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5)(钱穆作品系列)
分類: 图书,国学,国学研究,国学名家,钱穆,
品牌: 钱穆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9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108032171
·条形码:97871080321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钱穆作品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5)》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一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两宋之部。作者把宋学分成三期,初期以胡瑗、孙复、欧阳修、范仲淹和王安石为代表,注重明体达用和道德文章,气象阔大;第二期以周敦颐、邵庸、张载、程颐、程颢为代表,是正统理学的形成期;第三期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前者“和合一切”,后者则“扫荡一切”。《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5)》循此线索,对两宋时期的思想大家与重要著作或做精细分辨,或做简要述评,既在孔孟、《易》《庸》、二程、朱陆的整个儒学系统中分辨其传承异同和思想衍变;又从受儒释道多方影响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对两宋儒学的形成、抱负和特质做了中肯而精当的点评。
作者简介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编辑推荐《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5)》:钱穆作品系列
目录
序1
初期宋学1
《庐陵学案》别录15
读智圆《闲居编》28
读契嵩《镡津集》35
濂溪百源横渠之理学55
论《太极图》与《先天图》之传授76
《正蒙》大义发微89
二程学术述评118
朱子心学略138
朱子学术述评171
周程朱子学脉论196
程朱与孔孟221
辨性229
象山龙川水心282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册所收全属两宋。余之治宋代学术始自文学,自遍读韩、柳两集后,续读欧阳永叔、东坡、荆公集,而意态始一变。始有意于学术文。进诵朱文公王阳明两集,又进而诵黄全两学案,有意改写全氏学案,而学力未充,遂以搁置。时皆在余三十岁以前。自后乃致力于写《先秦诸子系年》、《近三百年学术史》,及《国史大纲》。三书成,已在抗战中期,在成都曾写此册所收之一部分。抗战胜利后,在江南大学又续写一部分。后居香港,曾写《宋明理学概述》一书,有散作数篇收入此册,皆在撰述《朱子新学案》之前。及《新学案》成,乃一意撰写《研朱余沈》,述朱学之流衍,自元迄清。而朱子前诸家,迄未有所续论。今年事已衰,两目失明,今此册付印未能再校,略记其经过如此。
文摘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动阴静,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互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云:“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刘原父王荆公已论无极太极,濂溪与刘王同时,不知濂溪论太极,果与刘王孰先。然太极本义,则当如刘原父说,太极乃气之先,一种无物之物也。《易·系辞传》:“易有太极”,郑注:“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说也。”此太极亦可称太始。许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亦可称太初。《白虎通·天地》篇:“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日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出曜布,齐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五行生情性,情性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故乾凿度日: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也。”此皆汉人之说。其本则出于道家。古人论天地创始,大率如是。所以极又训中,因最先一气未分阴阳。《左传》刘康公日:“民受天之中以生。”老子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即中也。阴阳未分为中,既分而仍不分,以其仍是一体,故为和。此一团和气,却时时变化不测,造成大用,是谓庸。中庸本与《易》通,皆儒道杂糅之产品。濂溪《太极图说》,大意仍不出此。试问天地万物何自始,则实无自始。第一因无因可觅,故日无极而太极。天地万物开端第一因,即可谓是无因,此之谓自然。万物只是一气,此气只是一动,天地万物始终只此一动,亦永远是此一动,故《易》日天行健。健即天行,乃永远不息之一动也。中国人看宇宙,与西方不同。西方人注重物质方面,故有唯心唯物之争,中国人不问其最后之质料,而仅着眼其整体之变化,此整体之变化,则无始无终,只一动而已。然一落思维,乃至形于语言文字,则永远偏而不全。太极乃绝对之一,必成为无可说,亦无可思,则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