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庄汉墓
编者按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辟淮泗之沃土建泗阳县,后又置泗水国,这方土地由此而闻名华夏;两千多年后,泗阳又因杨树而扬名中外。
作为中国南方型杨树的发源地,泗阳以47.8%的森林覆盖率,众望所归的成为全国平原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建设模范县。凭借丰富的杨树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泗阳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杨树节”,又将于5月28日-30日举办第三届中国杨树节,“中国杨树之乡”的名片更加精彩闪亮。
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
在辽阔的苏北平原腹部,美丽的洪泽湖之滨,有一块丰腴而美丽的热土——泗阳,她因地处古泗水之阳而得名。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辟淮泗之沃土,设立泗水国,这方土地因此而闻名华夏,显赫四方。2002年,一次备受瞩目的考古发现,揭开了三庄大青墩汉墓神秘的面纱,让世人得以领略泗阳昔日的富庶与繁华。
泱泱王国随着时光的流逝虽然早就漂移到了历史的深处,但在今天泗阳的大地上却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迹,除王城遗址外,三庄泗水国王陵墓地,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宝藏。
据泗阳博物馆馆长葛爱和介绍,三庄汉墓群位于三庄乡东部,在东西宽500米,南北长7000米范围内,计有大小不等土墩墓四十余座,这些土墩墓都遵循着一定的方向和规律,有次序地排列着,每一组中都有一到两座中心大墓,大墓有的高达5米以上,占地8000多平方米,这些高高低低的连绵古墓,年年春来青草碧,岁岁西风伴斜阳。
1998年以来,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为探讨泗水国的历史文化,对三庄汉墓群开始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发掘工作。
2002年11月,经江苏省文化厅、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和县广播电视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三庄乡的“陈墩”汉墓进行了发掘。
陈墩汉墓位于三庄汉墓群的中部,通过发掘,该墓系土坑木椁墓,一椁一棺一厢结构。出土文物达100件(组),其中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乐器、漆器、钱币等,为我国汉代历史的研究,为泗阳历史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对三庄汉墓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记忆犹新。例如:一只长达1.5米的瑟,是江苏考古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大的乐器,这说明墓主人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很爱好音乐,否则她不会把这个古琴放在她的陪葬品中。
继陈墩汉墓发掘后,2002年12月,考古队又对三庄汉墓群中的“大青墩”汉墓进行了发掘,成果尤为显著,初步揭开了“泗水国”这个千年王国的面纱。
大青墩汉墓位于三庄乡夫子庙村的北部,是陵区为数不多的大墓之一。经发掘,该墓系大型土坑木椁墓,墓穴面积400多平方米,木结构墓室面积80余平方米,墓室西南角还封藏着一座大型的陪葬坑。大青墩汉墓规模之大,约为陈墩汉墓的10余倍。其墓室结构也极为复杂。
该墓的主墓室虽然早年被盗,但在保存完好的外藏椁、陪葬坑内仍然出土了一批极其精美、也极其珍贵罕见的文物。
大青墩汉墓最为精彩的出土,是外陪葬坑内,用上下两层的方式封藏的、有72匹马的出行车驾,而用以表现这一车驾队伍的木马、木俑、车辆、兵器等配备,其造型、姿态、装饰,无不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在早年被盗的主墓室中出土的一些文物,也更为精美。
出土的弩机,机栝镀银镶金,闪亮如新,图案生动诡异,夸张写意,确为极品。弩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远射兵器,它的射程和强度远超弓箭,如此制作精美的弩机极为罕见,既表现了汉代先进的军事技术,也反映了墓主人非同寻常的身份地位,主墓室中出土的青玉璧、青铜器、雁足灯等文物也都昭示着泗水王族文化的特色。
大青墩汉墓发掘的重大收获,是在该墓前外藏椁的椁板上发现有两块刻有“泗水王冢”的字样,文字虽然斑驳,但却十分清晰。它揭开了泗水国这一千年王国的面纱,证实了历史文献的记载。
三庄汉墓泗水王陵的发掘,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归远古,让我们感悟了历史的沧桑,感受了古代文明的壮美,泗阳人民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
西汉泗水国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泗阳古老文明的亮点。目前,泗阳县委县政府对三庄汉墓群、泗水国都城遗址,以及分布在泗阳县境内的其它文化古迹极为重视,保护、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已经蓬勃兴起。
明天我们将把目光从远古拉回现实,来探究意大利杨树扎根泗阳的秘密。
通讯员 王爱民 本报记者 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