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讯 6月27日消息,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今日上午在北京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葡萄牙科学历史中心联合资助。
来自中、法、英、德、俄、希腊、保加利亚、美、日、韩等国家的科技史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吴文俊院士、柯俊院士,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学勤教授,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资深所长Roshdi Rashed教授应邀担任本次会议的学术顾问。国际科学史学会(IUHPS/DHST)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六、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钝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
会议的主题为“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大会共收到论文90篇,与会专家150余人。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将围绕会议主题,就“科技的跨文化传播与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典籍研究”、“世界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议题发表演讲并展开讨论。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廖育群研究员致开幕词,国际科技史学会执行理事会秘书长Efthymios Nicolaidis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Roshdi Rashed教授致辞。刘钝研究员进行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三十年”的特邀报告,回顾学会30年光荣历史,分享学会成长历程,期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在未来的更大发展,呼吁学界同仁为推动中国科技史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会议的议题涉及中国科学史、技术史、医学史、农学史和传统工艺等多个领域,从历史、文化、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生态学等视角进行讨论,以展示独树一帜的观点与看法。
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是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重要的系列性会议,其社会影响与学术影响相当广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展开学术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发展,逐步促进中国科技史研究成长为一门国际性学科方向。学会将坚持把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办成“小规模、高水平、高层次、重成效”的系列会议,引领把握中国科学技术史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