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有关曹彬的记载
“枕楚跨粤,扼南北咽喉”之地的粤北南雄,近日发现了一个疑似曹操后裔聚居地的村落。这个在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村庄中共居住着281人,而曹姓村民却占98%。村人自称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后代,自明嘉靖年间从江西信丰迁徙至此已有400多年的时间了。
正在利用人类基因调查手段进行全国性调查分析曹氏族群基因的复旦大学学者考证曹氏族谱后发现,南雄这个曹姓村落居住着的曹姓村民很可能是曹操后裔从中原辗转南迁而来。
日前,复旦学者千里迢迢赶赴南雄,从曹姓村民中选择了10多名代表后提取了血液。这些血液将在上海进行DNA检测,与全国其他地区采集的曹姓男子的血液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后,或将能与河南省安阳市发掘的曹魏大墓中发现的遗骸进行对比,从而揭开墓中男子是否为曹操的千古之谜。
寨下村今名不见经传
昨天上午,记者从韶关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崇山环绕的南雄市邓坊镇兰田村寨下村小组。这里距离较热闹的镇区还有15公里的山路。长满茅草的泥砖房、干竹搭就的篱笆墙、被大雨冲袭而倒塌的祭祖厅,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山村。
村支书曹发鹏说,这里是南雄的贫困村。村里共有72户281人,绝大部分村民都是靠务农为生。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大多是老弱妇孺。犁田种稻与养些家畜、植些果树是村民的主要活计,闲时上山采些野生蜂蜜与灵芝香菇则是他们的副业收入。
寨下村的祭祖厅
回忆历史
两次浩劫寨下村盛景不再
今年81岁的曹邦清老人说,村中早已不复当年盛景,其原因在于历史上遭遇了两次大浩劫。一次是咸丰8年间,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民国时期。
曹邦清说,以前村里很多人家都珍藏有老祖宗留下来的古物,如牌匾、史籍、字画之类的,这些珍宝在经过两次战火洗劫后已经所剩无几。
南雄曹氏迁徙脉络
全村皆宋朝名将曹彬后代
曹邦清小心翼翼抱出两本祖辈珍藏的族谱。这是两部纸色发黄的线装大书,掀开封面,“光绪乙巳年重镌”、“曹氏重修族谱”等字样赫然在目。这便是目前南雄曹氏宗族中保存的最古老的唯一自编族谱了。
记者在这部由“同文堂字林书局”印制的族谱起初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先源于曹彬二十六世孙,南京避乱,世居北京真定府。迄宋之末,公达祖者因乡科释褐,后任选信丰县正堂……”
原来,他们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嫡系后人,世代本在南京居住,后因兵乱而在“北京”长期居住。而据记者考证,古代中国许多城市都曾被命名为“北京”。而北宋期间有“真定府”这一称谓的为今天的河北正定一带。后来一名叫曹公达的先人中举后到江西信丰县为官,这便将曹氏后裔带到赣粤交界处。明朝嘉靖年间,曹公达的后人一支又从信丰迁居到了南雄。
据《曹氏列传》记载,曹彬之父曹芸先祖出自曹操后裔。因此,南雄的曹氏后人们均认为自己极有可能为曹操后裔。为了证明这一点,寨下村有10多名村民志愿让专家们提取了血液样本,供他们在上海进行检测。
背景 破曹之谜
一场全国性的曹姓DNA筛查
在安阳曹魏大墓墓主身份引发轩然大波的同时,考古界、历史学界对此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却终无定论。
今年1月,复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拟用DNA技术来辨别河南安阳曹操墓真伪,这项工作由“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课题组来执行,李辉和韩昇是该课题组的负责人。
据了解,只由父亲一方遗传而来的Y染色体是男性染色体,其稳定性特征可以令其在数千年中基本不会发生变化。由于中国传统社会中,姓氏在一个家族的继承往往以男性为生,因而Y染色体这个“遗传密码”能够被不断复制。从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中,专家们经过对比就能判断共同拥有某种Y染色体特征的人的姓氏。
然而,复旦大学这项全国性寻找曹姓后人筛查DNA的行动遭到外界的不断质疑,不少人提出,在全国这么大规模地寻找曹姓后代是否有必要?
