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工科,
品牌: 郝峻弘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395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811239928
·条形码:97878112399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房屋建筑学》系统介绍了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方法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分15章,包括概论、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常用建筑结构概述、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民用建筑构造概述、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层及阳台、雨篷、屋顶、楼梯等垂直交通设施、门窗、变形缝、工业建筑设计概论,附录配有建筑设计施工常用的一些图纸的名称。
为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房屋建筑学》每章后附有思考题,部分章节后附有课程设计指导书与任务书,并在书的附录中配有商业和住宅建筑设计常用图纸的名称。
《房屋建筑学》主要作为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或土木类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房屋建筑学》:北京城市学院专著、教材基金资助项目。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建筑及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
1.1.1 建筑
1.1.2 建筑的基本要素
1.2 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划分
1.2.1 建筑的分类
1.2.2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1.3 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程序及要求
1.4.1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
1.4.2 建筑设计的程序
1.4.3 建筑设计的要求
1.4.4 建筑设计的依据
◇思考题
第2章 建筑平面设计
2.1 概述
2.1.1 平面设计的内容
2.1.2 平面设计解决的问题
2.2 建筑物平面功能划分
2.2.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2.2.2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2.3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2.3.1 建筑平面功能分析
2.3.2 建筑平面组合形式
2.3.3 基地环境对平面组合的影响
◇思考题
第3章 建筑剖面设计
3.1 建筑剖面形状及各部分高度确定
3.1.1 建筑高度及剖面形状的确定
3.1.2 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3.2 建筑物层数的确定
3.2.1 城市规划的要求
3.2.2 建筑使用性质的要求
3.2.3 建筑结构类型、材料和施工的要求
3.2.4 建筑防火及城市消防能力的要求
3.2.5 社会经济条件的要求
3.3 剖面组合及空间的利用
3.3.1 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
3.3.2 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
◇思考题
第4章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4.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4.2 建筑体型的组合
4.3 建筑立面设计
◇思考题
第5章 常用建筑结构概述
5.1 概述
5.1.1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5.1.2 建筑结构的分类
5.2 墙体承重结构
5.2.1 砌体墙承重结构
5.2.2 钢筋混凝土墙承重体系
5.3 骨架结构体系
5.3.1 框架结构体系
5.3.2 框-剪结构体系与框-筒结构体系
5.3.3 板柱结构体系
5.3.4 单层刚架、拱及排架结构体系
5.4 空间结构体系
5.4.1 薄壳结构
5.4.2 折板结构
5.4.3 空间网格结构
5.4.4 悬索结构
5.4.5 膜结构
5.5 筒体结构
5.5.1 框筒结构
5.5.2 筒中筒结构
5.5.3 筒束结构
5.6 巨型结构体系
5.7 世界著名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用举例
◇思考题
第6章 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6.1 建筑火灾概述
6.1.1 建筑火灾知识
6.1.2 建筑防火基本概念
6.2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
6.2.1 建筑分类及危险等级
6.2.2 防火间距及消防车道
6.2.3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实例
6.3 建筑平面防火设计
6.3.1 防火分区设计标准
6.3.2 建筑平面防火设计
6.3.3 水平防火分区及其分隔设施
6.3.4 竖向防火分区及其分隔设施
6.4 地下建筑防火设计
6.4.1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6.4.2 地下建筑防火设计
6.5 安全疏散设计
6.5.1 安全分区与疏散路线
6.5.2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6.5.3 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
6.5.4 其他安全疏散设施
6.5.5 安全疏散设计实例
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设备
6.6.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6.2 建筑消防设备
◇思考题
第7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7.1 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
7.2 建筑构件的组成及作用
7.3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7.3.1 荷载因素的影响
7.3.2 环境因素的影响
7.3.3 技术因素的影响
7.3.4 建筑标准影响
7.4 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
7.4.1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7.4.2 有利于结构安全
7.4.3 技术先进
7.4.4 合理降低造价
7.4.5 美观大方
7.5 建筑构造图的表达
7.5.1 详图的索引方法
7.5.2 剖视详图
7.5.3 详图符号表示
◇思考题
第8章 基础与地下室
8.1 地基与基础
