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有人倒头便睡,有人变得粗鲁暴力。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与性格有关,注重当下、极少考虑后果的人醉酒后表现出更多暴力倾向。
分开饮酒
酒精与攻击性行为间存在关联。美国司法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至2008年间37%的暴力罪行有酒精因素。
俄亥俄州立大学交际与心理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带领同事研究酒后暴力倾向是否与性格有关。
研究人员首先评估近500名饮酒志愿者关注眼前得失的程度,然后让一部分人饮用酒精浓度高的饮料,5份橙汁加1份烈酒;其他人饮用酒精浓度低的饮料,一杯混合了少量酒精的橙汁,上面再喷上一点酒,令人错觉这也是一杯酒精浓度高的饮料。
志愿者以为饮料内容相同,各自饮下三四杯。
不同影响
随后,研究人员让两组志愿者玩电脑游戏,与匿名同性对手比赛反应速度。总共比赛34轮,每轮赛后,获胜者可以对失败者实施电击。
不过,实际上竞争对手并不存在。研究人员让志愿者“输掉”一半比赛,接受电击,强度和时长随比赛进程而增加。电击强度都在志愿者疼痛忍受范围内。
研究人员观察志愿者是否“报复”。结果发现,在关注眼前得失的志愿者中,醉酒者比那些饮用低酒精饮料的人电击虚拟对手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对更关注长远影响的志愿者而言,醉酒对行为几乎没有影响。
放大短视
布什曼告诉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记者,关注此时此地得失、不考虑长远影响的人,在清醒时就比其他人更具攻击性,当他们喝醉后,这种差异明显放大。
布什曼说:“如果你仔细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醉酒不会让你变得比平常更具攻击性。”
研究人员在由《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报告中写道,酒精被认为具有短视影响,令饮酒者只关注某一情况的最重要因素,而忽略一些次要内容。对那些关注此时此地多于后果的人而言,酒精造成的“短视”能够放大这一影响。