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师课堂.中学语文(李百艳卷)(附光盘1张)(名师教学书系)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高中,
品牌: 李百艳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44426251
·条形码:97875444262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名师教学书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上海名师课堂.中学语文(李百艳卷)》收入了李老师的13篇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各种主要文体兼有,文言白话兼顾,富有代表性,较全面地反映出执教者的教学风采。在《风筝》的教学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如何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近人物心灵的深处,去领略作品的精髓;在《表哥驾到》的教学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如何通过体贴人微的对话实现与作者、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在《出师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教学里,我们看到老师如何融贯占今,引导学生与历史人物同悲戚、同吟唱,把民族文化精神的种子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作者简介李百艳,1970年生于黑龙江,祖籍山东莱阳。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浦东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语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曾获上海市和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发表《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着眼点与四个立足点》《呼唤语文魅力的回归》等论文及教学案例20余篇,主编或参编语文教学用书5本,参与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修订及教学参考书的编写,经常在各省市的学术会议或教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研究课。致力于初中阶段“魅力语文”的研究实践,善于挖掘语文本体魅力,张扬学生主体魅力,课堂教学具有“情动辞发,富有感染力;契理应机,催生创造力”的鲜明特色。
编辑推荐《上海名师课堂.中学语文(李百艳卷)》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1.风筝
2.散步
3.表哥驾到
4.了不起的粉刷工
5.一千张糖纸
6.雁
7.出师表
8.乡愁四韵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0.上海的弄堂——读写结合
11.真情善意短信表达——短信写作
12.心灵火花跳跃抒发——学写短诗
13.昨天——作文指导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上海教育出版社要为活跃在第一线的上海语文名师出一套名师教学书系,其中有李百艳老师一卷。李老师嘱我为之作序,我欣然答应。
我和李百艳老师是同事,同在建平集团学校(我在建平中学,她在建平实验中学),又同在教语文。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为培养青年教师,组织成立了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基地,我受命担任“程红兵语文教师培训基地”的主持人,李老师加盟我这个基地。后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搞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的双名T程,组织成立了各科名师培养基地,我忝列在语文名师基地主持人之中,李老师再次加盟我这个基地。我们这个团队经常在一起活动,共同听课评课,共同听专家报告,共同探讨语文教学问题。几年下来,我对李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李百艳老师是个有追求的人,她钟情语文教育事业,对语文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我有一个直感,她好像天生就是一个语文老师,她的气质,她的话语方式,尤其是她对语文教育的热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浦东的语文公开课常常有她的身影,上海市的青年语文教师活动,常常是她参与主持或策划,外省市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常常也有她的示范课和报告。她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任教班级,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借助语言来建构生命的精神家园。在她诱人的语言感染下,学生总会不断产生强烈而持久的爱语文、学语文的情感冲动。她领着学生从“仿佛若有光”的文字“小口”,“复前行,欲穷其林”,慢慢走进魅力语文之门,走进“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语文桃花源。
文摘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见。鲁迅不让他弟弟玩风筝,他弟弟并不自由。
师:他弟弟不自由,那还有其他的不自由吗?请坐,你来说。
生5:不仅鲁迅的小弟弟不能自由放风筝,在鲁迅自己心里来说也是不自由的。因为他在人到中年的时候,一直对这件事念念不忘,是一种拿得起放不下的感觉。所以说是一种不自由。
师:不自由,请坐。你看,刚才那位同学其实也是由不自由想到了自由。那么一定要用“自由”的话,要把自由怎么样?
众生:加引号。
生6:或者前面加上一个“不”字,或是“失去”两个字。
师:嗯,非常好。还有吗?我就不一一写了。还有吗?后面那位同学你来说。
生6:我也同意“沉重的风筝”。因为第6段你看它有一个“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这个“堕着”的是他的心,他的心因为他的悲哀而堕着,他的悲哀是因为儿时他把弟弟的风筝折断了,然后他才会有悲哀。所以这样像数学的等量代换一样,我代换出来沉重的风筝。
师:很好,很妙。还能用数学的术语来回答。那么有没有自己的见解?你来说。
生7:我觉得还可以说“收不回来的风筝”。
师:嗯,解释一下?
生7:因为在这篇文章当中,鲁迅小时候一直干涉他小兄弟玩风筝的自由,等他长大人到中年,知道他这个想法错误,但是想挽回又挽回不过来。所以说是“收不回来的风筝”。
师:成为永远的……
生7:遗憾。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想好的?希望你们填上去的词能够表达你对这篇文章最具个性化也是最突出的感受。好,举手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8:我觉得是残缺的风筝。因为这是一段残缺的回忆,他的回忆并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