说服他人
对选择与责任的否定
文明的禁闭
超越宗教
穆斯林与知识的多样性
混乱之焰
第二章 理解身份认同
身份无关论与理性的白痴
多重关系与社会环境
对立身份与非对立身份
选择与约束
社区身份与选择的可能性
优先性与理性
第三章 文明的界限
单一视野与貌似深刻
文明解释的两个困难
论把印度视为印度教文明
论所谓西方价值观的独特性
民主的全球根基
西方科学与全球历史
拙劣的概括与模糊的历史
第四章 宗教联系与穆斯林历史
宗教身份和文化多样性
穆斯林宽容和多样性
非宗教性考虑和多样化的优先性
数学、科学和知识的历史
多重身份和当代政治
反对恐怖主义与认识身份
恐怖主义与宗教
穆斯林身份的多样性
第五章 西方与反西方
殖民化思想的辩证法
亚洲价值观与一些更小的主题
殖民主义和非洲
原教旨主义和西方中心性
第六章 文化与束缚
虚构的真理和实际的政策
韩国与加纳
日本的经历和公共政策
宽广视野中的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和文化自由
学校、理性和信仰
第七章 全球化与抗议
抗议、准确性和公共理性
批评、抗议和全球团结
知识界的团结
地方性对全球性
经济全球化和不平等
全球贫困和全球公平
更加公平的可能性
忽略与责任
贫穷、暴力和义愤
意识和身份认同
第八章 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
英国的成就
多元单一文化主义的问题
理性的优先性
甘地的论点
第九章 思考的自由
暴力的滋生
高级理论的低级运用
单一性幻象的惩罚
全球性抗议的作用
一个可能的世界
注释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有这样一句名言:“绝大多数人都是他人。”这听起来就好像是他诸多胡言妙论之一,但不同的是,王尔德这次却合乎情理地给出了解释:“他们的思想是某个他人的意见,他们模仿他人的生活,他们最爱引用他人的话。”确实,我们受我们所认同的人们的影响是如此广泛,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正如最近在科索沃、波斯尼亚、卢旺达、东帝汶、以色列、巴勒斯坦、苏丹以及其他许多地方所看到的,那些被人有意挑起的宗派仇恨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只要略加煽动,人们对某一群体的认同感就可迅速膨胀,最终演变成残虐他人的武器。
确实,世界上的大多数冲突与暴行都是由某一看似唯一的、没有选择的身份认同而得以持续。煽动仇恨之火总是乞灵于某种支配性身份的精神力量,似乎它可以取代一个人的所有其他关系,并以一种很自然的好战方式压倒我们通常具有的人道同情和自然恻隐之心,其结果或是朴素的原始暴力,或是在全球范围内精心策划的暴行与恐怖主义。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潜在冲突的一个主要根源就是如下假设,即可以根据宗教或文化对人类进行单一的划分。关于这种单一划分的支配地位的信念使得暴力在全球一触即发。单一划分世界的观点不仅仅与那种认为人类大体上是一样的信念格格不入,而且也与那种较少受到关注但更为合情合理的观点,即认为我们的差异是多样的观点相悖。世界往往被视为由各类宗教(或“文明”、“文化”)组成,而忽略人们所实际拥有和重视的其他身份,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科学、道德和政治。单一划分观要比多元和多种划分观更偏于对抗,而后者构成了我们所实际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这种理论上的简化主义往往可不经意地助长实际政治中的暴力。
此外,各种试图克服这类暴力的努力也同样因为概念上的混乱而束手无策,因为它们也——明确地或隐含地——接受了单一划分观,从而排斥了其他明显能克服暴力的途径。结果是,基于宗教的暴力不是通过加强公民社会来克服(尽管这是一个显著的事实),而是通过动员各个宗教中的所谓的“温和”派领袖来劝说,指望这些宗教领袖们自己在他们的宗教内驱逐极端主义分子,并在必要时重新界定其宗教教义。
文摘超越宗教
由于越来越接受按宗教划分世界人口的观念,西方各国在应对全球恐怖主义和冲突时束手无策。尊重“其他人民”的方式是颂扬他们的宗教典籍,而不是指出无论在宗教领域还是非宗教领域中,他们在一个全球互动的世界中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参与和所取得的成就。在全球政治术语混乱不堪的情形下,为对抗所谓的“伊斯兰恐怖主义”,西方政策的知识精英们把大部分的注意力用于界定——或重新界定——伊斯兰教。
然而,将注意力单单集中于宽泛的宗教类别,不仅仅会忽略影响人们的其他重要关注与思想,而且也通常会扩大宗教领袖的影响力。比如,此时的穆斯林宗教领袖们就常被视为所谓伊斯兰世界的当然发言人,虽然许多在宗教上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们与这个或那个毛拉*在意见上存在着深刻的差别。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差别,整个世界却一下子不再被看成是由人们组成的,而倒成了一个宗教和文明的联合体。在英国,有一种糊涂观点认为,多种族的社会应当鼓励发展由国家资助的穆斯林学校、印度教学校、锡克教学校等诸如此类的学校,以补充现存的基督教学校。如此,在拥有能够在相互竞争的身份之间进行评判和选择的能力之前,孩子们就被强有力地置人某一单一的宗教关系之中。更早一些时候,北爱尔兰的国立学校就根据孩子们在幼年时就被确定下来的宗教派别来分类教育,向人们灌输天主教与新教徒之间的政治不和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