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建设与发展,
品牌: 夏义善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页码:35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501234721
·条形码:97875012347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内容简介:剧变中的国际能源形势与格局和中国能源安全状况与环境是决定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依据。面对国际能源形势和格局的变化,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对内推行节能增效、加大对石油勘探开发的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等政策,建立稳定的国内能源供应体系;对外推行合作与多元化政策,建立可靠的国外能源供应体系。通过这两个体系的建立,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为维护本国能源安全,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中国的选择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对外能源政策的实施要靠两个轮子,一个是多元化,一个是国际合作。这两个轮子对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缺一不可。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中国的能源安全与世界的能源安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能源安全的维护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同样,世界能源安全得到保障,也有利于中国能源安全。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放弃旧的思维,通过平等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繁荣。
作者简介夏义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35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新疆大学。 1955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任俄文翻译。1960年进入外交部,先后在苏联东欧司、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驻苏联、驻俄罗斯使馆从事调研工作,参加了中苏边界谈判和日内瓦多边裁军谈判。写出了数百篇调研作品、论文,编写了数本著作,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和多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提出了不少创见。例如,提前一年多预见到“苏联将解体”,作出了“在我国北面将出现一个版图缩小、持续动乱、经济沦为二三流的联邦国家”的判断。又例如,2009年作为专家组长带领10多名中外资深专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新疆省级发展战略研究》巨型报告,该报告被评为“具有超前性、政策性和指导性”,“若转换成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将会对新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开始研究中国对外能源战略,写出了逾百篇报告和论文,提出了不少政策建议,例如中国应推行多元化的对外能源战略、中俄油气管线不应经过蒙古等。兼任数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员和教授,是资深的俄罗斯中亚问题专家和中国对外能源战略专家。
编辑推荐《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序言一
序言二
导言剧变中的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的能源战略
第一节 当前国际能源形势
一、能源供应总体紧张
二、油价大起大落
三、石油的作用和地位空前提高,已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重要因素
四、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进口国)之间,既存在利益矛盾,又存在利益的重合和一定程度的合作,在石油进口国之间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第二节 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
一、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由“双中心”向“多中心”变化
二、西方跨国公司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地位下降,石油生产国石油公司的地位上升
三、能源定价机制出现多元化趋势
四、美元在石油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
第三节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面临的主要机遇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中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政策和立场
一、对内政策和措施
二、对外政策和措施
第一章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酝酿阶段(1993年之前)
第二节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探索阶段(1994—2000年)
第三节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发展阶段(2001—2004年)
第四节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走向成熟阶段(2005年之后)
第二章 影响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的若干因素
第一节 影响和决定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的国内因素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对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为实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三、“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四、能源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国际能源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障
五、中国能源资源结构不合理,只有实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才能解决”
六、中国要应对能源技术的挑战必须走国际合作之路
第二节 影响和决定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的国际因素
一、中国制定和实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
二、世界能源价格波动趋势及其影响
三、国际能源竞争与合作态势
四、环境保护问题对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的影响
第三章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美国能源战略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美国能源战略的特点
二、美国能源战略面临的制约因素
三、对中国能源政策的启示
第二节 日本能源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日本的能源供需及政策制定概述
二、日本的能源安全保障政策
三、日本能源战略的得失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欧盟的能源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欧盟能源战略
二、欧盟能源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韩国能源战略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韩国能源战略的特点
二、能源外交政策
三、韩国能源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第五节 印度能源战略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印度能源形势严峻
二、印度能源新战略
三、印度贯彻能源新战略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四、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节 印度尼西亚的能源状况及政策
一、印尼的能源产销和产业组织状况
二、印尼的能源政策
第七节 中东海湾国家能源外交战略
一、中东海湾国家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二、中东海湾国家的能源战略
三、中东海湾国家的能源外交战略
四、中东海湾国家与欧佩克的关系
五、中东海湾地区在我国能源外交中的重要地位
第八节 欧佩克
一、欧佩克的建立与组织结构