81岁的曹邦清祖辈珍藏的族谱
质 疑
北京大学王月丹博士:这种研究不靠谱
王月丹在其博客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稍有生物医学知识的人,都会明白这样的鉴定对于确定曹操的墓,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他甚至质疑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一个重点实验室,却去做这种不靠谱的研究”?
他说:“很多人都认为DNA鉴定很精确,其实这与样品的质量很有关系。”就算再精确的技术和高质量的样品,也会存在DNA检测的误差,所以即使是目前法院离婚时使用的亲子鉴定报告也不敢注明准确率为100%。
他认为,为了保证DNA的纯正,应该排除女性曹氏后人或者中间存在女性传递的曹氏后人,如上门女婿或者养子之类而繁衍的后代。因此,“现在找到合格的曹氏后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而且,“一般来说,古墓遗骸的DNA质量很差,甚至无法得到Y染色体,根本达不到检测要求。”
韶关学院宋会群教授:
对DNA检测结果有疑虑
该项目从理论思路上来说是可行的,但对实际操作和最终取得的结果却有所疑虑。从历史的角度看,从曹彬到曹操之间这数百年之间历史不能排除有断辈现象的出现。家谱家史这种可靠性也不高,有些甚至是口耳相传,没有史学依据的。
曹氏先祖初到寨下时开基图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
南雄曹氏是否曹操后代要测DNA
现存家谱是了解曹氏族源及其分布情况的一条重要线索。《中国家谱总目》收载了全球见于著录的家谱目录,其中曹氏的家谱有275件,而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曹氏家谱就达到118件。
学者们梳理、选择曹操后裔的操作方式是这样的:将曹氏家谱所记录的曹姓世系与历史记载相比较后取其可信度较高的家谱,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的上述筛选出来的“较可靠”地区选择曹氏后裔进行DNA提取检测。
南雄曹氏因为有明确记载是由中原地区迁徙入粤,因而也进行了专家们的视野中,并专程来此进行了考证与DNA提取工作。据广东南雄、江西南康、大余等地曹氏族谱的互相印证,南雄曹氏为曹彬的后代是比较明晰。但曹彬是否为曹操的后代,这仍有待于专家们进一步从全国曹氏后人的DNA取样中进行对比分析。据了解,广东只有南雄一地的曹氏入选检测。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复旦大学生命遗传学教授李辉:
DNA检测只是其中一个角度
当疑似曹操骸骨发现之后,有些教授提出做DNA,国内很多的机构提出曹操DNA这么长时间保存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鉴定身份,说国内没有一家机构有这样的条件去做。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公正的,因为我们完全有这个技术和手段验证身份的真实性。
之前我们也有这样的顾虑,如果现存的曹氏Y染色体完全不一样的话,我们去检测曹操遗骸的真实性就没有可能了。但我们在样本库里面进行了检索,发现在中原地区的曹姓有非常高的一致性,这就是说曹操这个家族Y染色体保持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一致性的背景,这使我们的检测有了技术上的前提。
对于相隔千多年的古人来说,其遗骸DNA中的Y染色体序列确实大多已经不完整。我们的工作是找到那些特定的突变位点,如果与当代人DNA的突变位点相符,就能确定墓中人骨为曹姓人。除了骨骼完全被污染或者呈粉碎状导致DNA信息破坏的极端情况,一般都能进行有效检测。
DNA检测只是其中一个角度,得出的结果还需要与历史学与考古学角度互相论证。安阳曹魏大墓年代与墓葬规格分别与曹操卒年及身份相符,再加上DNA检测墓中男子遗骸为曹姓,那么此三者分别从不同的学科印证的证据是非常有力的。(文、图/记者卜瑜、周裕妩 吴红林通讯员李子亮、朱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