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冬奥会,冰壶就是一项离中国老百姓很远的运动。中国男、女队首次登上冬奥会舞台,人们发现这项有着“冰上国际象棋”之称的运动充满趣味。对这个陌生项目由此大感兴趣的一位同事,还总结出几个特点:不用费太大力气,不像印象中的冰雪运动那样惊险,打起来还挺动脑子。
看了冬奥会,发现冰壶还是一项离中国老百姓很远的运动。同事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哪里能玩呢?”可惜,眼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记者所知,全国大概就北京和哈尔滨有冰壶馆,加起来不超过3座。
这也难怪。说起冰壶运动在中国出现的“历史”,不过是新世纪的事。它能进入中国冰雪运动的视线,与冬奥会有着直接关系。1998年,冰壶正式成为冬奥会项目,这项很适合东方人参与的运动,具有成为中国“潜优势项目”的价值。2003年,第一支冰壶国家队成立,如今,中国女队已跻身世界强队之列。从“出成绩”的角度衡量,中国冰壶运动的发展速度,从“踩下油门”开始,就跑在了高速路上。
当然,一项运动的存在意义,并不以“出成绩”为唯一指标。去年夺得世锦赛冠军后,中国冰壶女队开始进入国人的视线。在惊喜于成绩的同时,人们也渐渐了解,中国打冰壶的不过百十来人,而加拿大则有上百万人。这百十来人,都在为中国冰壶运动向世界一流冲刺而努力;那上百万人,则在享受冰壶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
中国的科技界,有“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说法,如果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不能被应用于生产生活,则无法真正展现其活力。用这个也许不太恰当的例子来类比,中国冰壶在冬奥会上打出的“知名度”,同样需要实现大众“参与度”的转换。本届冬奥会上,不管中国冰壶女队最终能到达什么位置,她们已经走得够远。什么时候,玩几局冰壶能够成为近在身边的运动,也许更能体现出这项运动“适合东方人”的意义。
冬奥也许很远,冰壶可以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