二、历史发展战略
三、21世纪欧佩克的发展战略
四、欧佩克五个创始国具体情况
第九节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特点及中俄能源合作
一、能源因素在俄罗斯国家发展及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二、21世纪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
三、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启示及中俄能源合作
第十节 中亚各国能源战略的特点及与中国的能源合作
一、中亚里海地区主要国家的能源地位和能源政策
二、我国与中亚里海地区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启示
第十一节 世界主要铀资源出口国能源战略及与中国的合作
一、加拿大
二、澳大利亚
三、其他主要铀资源出口国
第十二节 世界主要煤炭出口国的能源战略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印度尼西亚
二、澳大利亚
第四章 中国能源安全维护问题
第一节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一、中国能源安全形势
二、中国油气进口面临的主要风险
三、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保障中国油气进口供应的安全
一、构建合理的多元化进口油气供给体系
二、实现中国进口油气多元化供应的政策及措施
第三节 保障油气运输通道安全
一、中国境外油气运输通道安全评估
二、中国保障境外油气运输通道安全的措施
第四节 国际油价与中国能源安全
一、国际油价形成机制
二、关于稳定世界能源市场,促使国际油价合理的对策建议
三、中国解决“亚洲溢价”问题的方针
第五章 国际能源合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动因
一、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二、国际能源安全的形势和特点
三、新型能源安全观呼唤国际能源合作
第二节 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主体、对象和领域
一、合作主体
二、合作对象
三、合作领域
第三节 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一、中国进行国际能源合作的现状——成绩与困难
二、关于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思考
……
第六章 中国与主要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合作
第七章 中国与各地区机制、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
第八章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第九章 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
第十章 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看更多目录]
序言能源是当今世界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能源与发展密切相关,也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其重要性已被世界各国置于战略的高度。
在欧美国家发展的初期,能源并不是个问题。那时经济起飞的只是少数国家,而且主要能源需求是煤炭,世界能源供应相对充足。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上升到4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而变为各国激烈争夺的重要战略物资。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全面衰退。发达国家纷纷制定能源战略,并加紧了对油气资源的争夺和控制。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油价多年比较平稳。但从2004年开始,油价却一路走高,2008年一度飙升到每桶147.5美元的高价。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油价大幅下滑,近期又持续上扬。油价的剧烈波动,对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都增添了不确定因素。总的来看。国际油价在高价位运行,将是未来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严竣挑战将是长期的。
西方不少舆论把油价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大,特别把矛头指向中国、印度等国。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公正的。这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对石油需求量上升,属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发达国家依然是世界石油主要消费者。据统计,2004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日需求量是4760万桶,发展中国家为2700万桶。在今后相当时期内,预计发达国家仍将是油气的主要消费者。造成油价攀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供需失衡固然是一要因,但金融资本投机炒作、美元持续疲软、市场监管机制缺乏等等也都是重要的因素。世界各国大都感到油价持高的压力,但国际上依然缺乏解决问题的共识与合力,议论多于实际行动。
文摘第一章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在其形成过程中,历经了酝酿、探索、发展和走向成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都打上了时代烙印,每个阶段的政策都是根据当时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尤其是能源形势而制订的,它们是时代的产物和实践的结晶。现阶段的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日臻成熟,它将紧跟不断变化的形势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第一节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酝酿阶段
(1993年之前)
1993年之前,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处于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能源发展从自给自足并在一定程度上自给有余,出口一定数量原油,发展到原油出现缺口,能源结构弊端显露,因而引起决策层思考并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这是一个痛苦的阶段,中国不得不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观念,改革国内能源价格体系,努力向国际市场靠拢。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资源相当丰富,煤炭在能源供应体系中占绝对优势。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高达80%以上。到80年代、90年代,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占70%左右。
中国石油资源并不丰富,但在20世纪90年代前,石油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少量出口。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生产石油每年仅12万吨,大部分成品油,特别是国防战备用油依靠进口。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使中国石油工业发生转折性变化,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1963年,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布: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成,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需用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不管是数量上或者在品种上,都已经基本自给了。到1978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八大产油国,石油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且有少量出口。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能源消费量逐年攀升。1991年,能源消费量达10.38亿吨标准煤,1992年为10.92亿吨标准煤,1993年为11.6亿吨标准煤,年增长率为5.7%。①与此同时,石油在总的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上升。1991年为17.1%,1992年为17.5%,1993年为18.2%,年增长率为4.88%。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石油的生产在整个能源生产构成中的比重却在持续下降,1991年为19.2%,1992年为18.9%,1993年为18.7%。②随着石油消费量的增长,石油进口需求量迅速增加。1993年,原油进口量终于超过出口量,在数量上成为净进口国,标志着中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