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最早的泡菜坛子
栩栩如生的母子陶俑
位于忠县乌羊镇的将军村墓群是西南地区目前已发掘规模最大的、延续时间最长、涉及家族数量最多的汉晋时期家族墓群。主要为严、甘、文、杨、杜等大姓墓地。《华阳国志·巴志》载,当时几大家族富甲一方。
依据最新出土文物,专家还原了两汉至六朝时期三峡地区一幅幅百姓生活的生动场景。
全国最早的泡菜坛子
距今已1500年以上
体现泡菜制作技术
将军群墓群王家河墓地本次出土文物中,还有一只完整的泡菜坛子。专家说,这只泡菜坛子距今已经1500年以上,属于全国最早的一批泡菜坛子。
这只泡菜坛子高约40厘米,双沿保存完好,坛口有缺损。专家介绍,泡菜坛子属于瓷器,与陶器相比,在工艺上已有很大进步。将军村出土的这只泡菜坛子,从时间上推算,应当属于全国最早的一批泡菜坛子。
盐巴在古代历来属稀缺资源,管制异常严格。忠县生产盐,近则主要在三峡地区销售,远则东至长江下游的荆楚一带,估计泡菜坛子传入忠县,就是作为盐巴贸易的附属物而进入巴蜀。而且盐巴作为腌制泡菜必需之物,泡菜坛子被发掘出来,表明三峡地区的人们在当时已经掌握泡菜制作技术,生活非常富足和安逸。
专家推断,将军村枞树包、庙儿包墓群,系严氏、文氏两大望族墓群。忠县盛产卤盐,几大望族主要从事盐业经营,发家致富后送子女读书,考取功名,富甲一方。
栩栩如生的母子陶俑
妇女出门洗衣割草
爱将小孩缚在后背
9月7日,考古人员在将军村团团坟发掘时,又有惊喜发现:一只母子陶俑和一只子母鸡陶俑,栩栩如生,摆放在地上,立即自成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
母子陶俑和子母鸡陶俑均出自同一座西汉时期坟墓。母子俑是一个着斜襟长裙、挽高背头的母亲,背负着一个小孩,前往某地。母亲背上的小孩子活泼可爱,笑意盈盈。子母鸡俑则是一只老母鸡陶俑,一只小鸡调皮地跳在老母鸡背上。
专家介绍,从工艺上分析,母子俑和子母鸡俑都是翻模制成,已经属于批量生产。原型肯定是取自当时生活场景。将军村村民说,两具陶俑看上去都很亲切,至今常常可看见小鸡娃跳上老母鸡背上嬉戏。妇女们出去洗衣、割草,也爱将小孩子缚在后背,活动自如,一点不影响劳作。
陶制房屋模型
古代的品质“楼盘”
砖头也有精美纹饰
本次出土文物除一批侍男侍女、武士、说唱、庖厨等各类人物俑外,还有一批房、塘、仓、案、井等陶模型。其中殉葬的陶房子,充分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三峡地区房屋结构及形状。
市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李大地说,汉代是厚葬最为流行的朝代,再穷的人死了也要烧制一些冥器等陶器随葬。依据一座出土的陶房子和出土的汉砖,考古专家还原了当时民居建筑的模样:小平房,主要是砖制或竹木制,屋顶覆盖茅草或板瓦片。房屋四周三面掏有排水沟,泥地面或铺设石板。从出土的墓砖分析,当时较好房屋的砖块一块相当于今天的4块大小,上面有精美的纹饰,应当为手工制作。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专家介绍,忠州上接重庆、成都,夔州下扼三峡,这两座城市在清代以前都是三峡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忠州地位稍次之,但也相当于现今的省内第二大城市。
将军村墓群
相当于现今公墓
历史上乌杨镇因其交通位置优势,秦汉时期已是经济发达地区,在1987年的全国文物普查中认为可能有蜀国大将严颜墓葬,后被列为三峡考古最高保护等级。此地曾发掘出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乌杨汉阕,同时发掘有石华表等重要器物。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墓群,已代表重庆连续两次获中国十大年度考古新发现提名,均进入前20名。
专家分析,将军村地处长江之滨的一片山包上,当时相对忠县县城,将军村应相当于今天的公墓,有钱人家的人死后,通过水路将遗体运输至此安葬。所以,两千年前的忠县几大名门望族,都在此有墓群。
考古专家介绍,将军村墓群该区域文物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全面揭露后估计还有更大新发现,更多历史文化信息即将被揭开。
本版稿件由首席记者 丁香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