8.1.1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8.1.2 基础应满足的要求
8.1.3 地基应满足的要求
8.1.4 地基的类型
8.1.5 案例
8.2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8.2.1 基础埋置深度概念
8.2.2 基础埋深影响因素
8.3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8.3.1 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
8.3.2 基础按构造形式分类及特征
8.4 基础构造中特殊问题的处理
8.4.1 不同埋深的基础
8.4.2 基础管沟
8.5 地下室构造
8.5.1 地下室的分类
8.5.2 地下室的构造组成
8.5.3 地下室的防潮、防水构造
◇思考题
第9章 墙体
9.1 墙体的设计要求及类型
9.1.1 墙体的作用
9.1.2 墙体的设计要求
9.1.3 墙体的类型
9.2 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9.2.1 砌体墙材料
9.2.2 砌体墙组砌方式
9.2.3 砌体墙的尺度
9.2.4 砌体墙的细部构造
9.3 隔墙、隔断的基本构造
9.3.1 隔墙
9.3.2 隔断
9.4 非承重外墙板与幕墙的基本构造
……
第10章 楼地层及阳台、雨蓬
第11章 屋顶
第12章 楼梯等垂直交通设施
第13章 门窗
第14章 变形缝
第15章 工业建筑设计概论
附录A 常用商业建筑施工图纸目录
附录B 常用住宅施工图纸目录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按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依据我国现行国家规范、标准,为适应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编写而成。
本书重点介绍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工业建筑仅作一般介绍。内容上精心组合,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论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学习和理解。全文注重理论内容的精练,以“实用”为主要宗旨,突出实践内容的重要性。
本教材由北京城市学院郝峻弘任主编,北京城市学院李文利、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董慧娟、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周凡、北京城建集团李楠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张凤红任副主编。编写成员及编写的具体分工为:第1、3、6章由北京城市学院郝峻弘编写;第2、4、12章由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董慧娟编写;第5、8、9章由北京城市学院李文利编写;第7、10、11章由北京城建集团李楠华和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张凤红编写;第13、14章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王蕾编写;第15章、附录A、附录B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周凡编写。本书由郝峻弘、周凡最后统稿、定稿。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院校领导和许多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国内同类教材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特向有关作者致以深切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插图:
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设计的条件和手段,是指房屋用什么建造和怎样建造的问题,如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建筑设备等。结构和材料构成建筑的骨架,设备是保证建筑物达到某种要求的技术条件,施工是保证建筑物实施的重要手段。
建筑技术具体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的生产、建筑设备、施工机具,也包括了建筑设计理论、工程计算理论、施工方法与管理理论等等。新的建筑技术出现,又为新型的、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构思创造的营养和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
1)建筑结构
结构为建筑提供合乎实用的空间,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是建筑物中不可变动的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结构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寿命。
2)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对于结构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砖的出现,使古典建筑中拱券结构得以发展;钢和水泥的出现又促进了高层框架结构和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而塑胶材料则使得充气建筑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建筑材料同样对建筑装修和构造也十分重要。如玻璃的出现给建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光明,油毡的使用解决了平屋顶的防水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复合材料出现了,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弯能力;在铝材、混凝土材料等内设置泡沫塑料、矿棉等夹心层可以提高其隔声和隔热效果等。
3)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前者主要指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施工工具和机械、施工方法等;后者则指材料的运输、进度的安排和人力的调配等。
20世纪初,建筑施工开始了机械化、工厂化和装配化的进程,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速度。机械化是指建筑材料的运输、搅拌、吊装等均采用机械操作,门窗等配件采用机械加工;工厂化则强调各种构配件都在工厂预制,简化施工现场作业量;装配化是用吊车等设备吊装预制好的主体结构,例如某住宅楼用塔式起重机吊装主体结构,每天就可以完成一个单元三户的工作量。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的民用建筑,以设计定型化为前提,正逐步形成了设计与施工配套的全装配大板式、框架挂板、现浇大模板等工业化体系。
3.建筑形象
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有其艺术形象。建筑形象不仅包括建筑外部的形体和内部空间的组合,还包括表面的色彩和质感,以及建筑各部分的装修处理等艺术效果,是建筑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